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三十而“励”!再造一个新连州

南方+ 记者

2024年6月18日,盛夏时光。位于粤、湘、桂三地交界处的连州市,迎来了撤县建市三十周岁“生日”。

岁序更替,华章日新。回首三十载光辉岁月,连州执“奋进之笔”,在徐徐展开的蓝图上,绘就了一幅炫彩的新画卷。

——城变了。连州城市建成区面积跃升两倍有余,城乡风貌品质进一步提升,科教文卫全面提质增效,森林覆盖率68.32%,进一步筑牢粤北生态屏障,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收入囊中;

——业兴了。全力打造的“六个百亿级产业”发展势头迅猛,“长寿水、富硒米、甜菜心、香腊味、水晶梨”五个特色农产品富民兴村,地区生产总值对比30年前增幅近16倍;

——民乐了。创新实施全民就业行动,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提升,广州六中对口帮扶、中山三院结对共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经验获国家卫健委推广,让连阳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优质公共服务;

——名扬了。以敢为天下先的魄力,首开山区县创办国际文化盛事先例,每年的连州国际摄影年展云集全球摄影“大咖”,引领世界摄影风潮,成就一座“中国摄影之城”……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三十年砥砺奋进,三十年春风化雨,地处粤北的连州跨过了一座座高山、涉过了一道道险滩,凭的是地方敢闯、干部敢为的责任勇担当。

实干才能成就未来。长歌未央,大潮奔涌,作为广东首批新型城镇化试点之一,踏入“而立之年”的连州,正以“头号力度”推动实施“百千万工程”,加快蹚出一条新型城镇化的连州路径,浓墨重彩书写新篇章!

连州执“奋进之笔”,在徐徐展开的蓝图上绘就了一幅炫彩新画卷。黄慧诚 摄

连州执“奋进之笔”,在徐徐展开的蓝图上绘就了一幅炫彩新画卷。黄慧诚 摄

城变

再造一个“新连州”,构筑“1+2+9”高质量、差异化的发展平台,成就“小县大城”的“连州样板”

拨动时间的齿轮,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连县,设连州市(县级市),6月18日举行挂牌仪式。

从“县”到“市”,行政区域虽未变,对连州而言,一字之差却是“质”的飞跃,标志着连州城市化、现代化大门正式开启,成为连州人永远铭记的一个重要时刻。

新征程、新使命,连州底气十足。

历史上,从秦汉到明清,连州一直是中原进入岭南的门户,是粤、湘、桂边贸中心、商品集散基地。连山、连南、阳山等地在古代就长期归属连州管辖,连州向来是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节点,是带动周边发展的重要“辐射源”。

虽然连州建市之日起,市区建成区面积、人口等各项指标就居连阳地区之首,是连阳地区经济发展的“龙头”,但当时的连州还存在不少发展的短板。其中交通制约尤其明显——撤县建市前,连州通车路程仅有887.8公里,且公路等级低,其中乡村公路占了一半多。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三十年来,一个个交通大项目在连州大地上次第开花——2008年,清(远)连(州)高速建成通车,连州跨入“高速时代”;近年来,广连临连高速、二广高速连州连接线等建成通车,2022年境内公路通车里程达2594.9公里,进一步凸显新时代连州的南北交通枢纽作用。随着各级各界推动永清广高铁早日开工建设,包括连州在内的连阳地区也将有望跨入“高铁时代”,一圆高铁梦。

连州境内已有清连、广连、二广等高速公路。曾亮超 摄

连州境内已有清连、广连、二广等高速公路。曾亮超 摄

交通基础设施,是一座城市的血脉和骨架,承载城市的未来。无数连州人见证着,脚下的道路在“伸长”“增肥”,城市天际线也在“节节攀高”,广袤乡村的生态之美不断“美化”“点亮”。连州的城市建成区面积从1994年的7.85平方公里,拓展至2023年末的18.27平方公里,相当于再造了一个“新连州”。

三十年间,不论身处城市、乡村,连州街坊都能充分感受到改革所带来的春意盎然,充分体会到市委、市政府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的信心和决心。

刘禹锡文化广场。张晓欣 摄

刘禹锡文化广场。张晓欣 摄

当前,连州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东陂镇城乡融合发展省级中心镇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启动共同富裕试点“一镇三村”(东陂镇和连州镇沙坊村、西岸镇东村村、丰阳镇畔水村)创建,获得广东省县(市)域旅游创新发展“十强”称号,被明确为清远副中心城市和清远北部区域中心。

