一面龙舟鼓,让澳大利亚龙舟队与这帮香港渔民成为兄弟

今日香港地
+订阅

百舸争流、锣鼓喧天。6月15日至16日,香港国际龙舟邀请赛在维多利亚港持续上演,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170多支龙舟队,合计约4000名选手在赛事中大显身手,奋勇争先。来自澳大利亚的弗里曼特尔天鹅龙舟俱乐部(简称“FSDBC”),就是其中之一。

6月15日至16日,香港国际龙舟邀请赛在维多利亚港持续上演。

FSDBC是澳大利亚成立的第二个龙舟俱乐部,也是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俱乐部。40多年前,FSDBC的创始人在香港接触到龙舟运动,并几十年如一日地投入于这项运动。其间,他们与被称为香港“渔民之父”的花维路,以及其所创立的渔民组织建立了深厚的友谊。FSDBC第一艘铝制龙舟“国泰龙”建成后,柴湾渔民娱乐会、赤柱渔民娱乐会更分别赠予他们龙舟鼓、龙头龙尾,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延续至今。

FSDBC参加香港国际龙舟邀请赛。

在香港国际龙舟邀请赛结束后,FSDBC多名来港成员接受了南方+、GDToday记者的专访,讲述了这段跨越40年、5000公里友谊……

龙舟鼓远渡澳洲送来香港兄弟情

竞技型龙舟竞渡,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其发展可追溯至1976年举行的香港国际龙舟邀请赛。那次邀请赛的创办人之一,就是被称为香港“渔民之父”的花维路。

花维路的家族虽然来自欧洲,他顶着一副外国人的面孔,但却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香港人。曾在横澜岛担任灯塔管理员的花维路,与渔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为了帮助这些“水上”朋友解决上岸及转业等问题,花维路在1964年起成立柴湾渔民娱乐会、赤柱渔民娱乐会等多个非牟利渔民组织。

1976年,花维路创办香港最早的国际龙舟竞渡赛事,把这项民俗运动带入了香港社会。慢慢地,在香港的外国人从参观龙舟,到观赏划龙舟,最后参与划龙舟……龙舟也逐渐从渔民的民俗运动变成体育赛事,香港旅游部门更积极邀请海外队伍参加国际龙舟赛节。

1981年,David Blackley来到香港访问救生员,机缘巧合之下结识花维路和龙舟运动,并与朋友在当年创立了FSDBC。受花维路邀请,FSDBC在1982年参加了香港龙舟邀请赛,成为首支在香港比赛的澳大利亚龙舟队。

装上龙头、龙尾和龙舟鼓的“国泰龙”。

据FSDBC的成员回忆,最初FSDBC是在一艘改装的冲浪船上进行训练,后来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铝制龙舟,并为之冠以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名字——“国泰龙”。但铝制船距离传统的“龙舟”还有一些距离,让David Blackley总觉得缺了点“灵魂”。同时,David Blackley也非常喜欢“扒龙舟”时所使用的传统龙舟鼓,他认为通过鼓点代替喊口号,更能让全队保持节奏,增加气势。

1984年,花维路在得知FSDBC的情况后,柴湾渔民娱乐会专门给他们“定制”了龙舟鼓,赤柱渔民娱乐会则为他们送来一对龙头和龙尾。

装上龙头、龙尾和龙舟鼓的“国泰龙”。

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龙舟鼓、龙头和龙尾,承载着这段特殊国际友谊,通过香港四通八达的海运,漂洋过海抵达了澳大利亚,被用在了铝制的“国泰龙”上。这对来自香港的龙头和龙尾,也被FSDBC沿用了20年,直到2004年FSDBC升级到玻璃纤维船才“退役”,与龙舟鼓一起被俱乐部收藏保存起来。

一封书信见证友谊40年未曾褪色

40年光阴荏苒,FSDBC与花维路,与柴湾渔民娱乐会、赤柱渔民娱乐会之间的友谊未减。

今年6月,FSDBC一如往年来到香港参加国际龙舟邀请赛,并受到了柴湾渔民娱乐会、赤柱渔民娱乐会的热情接待。10日,FSDBC与柴湾渔民娱乐会的成员一起参加了在香港屯门举行的50人传统木船比赛。花维路的孙女也加入了“扒龙舟”的队伍。

