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进行时丨利润大幅增长!端州这家龙头企业致力技改创新,发展形势喜人

端州发布
+订阅

端州实施“百千万工程”,核心在产业,关键在改革创新。

从2020年在三榕东路投建,到去年搬迁完成达产,广东风华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一路高歌”,通过借助新基地厂房的优势,贴身为客户提供订制服务,利用技改提高生产效率,不断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抢先占领市场先机,实现营收大幅增长,形势喜人。

2023年,面对全球消费电子需求下滑的形势,风华新能源全年实现累计营业收入16亿元,同比增长55.46%。今年一季度,累计实现营收3.8亿元,同比增幅17.85%,利润总额达749万元,同比增幅153.31%。

△风华新能源大楼。植建麟 摄

“成为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优秀锂能源服务供应商。”对于企业未来发展的目标和愿景,这一句话深刻地驱动着风华新能源稳步前进。作为传音、康佳、中兴、TCL等国内外著名厂商和运营商的重要合作伙伴,近年来,风华新能源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坚持与行业头部企业保持一致步伐,通过产品质量和稳定的供应能力,以实力赢得了客户和市场的认可和肯定。2023年,通过不断深化与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第五位的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不仅进一步拓宽了公司海外出口的市场,更创下销售利润的历史佳绩。

广东风华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廖钦林介绍:

“主要是得益于通过对重点客户的贴心服务,了解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打造量身定做的精准方案,开发高性价比的产品,迅速抢占市场先机,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正值电子技术产业蓬勃起步的初期,风华新能源作为省内为数不多的研制、生产电池材料与相关电子产品服务的国企,便已进入通讯设备供应链市场,至今始终在行业内深耕,拥有着深厚的技术沉淀。经过多年积累,风华新能源不仅从当时由国企主导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进入智能手机时代,迎着技术和产品快速更新迭代的挑战和机遇,更在数百家的电池生产商市场中脱颖而出,成为手机产业链供应商中的“佼佼者”,影响至今。

△工人在风华新能源智能化车间操作仪器。

走进风华新能源的生产车间,与以往传统的手机零配件生产线不同,没有一排排列坐的流水线工人,取而代之的是一台台精密机器在有序运作,数名身穿防尘服的工作人员通过控制机器,电池捆胶、封装、烘干、注液等工序便能高效完成。在车间内,廖钦林向记者介绍了生产过程中的一个细节,原本购进的生产设备需要人工上料,后来经过公司的技改后,现在改为批量上料,大大释放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能。

廖钦林表示:

“我们不仅对产品进行研发,还有专门的部门人员对生产设备进行技改,在生产过程中不断优化工序和效率,从而提升产品质量稳定性和生产效率,良品率和效率上去了,成本降下来,不仅扩大了自身的利润空间,也给客户带来了更多的利好,有效地实现双赢。”

从最初的通讯设备电池启航,到如今电动单车、储能设备等相关产品赛道多点铺开,电池行业的变化依然很快,风华新能源保持着向“新”而行的前进脚步,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加快智能化、数字化产线建设,同时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强化人才培养,打造高素质研发团队,在新质生产力牵引下继续远帆起航。

不仅如此,风华新能源还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不断优化工厂设备能源管理策略,通过光伏发电系统工程、技术改造作业场所系统工程等,降低单位生产能耗,推进公司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向发展绿色低碳生产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着力打造国家级绿色工厂。

目前,风华新能源基地一期项目已有效投入使用,已建成20万只/日聚合物锂离子电池、15万只/日铝壳锂离子电池产线。二期项目也在加紧建设,预计今年能够投入使用。

廖钦林表示:

“目前二期项目已经完成土建,现在正进行内部专业化装修,计划第三季度全面投入使用,在年底前实现达产,为公司今年的生产任务做出贡献。”

记者:何玮珊 黄海涛

编辑:张茗菲

编审:朱嘉豪 李欣颖

端州区融媒体中心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