尤其是今年,连州成为广东省首批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之一,是清远唯一上榜地区。乘东风、借大势,连州正致力构筑“1+2+9”高质量、差异化的发展平台,推动县域发展、城镇提能、乡村振兴,成就“小县大城”的“连州样板”。

其中,“1”是指推进城区扩容提质,高标准规划建设燕喜新区,加快推进广州六中连州实验学校、顺盈商业综合体、广物连州汽贸城等新区重点项目,把目前中心镇(连州镇)17万常住人口提升至30万,成为粤湘桂省际边界的区域中心城市和经济文化中心,“连州都市圈”呼之欲出。

连州高标准规划建设燕喜新区。黄慧诚 摄

连州高标准规划建设燕喜新区。黄慧诚 摄

“2+9”是指建强东陂镇、星子镇两个副中心,引导其余9个镇(乡)按照资源禀赋分类打造生态旅游区、农旅融合区、文化开发示范区、连州菜心示范区等,争创多个专业镇、特色镇。

作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连州还有丰富的特色文化与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红色革命文化、红色古村落文化、古驿道文化、福山宗教文化和瑶族文化等闻名遐迩,今年更成为广东唯一的中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市、区)。

作始也简,将毕也钜。千年古韵与现代新风交融交织,连州独具特色的城市魅力正愈发光彩!

业兴

地区生产总值从1994年11.8亿元增至2023年末的188.56亿元,“六个百亿级产业”擎起高质量发展新旗帜

县域强,必先产业兴。

不少连州人还记得,三十年前当地工业发展主要靠电机厂、水泥、饮料、烟草等,经济效益不理想。当时也没有工业园区,企业规模小且分散,整个工业产品中初级产品比重大。农作物的种类和品质都不错,但是缺乏有品牌影响力的产品。

但敢闯敢拼的连州人并未退缩,早在建市仅数年后,1998年就提出了“工业立市”的目标。近年,则全力打造特色产业转移制造业大平台,形成“一园七区”发展布局,园区控规面积23.5平方公里;搭建全省第一个互联网招商平台——“连通四海 共赢九州”国际招商推介平台,将总投资1650亿元的66个项目推向全球,效益显著。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踏着改革开放的铿锵步履,连州的地区生产总值已从1994年的11.8亿元增至2023年末的188.56亿元,绘就一幅不负韶华、奋楫者先的壮丽画卷。

标定“发力点”,勾勒“施工图”。着眼于新、立足于实,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思路,连州在2023年提出“六个百亿级产业”新目标,做优、增强县城产业支撑能力,力争到203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翻两番达720亿元,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打造“百亿级”电子信息产业。以建滔(连州)信息产业园为龙头,积极引进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带动上下游产业集聚发展。

连州打造“百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黄津 摄

连州打造“百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黄津 摄

——打造“百亿级”高端精细化矿业。依托优质非金属矿资源优势引进食品级、纳米级高端精细化矿业,提升矿产加工业整体附加值。

——打造“百亿级”新能源产业。连州市已全容量投产的大型风电、光伏项目共11个,总装机容量约648兆瓦,占全市发电总装机容量的68%;“十四五”期间,稳步推进10个大型新能源项目建设,总装机容量约922兆瓦,项目投产后预计年发电量约12亿千瓦时。

清远民族工业园。曾亮超 摄

清远民族工业园。曾亮超 摄

——打造“百亿级”高端食品药品产业。现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个,绿色食品认证19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42个;利用连州特色水果、东陂腊味、丰阳牛肉干、中草药等优势农产品资源,培育农产品加工新领域的龙头企业。

——打造“百亿级”文旅产业项目。以开发红色经典游、历史文化游、粤美乡村游等高品质体验服务业态为抓手,布局一张多元化的文旅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打造“百亿级”高端皮革制造产业。紧抓产业有序转移的有利机遇,积极承接广州花都皮革产业园产业转移,目前已签约35家皮革皮具制造产业企业,总投资约63亿元,已投产12家,在建8家。

连阳地区历史上就是一家,如今也能一体发展、携手共进,而连州引领带动作用备受期待。

距连州市中心不远处,有2008年正式创办的清远民族工业园,这是清远市委、市政府为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难题,整合三连一阳资源建立的利益共享试验区,是我省唯一以民族命名的产业园区。历经16年发展,已形成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具备巨大的承载空间及广阔的就业平台。

连州打造“百亿级”新能源产业。黄慧诚 摄

连州打造“百亿级”新能源产业。黄慧诚 摄

探索与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在清远民族工业园创建“连山飞地园”,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又一重要实践。连州市委书记潘正焕提出,“连山飞地园”的创建,将有力促进连州的土地资源与连山的民族政策资源优势相结合,实现资源共享,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造福两地人民群众,为全省“百千万工程”出经验、作示范。

跋山涉水不改一往无前,山高路远但见风光无限。在高质量发展大道上,连州越走越宽广!