FSDBC探访赤柱渔民娱乐会。

“在澳洲很少有50人的划船活动,对我们来说是一生难得的机会。柴湾渔民娱乐会还给我们提供了食物和制服,让活动变得更加难忘和意义非凡。”FSDBC主席韦德·斯帕克曼(Wade Spackman)说。

另一件让韦德·斯帕克曼感到兴奋的事,是他们在赤柱渔民娱乐会中看到了一封1985年FSDBC写给赤柱渔民娱乐会的信件原件。信中,FSDBC诚挚地向赤柱渔民娱乐会授予“兄弟组织”的称号,以表彰两个俱乐部之间长期的国际友谊和龙舟运动来往。

“当我们阅读这封信时,都起了一身鸡皮疙瘩,这是跨越了40年的友情见证。”FSDBC的成员艾琳(Irene)说,这封信的签署人罗莎莉·鲁特利奇(Rosalie Routledge) 已经80多岁,她的儿子斯图尔特(Stewart)1985年来香港时才14岁,是俱乐部的开心果。这次,罗莎莉·鲁特利奇和斯图尔特也参与了香港之行,斯图尔特更在6月15日以桨手的身份参加了比赛。

虽然身处澳洲,但FSDBC依然非常注重龙舟的传统。FSDBC的桨手德布·奥尔德斯告诉记者,当年FSDBC的创会成员通过花维路学习到很多关于端午节、龙舟的典故。所以他们不仅对屈原的故事非常熟悉,每年“扒龙舟”的季节开始时,FSDBC还会组织舞狮,邀请僧侣来进行祈福仪式。

“今年我也参与了龙舟的点睛。”另一位桨手戈登·韦科特(Gordon Waycott)说,他们会通过点睛仪式并将米扔进水中,来唤醒“在淡季沉睡的巨龙”,“我相信这也会给我们带来好运、健康和幸福的生活”。

FSDBC龙舟训练。

澳洲人在龙舟运动中找到人生新乐趣

在韦德·斯帕克曼他们眼中,划龙舟早已在澳大利亚大热。

20世纪90年代,澳大利亚有10个注册的俱乐部,韦德·斯帕克曼他们要从杰拉尔顿到奥古斯塔参加比赛。发展到现在,从库努纳拉的顶端到奥尔巴尼,整个西澳大利亚州就有13个俱乐部,会员人数各不相同。

“我热衷于挑战,也非常喜欢向人们介绍一项他们从未做过的运动。而划龙舟这项运动不仅能让我代表我们州四处去比赛,挑战不同的对手,更让我可以执教青少年队,并与他们一起奋斗十年,这是我职业生涯的亮点。”韦德·斯帕克曼说,他还在 FSDBC遇到了妻子,三个孩子中有两个加入了俱乐部,和他一起划龙舟。

澳大利亚小孩和龙舟。

澳大利亚小孩和龙舟。

韦德·斯帕克曼非常热衷教自己的孩子划龙舟。2018年,大女儿在他的指导下参加了全国锦标赛,并在青少年女子500米十人座比赛中赢得了金牌,让他非常自豪。

1998年,德布·奥尔德斯(Deb Alders)的男朋友(现在的丈夫)迪恩·艾尔德(Dean Alder)向她介绍了龙舟运动。当时迪恩·艾尔他们正在准备比赛,需要更多的女孩参加,德布·奥尔德斯自然而然成为了队员,并一直活跃到现在。

“龙舟运动是从12岁到80岁每个年龄段的人都可以参加的活动,是一项包容性很强的运动,也是团队精神的体现。”德布·奥尔德斯说,在过去26年的划桨生涯中,她结识了许多其他划桨手。通过与他们进行社交和比赛,德布·奥尔德斯结识了很多朋友。如今,她和丈夫每周都会参加三次龙舟活动,因为这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

“龙舟运动让我有机会四处去旅行,了解不同的文化,了解不同的人。它教会我要友好和宽容地对待他人。”戈登·韦科特非常记得一次到广州参加比赛,现场有40多万名观众,热闹非凡。戈登·韦科特说,看到大家都在岸上为他们加油,让他感觉广州是一座非常友好的城市。

南方+记者 陈彧 GDToday记者 陈晨 许晓鑫

编辑 张鹏
校对 何翠莹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