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级演员韩兰成参观珠海市文化馆:珠海是一个时尚的城市)
国家一级演员韩兰成参观珠海市文化馆:珠海是一个时尚的城市
6月16日,华发中演大剧院里,一年一度的青少儿艺术花会决赛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同一天,珠海市文化馆内,汉服变装、国风彩绘、射箭投壶等传统文化体验,让大小朋友们玩的不亦乐乎。
珠海市第三十六届青少儿艺术花会。
珠海市白蕉镇文化活动中心也趁着父亲节活动,在一楼的新华书店内组织了一场亲子创意绘画课堂……
精彩不止于这一天,把珠海各类的公共文化服务都移到时间轴上,笔者注意到,从珠海的城市到乡村,各色公益培训、节日主题、百姓舞台等活动几乎贯穿全年。
近年来,珠海持续加大特色文化服务供给,创新文化活动形式,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城乡的“盈尺之地”正成为一个个“百姓课堂”“百姓舞台”“百姓展厅”。
享受城乡新文化,已成为珠海群众的生活新时尚。
创新点
公共文化空间成为“新顶流”
“文化馆是干啥的?”过去,不少人会有这样的疑问。文化馆是艺术普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主要阵地,但以往的文化馆主要服务对象更多还是围绕“一老一小”,受众群体还是相对较窄。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高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服务水平”。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珠海市文化馆也在全民艺术普及中加速转型。
“文化馆里享非遗”系列活动。
为满足青年人需求,珠海市文化馆采取延时开放的方式,开辟晚间19:00-21:00时段的培训班,为18到55岁的上班族提供更多文化服务;
增加“珠海笑苑”沉浸式小剧场演出、文化馆里享非遗、国风集市等品质化、个性化内容供给,为观众提供更多样化的内容选择;
以社会合作方式打破文化馆“孤岛状态”,珠海市文化馆联合北山三时茶馆、高新区粤韵堂等挂牌“粤文坊”,将“粤文坊”纳入文化馆总分馆制管理服务体系,进一步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
读书分享系列活动之母亲节亲子特别活动。
凭借服务人群、服务内容、服务形式的三个有力转变,珠海市文化馆成功“出圈”。前不久,珠海市文化馆上线的成人街舞、古筝零基础班、书法、国画等课程一经上线,不到十分钟全被抢光,甚至有不少课程还实现了“秒光”。
“我一打开门,发现一群老太太在练习吹单簧管,洋气,真洋气!”前不久,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曲艺作家韩兰成受邀参观珠海市文化馆时,文化馆内反差感十足的一幕让他印象深刻。(详情戳文首视频查看↑)
为了进一步拓宽服务半径,满足不同领域不同群体文化需求,珠海市文化馆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将培训、展览、讲座等搬到“云端”、送到“指尖”,向市民敞开怀抱,让广大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文化生活,打造“无边界”的人民终身美育学校。
“未来市文化馆将始终坚持公益属性,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搭建更多平台,为社会、为群众提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珠海市文化馆副馆长赵加璇说。
活力面
让群众享受高品质文化服务
71岁的段阿姨打小就爱唱歌,自退休后随着儿子定居珠海后,她便成为了南屏街道文化站的常客,每周一次的合唱训练是她最期待的放松日常。“老师教的也好,姐妹们一起玩的也很高兴。”
作为基层文化阵地,公共文化场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是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一环。
目前珠海已形成了以市文化馆为统筹、以各区文化馆为主导、以各镇街文化站分馆为网络、以社区服务点为细胞的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不断将优秀文化资源送入基层服务馆点,让广大市民享受到公共文化带来的红利。
“快乐音符”音乐知识普及音乐会走进金山软件园。
尤克里里、非洲鼓、架子鼓、工笔画……随着夜幕降临,位于虹桥一路北侧的白蕉镇市民艺术中心仍然灯火通明,以全民艺术普及为宗旨艺术培训课堂吸引了一批批市民,来感受艺术的魅力。
据白蕉镇市民艺术中心负责人黄耀斌介绍,这座建在工业园区的市民艺术中心,是按高于省特级文化站标准建设,设有图书馆、非遗展厅、多功能厅等多个功能区域。
“日常我们场馆和课程都是免费开放的,很多课程上线不到5分钟,培训名额就被抢空了,可以看出市民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还是很强烈。”黄耀斌说。
这是珠海全面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生动缩影。近年来,随着乡村场馆设施的完善以及文化人才的增加,很多镇街文化站像珠海市文化馆一样,能够为广大群众提供设施更加先进、内容更加丰富、途径更加便捷的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
据统计,目前珠海已建有镇街综合文化站25个,其中24个镇文化站全部为省特级站。与此同时,珠海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覆盖面也在不断拓宽。
除了舞台、展厅这类文化艺术空间,珠海致力于让文化艺术融入群众生活场景之中,以戏曲普及、民间文化艺术、传统节日特色活动等为载体,送文化进乡村、进产业、进校园,将文艺的触角延伸到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今年下半年我们将重点围绕‘百千万工程’,做一档类似于乡村达人秀的草根歌唱大赛,为乡村文艺爱好者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赵加璇表示,比赛将不设门槛、没有限制,让文艺之花在珠海尽情绽放。
串联线
湾区优质生活圈加速形成
随着“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落地实施,每逢节假日,“港人北上”屡屡成为现象级话题,“港珠澳大桥塞车”一度在社交平台冲上热搜。“一脚油门到珠海”成为不少港澳游客的假期新选择。
作为内地唯一与香港、澳门同时陆路相连的城市,珠海在粤港澳交流合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如何建设优质高效的现代文化服务供给体系,为港澳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面对人文湾区建设的“千头万绪”,珠海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率先起笔。
在横琴文化站,有这么一个民间乐团颇为惹眼。他们成立时间不长,但已初具规模,100来号的队伍里既有民乐又有管弦乐。“这个乐团的团长是一位澳门音乐家,他很喜欢横琴的文化氛围,便主动召集了一些同他一样热爱民乐的横琴居民,一同组建了这支澳门东方之声国乐团。”横琴文化站站长田田说。
“乐团会定期在这里排练,文化站会为乐团提供场地支持。”田田透露,澳门东方之声国乐团也从文化站走向了更大舞台,“今年他们在澳门开了一个新年音乐会,还邀请我们过去交流学习。”
为进一步增强琴澳群众文化获得感,横琴文化站还定期举办了“民生大舞台文艺汇演活动”、“我们的新家园”群众公益文艺汇演等活动,搭建起群众文艺创作和展演平台。“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进一步推动琴澳两地文化交流,提升琴澳居民的幸福感。”田田说。
“一衣带水·同气连枝”珠港澳粤剧粤曲嘉年华。
2024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5周年。作为全国唯一陆路连接港澳的城市,珠海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围绕传统文化、流行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积极促进三地文化交流。
经过5年努力,粤港澳大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大会、粤港澳流行音乐唱作大会、“一衣带水·同气连枝”珠港澳粤剧粤曲名家交流展演等一批特色品牌活动在珠海喷薄而出。
多元的文化元素,已经在这片土地上星罗棋布、生根开花。
【撰文/视频】吴枫
图片由珠海市文化馆提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