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乌克兰和平峰会“雷声大雨点小”?

南方评论
+订阅

文 | 丁戈隆东

6月15日至16日,一场专门讨论乌克兰问题的“和平峰会”在瑞士举行。

种种迹象显示,此次会议“雷声大雨点小”,对有效解决乌克兰危机作用有限。

01:00

“和平峰会”未邀请俄罗斯 和平目标注定落空

(一)

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已进入第三年,战场形势仍然激烈胶着,伤亡数字持续上升,溢出效应不断凸显,严重影响地区国家乃至全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经济复苏。

危机延宕升级,让各国对世界陷入分裂对抗充满担忧,也让各国人民对和平与安全的愿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对话谈判是解决危机的唯一可行出路,所有劝和促谈的努力都应该被鼓励,一切有利于推动局势降温的行为都应该被支持。

就乌克兰危机召开国际和会,是推动危机化解的重要行动,但前提是具备俄乌双方认可、各方平等参与、对所有和平方案进行公平讨论这三个重要的要素,否则就难以为恢复和平发挥实质作用。

也正是因为此次乌克兰和平峰会没有满足上述三个前提条件,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没有参会。

一定意义上说,这也是乌克兰和平峰会“收效甚微”的原因所在,结果可能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乌克兰“和平峰会”。

乌克兰“和平峰会”。

(二)

从会议组织看,乌克兰和平峰会由乌克兰单方面主导,另一当事方俄罗斯缺席。

2023年12月,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宣布乌克兰计划举行一次大型峰会讨论俄乌冲突问题。在泽连斯基的设想中,世界上主要国家的领导人都将与会,然后乌克兰就可以在峰会上向俄罗斯提出一系列要求。

瑞士作为峰会的东道主,同时也是中立国,从一开始就希望俄罗斯方面参会。正如瑞士总统维奥拉·阿姆赫德所说,“必须参战双方进行面对面谈判,亦即俄罗斯也必须参加相关和谈”,才有可能达成最终和平协议。

然而,俄罗斯拒绝了瑞士的提议,表示“我们的立场是众所周知的。即使收到此类活动的邀请,俄方也不会接受”。

随着俄罗斯的拒绝,峰会的准备工作就陷入了困境当中,也决定了乌克兰方面的“一厢情愿”。

即便是支持乌克兰的西方国家领导人也认为,“没有俄罗斯的参与,不可能达成和平”。

普京。图源:新华社

普京。图源:新华社

(三)

从会议性质看,乌克兰和平峰会参与国家过半是西方国家,缺乏足够的国际性。

根据一些西方媒体的报道,此次会议共向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发出了邀请,但具体出席的名单一改再改,最终90多个国家出席,西方国家占到一半。

其中,西方七国集团(G7)领导人峰会结束以后,除了美国总统拜登,其余六国领导人直接转场去了瑞士。

在与会者名单中,除了五十余国是由领导人参会的以外,诸如沙特等国是派了外交大臣之类的官员参会,更有国家派出低级别外交官参会。

这样的峰会没有充分的国际代表性,不少西方媒体对这样的结果流露出失望情绪,认为“峰会不太可能产生重大影响”。

正如德国《青年世界》的文章分析,该会议一直被误导性地吹捧为“和平峰会”,但西方是为了在政治上将俄罗斯逼入绝境,而绝大多数非西方国家并没有一起跟进,同意去参加这场“政治秀”。

泽连斯基。图源:澎湃新闻

泽连斯基。图源:澎湃新闻

(四)

从会议效果看,乌克兰和平峰会虎头蛇尾、草草收场,议题从十项收窄为三项。

2022年11月,乌克兰曾提出过一次“和平方案”,里面有十点内容,既包含了核安全、粮食、能源安全等问题,也包括乌克兰要恢复1991年边界、要求俄罗斯进行战争赔款等。

但这次峰会的议题缩减只有三项,弱化了“恢复领土”“惩戒‘战犯’”和“战争赔款”等内容,而仅仅将议题集中在确保核设施安全、粮食安全和人道主义救援这三项上,其中人道主义救援包括儿童返还、战俘交换。

而且,拜登缺席会议,美国副总统哈里斯提前一天回国,德国总理朔尔茨、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也纷纷缺席第二天的会议;包括巴西、印度、南非、阿联酋、沙特等国在内的13个国家没有在最后通过的联合声明上签字。

这说明国际社会对乌克兰危机走向的争议与分歧其实非常多,即使在西方内部也有很多争议,所以会议实际成果有限。

(五)

就在峰会召开前,俄罗斯总统普京14日提出了俄方的停火谈判条件,即乌克兰军队从顿涅茨克、卢甘斯克、赫尔松和扎波罗热地区撤出,并放弃加入北约计划。

显而易见,普京开出的和谈条件是目前乌克兰不可能答应的,和平的希望依然渺茫。

编辑 钟金秀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