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握手”后,如何桥通人更通?|大湾·大桥·大城②

南方+

开栏语

长风浩荡,珠江奔涌,巍峨大桥,跨海屹立。

伶仃洋面,一座座飞架东西的大桥,见证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前进步伐。

6月16日,大湾区“超级工程”——深中通道通过交工验收,通车在即,至此,“A”字形交通骨架成型,大湾区翻开“大桥经济”新篇章。通车后,珠江东岸登陆区将迎来哪些机遇,又如何在珠江东西岸融合中发挥关键引领作用?南方+《大湾·大桥·大城》为您解读。

进入专题>>>《大湾·大桥·大城》

1

位于中山的广式美食店“食掂”,去年12月底开到深圳宝安的甲岸村,“食掂”老板黄先生是土生土长的宝安人,经常往返中山和深圳的店铺。

眼下,深中通道离通车已不远,他翘首以待。“广东人的饮食讲究一个‘鲜’字,通车后,食材由中山等地运回来,到餐桌的时间更短了。”黄先生告诉记者。

江河湖海,与烟火相连,跨海大桥,联通两岸生活。“我们决定结束异地,将深中通道定为我们的‘鹊桥’,在中山段边上安置一个新家。” 经常往返深珠两地的殷女士,也在等待着通车。

以前,珠江口就像一道天堑,阻隔了两岸的来往。

一桥飞架西东,跨越海洋,勾连陆地,深中将实现半小时互通。利好深中之外,深中通道更是广州、深圳、珠西三大都市圈的连通器。

一座大桥,融合三个圈。眼下,珠三角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内收敛成一个市。环珠江口“黄金内湾”加速成型,珠三角加速聚变,大湾区同城化生活的未来已来。

卧海长龙,填补了深中24公里的空白。未来,这座大桥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里繁忙的交通要道之一。 一个个为梦想与爱打拼的故事,就在此地发生。

1

1

珠江口,伶仃洋,“巨龙”蜿蜒,穿行24公里,通向深圳宝安。

甲岸村原名“隔岸”,元至正年间,他们的黄氏先祖从珠江西岸的中山迁至今宝安新安县开基立村,迄今已传世廿六代,立村670余年。

中山与深圳一海之隔,“一水两岸,遥遥相望”,故定名“隔岸”。

1

立村时,甲岸村仍属中山东岸村的分支,如今东岸村已划入珠海。“我们每年都会举行文化交流活动,与东岸村的宗亲畅叙亲情,深中通道的开通,更加拉近了两地的时空距离,通车后也会有更多探亲活动。”隔岸地产陈女士告诉记者。

“我们和中山好近的,天气晴朗的时候,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对面的中山;在中山的翠亨新区,同样能看到宝安和前海。”凭着对广式美食的热爱,黄先生把蚝仔面的味道带到了甲岸村。

谈话间,一碗热气腾腾的蚝仔面线端上了餐桌。“珍珠蚝每天从江门新会及潮汕地区寄过来,各式手工丸子是从中山总店运送过来的,竹升面由澳门的师傅亲手制作,然后运送到宝安。”黄先生说。

一碗面线,融合了大湾区的江河湖海味。每天,满载着食材的生鲜冷链车,来往于珠江两岸各城市,运送时间和路程的长短,将决定食物的新鲜程度。

“深圳到中山的直线距离虽然不远,但要先北上东莞、广州,再南下中山,多走近百公里。”黄先生说。

江河湖海出难题,而“基建狂魔”给出了最优解。黄先生表示,“大湾区人同饮珠江水,饮食同甘同味,文化同根同源。通车后,我们打算开更多分店,将这份融合四方之味,带到珠三角更多地方。”

黄先生曾见证过工程的勘察作业,如今看到一桥飞架伶仃洋的图景照进现实,他感慨万分,“建设者们非常辛苦,要到现场去测量地块的硬度、海的深度等。”黄先生表示,“7年时光建造大国重器,这是一个工程奇迹。”

在宝安生活40余年,黄先生见证了这里日新月异的变迁。 “曾经就读的新安中学,只有一层楼,两个教室,而今新盖的楼宇不计其数。”他表示,宝安作为深圳端“门户”,相信通车以后,将带动深中在人文、经济等领域更紧密合作。

没有了江河山峦的阻隔,珠江两岸人口和资源的流动更加顺畅。同样期待通车的还有店员赵先生,他从中山总店过来,老家在江门,“以后回江门,由宝安经深中通道,从深圳机场高速出入口到江门大鳌高速出入口,最快只要35分钟。”

1

1

烟火蒸腾,人情味暖,融合珠江东西两岸的味道之外,深中大桥也是架起两岸有情人的“连心桥”。

“每周最开心的时候,就是周五下班,坐深珠跨城巴士,历时一个半小时,去深圳宝安西乡找他。”殷女士说。

殷女士与另一半在大学相识,毕业后,两人在深圳工作,已在一起近7年。23年初,因工作变动,她从深圳搬去了珠海高新区,两人便分隔两地,成了“周末情侣”。“从珠海到深圳,需要近两个小时,我们只能在周末相聚。”殷女士说。

遥望珠江口,作为珠三角“深莞惠”与“珠中江”两大城市群之间唯一公路直连通道,深中通道将是未来东西两岸最高效连接的通道。

殷女士始终在关注,“记得刚来珠海高新的时候,深中通道的消息不断,我们一直憧憬着同城生活,今年,总算听到了即将通车的消息。”

“他是互联网行业,深圳的就业机会多一些。”殷女士说,为了以后深中通勤,今年4月,他们还在宝安提了新车。“通车以后,他每天坐跨市公交去深圳上班,我开车去珠海上班。”

“一座桥改变一座城”的故事,陆续在发生。

1

“宝安往返马鞍岛,人找车。” “沙井到民众,还有空位。” ……这是深中通勤微信群聊每天都在发生的对话。通车在即,“拼车通勤群”的数量还在增加,消息还在不断闪烁。

王女士是中山人,在深圳南山一家电子信息公司上班。近日,她自发在社交平台组建了一个深中通勤的群聊。“群里都是深中通勤需求高的车友,不少朋友的家就在中山马鞍岛,初心是希望同路的车友日后互相有个照应,分担一下费用,这对于每天通勤的上班族来说,一个月能省下不少。”由此契机,王女士给为梦打拼的深中人,建了一个群聊。”

1

王女士一家人居住在深圳,一直关注深中通道的建设,2019年借此契机在中山火炬买了房子,作为新婚的家。

“深圳是一座年轻、创新、包容、开放的城市,给了我们造梦的舞台,我们很看好深中两地的携手发展,桥通以后,相信两地经济、交通、人文合作将更深入, 大湾区一体化发展将迸发出巨大的能量。 ”她告诉记者,等通车了,打算把老人和孩子送回中山,自己和伴侣两地通勤。

1

珠江西岸的中山,首批深圳市社保、医保一体机也已顺利入驻中山翠亨新区政务服务中心24小时自助服务区、中山翠亨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实现两地政务互通互办。

随着“黄金内湾”A字形交通网络骨架的关键一横即将起笔,珠江两岸融合的动人故事,继续在书写。

【撰文】罗维维

【摄影】何俊

【策划/统筹】崔洁


编辑 文海燕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