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瘤,挤一挤,就能消吗?

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
+订阅

你是否曾经在照镜子时,发现脸上、背上或颈部突然冒出了一个小红包,摸起来还有点疼?

陈阿姨(化名)被脸上莫名长出来的小颗粒困扰了半年有多,无论外涂还是内服,这个小颗粒还是在脸上“屹立不倒”,谁知道挤了一下,过了两天,创口开始发炎了。于是,陈阿姨在家属的陪同下来到了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体表肿瘤专科就诊。

普外一区黄颖强医师为陈阿姨通过查体,和家属分析说,这不是普通的小颗粒,这是长在皮肤下的皮脂腺囊肿,就是传说中的“粉瘤”。同时,黄颖强让家属们别被它的名字吓到了,不要以为身体长了东西就很慌张,它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

什么叫粉瘤?

粉瘤实际不是粉红色的瘤,它是长在皮肤下的“小火山”,是由于皮脂腺分泌物堵塞引起的。因为瘤子破裂后里面可以流出像浆糊样的内容物,故此大家称之为粉瘤,在医学上,它有个名字叫“皮脂腺囊肿”。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粉瘤的世界,看看这个“小火山”是怎么一回事吧!

临床表现:火山爆发前的征兆

在粉瘤“爆发”之前,你通常会感到一个小小的、硬硬的肿块,就像火山口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肿块会逐渐变大,并可能变得红肿、疼痛。当火山终于“爆发”时,肿块中央会出现一个白头,轻轻一挤,就会有一些黄白色的物质(就是那些被堵塞的皮脂腺分泌物)流出。

发病原因:谁动了我的皮脂腺?

说到粉瘤的成因,我们得怪罪于那些勤劳的皮脂腺。它们不停地产出油脂,润滑我们的皮肤和头发。但有时,这些油脂会因为某些原因(如毛囊口堵塞、皮肤受损等)无法顺利排出,就在皮下形成了一个个小“油库”。这些“油库”越积越大,就成了我们看到的粉瘤。是灰尘堵塞及细菌感染引起皮脂腺导管阻塞,使皮脂腺排泄障碍淤积而成。可以发生于皮肤的任何部位,但以面部和胸背部更为常见。常常无症状,可见肿块中央有一小孔,挤压可挤出有难闻气味的囊内容物。囊壁破裂或继发感染可以发生剧烈的疼痛、红肿,甚至形成脓肿。由于其深浅不一,内容物多少不同,因而其体积大小不等且差距很大,小的如米粒大小,大的如鸡蛋大小,甚至能随着时间的推移长到拳头大小。皮脂腺囊肿生长十分缓慢,但患者仍能感到其在逐渐增大。

治疗方法:如何平息火山爆发

面对粉瘤,我们不必过于紧张。大多数情况下,它会在一段时间后自行消退。但如果你觉得疼痛难忍,或者粉瘤过大影响美观,也可以寻求医生的帮助。医生可能会给你开一些药膏(例如莫匹罗星),或者建议进行小手术将粉瘤切除。假如粉瘤较大或位于颜面部,还需要医生设计皮瓣修复,避免术后出现明显疤痕。记住,无论哪种方法,都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哦!

常见误区:粉瘤不是你想的那样

误区一:粉瘤是因为皮肤不够干净引起的。其实,皮肤清洁与否与粉瘤的形成并没有直接关系。即使你天天洗澡、洗脸,也不能完全避免粉瘤的出现。

误区二:挤压粉瘤可以让它消失得更快。就像陈阿姨那样,其实是恰恰相反的。这样做不仅不能加速粉瘤的消退,反而可能导致感染扩散,让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尤其是面部,挤压后容易留下疤痕,而且危险三角区的皮脂腺囊肿经挤压感染的更容易造成颅内感染。所以,千万别手欠去挤它

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对粉瘤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记住,粉瘤并不是洪水猛兽,只要我们正确对待、妥善处理,它很快就会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无踪。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