绿美

以建设发展“三个体系”为突破口,探索“两山”转化路径,努力在实现生态价值转换上闯新路、出实招、求实效

绿美连州,一美千年。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慨叹:“剡中若问连州事,惟有千山画不如。”大文豪韩愈也盛赞:“吾州之山水名天下”。

然而,由于缺乏有效“变现”渠道、配套设施落后,长期以来生态价值无法实现,老百姓守着“金山银山”却“过着苦日子”,1994年连州全市接待旅游人数仅仅3.1万人次。

一城春色半城花,最美菜心花、桃花、梨花大批上线;炎夏激情龙舟竞渡,端午假期15条“蛟龙”激情逐浪西岸河,10万人围观赴会;夏秋盛景瓜果香,鹰嘴桃、水晶梨垂挂枝头,蓝莓、杨梅、西瓜、柑橘等释放“果经济”的“甜蜜效应”;银杏红枫层林染,银装素裹冬赏雪,每年冬春季节上演“冰雪奇观”,成为广东游客赏雪打卡胜地……

花果经济成为连州富民产业。黄津 摄

花果经济成为连州富民产业。黄津 摄

连州成为广东游客赏雪打卡胜地。资料图

连州成为广东游客赏雪打卡胜地。资料图

如今的连州,青山绿水皆可游、一年四季有惊喜。2023年,连州荣获“中国最美休闲度假旅游城市”称号,全年接待旅游人数是建市之初的39倍多。

2023年,连州接待旅游人数是建市之初的39倍多。资料图

2023年,连州接待旅游人数是建市之初的39倍多。资料图

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广东省绿色保护屏障及重点水源涵养区,也是北江源头之一,连州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禀赋,逐“绿”前行,以建设发展“三个体系”为突破口,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努力在实现生态价值转换上闯新路、出实招、求实效,推动生态经济提速增效,为实施“百千万工程”提供绿色动能。

——发展资源型生态工业体系。

不断完善新能源产业布局,引进华能燃机热电联产、中能建空气储能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潭岭天湖抽水蓄能项目;加快推动高端精细化矿业转型升级,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工作,非金属矿行业进一步规范管理。

——打造特色农业产业体系。

大力发展“长寿水、富硒米、甜菜心、香腊味、水晶梨”五个特色农产品,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加快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持续推进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建设;积极引进奶制品、休闲食品、保健食品、中药材和茶叶加工等项目,推动农产品深加工,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

——构建绿色旅游体系。

打造瑶安瑶族乡、潭岭天湖、大东山温泉等特色旅游平台,开展林相改造,提升景区风貌和品质;充分利用连州原有的水晶梨、鹰嘴桃特色水果资源,地下河、湟川三峡等旅游资源及良好的生态资源,规划打造250公里花果经济长廊,营造“好游、好吃、好赚钱”的“三好”绿美林带,目前九陂镇花果经济林带建设已进入实施阶段;办好连州国际摄影年展、马拉松、菜心节等系列活动,提升城市知名度,着力打造文旅融合示范区和大湾区高品质康养旅游目的地。

此生留得豪情在,再作长征岂畏难。

初心不改、信念不灭、壮志不竭,三十而“励”再出发,连州以昂扬奋斗姿态,勇拓发展新局。呈现在粤北版图上,将是一座创新动能更充沛、生态底色更鲜明、百姓幸福更充盈的未来之城!

慧光评论

无限风光在险峰 乘“市”而上再攀高

对于一座千年古城而言,三十年何其短暂,但又何其不凡。

1994年,“连州市”首次出现在广东的行政版图上,在千年历史长河上揭开了崭新一页。由“县”变“市”,不仅是名称上的改变,更是连州改革发展的新起点。地区生产总值跃升近16倍、城市建成区面积翻了一倍多、“六个百亿级产业”重塑产业新格局……经济更强了、城乡更美了、群众日子越过越红火,连州人用三十年跑到了上千年来未曾抵达的发展新高度。

连州群众日子越过越红火。黄津 摄

连州群众日子越过越红火。黄津 摄

时代的乐章,在接续奋斗中谱写;绚丽的画卷,在砥砺前行中绘就。53万湟川人民不会忘记为连州发展殚精竭虑、攻坚克难的建设者们。

抚今追昔,连州于一穷二白中奋起、于弯道波折中奋进、于关键机遇中奋发。一代又一代的奋斗者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用汗水浇铸幸福坐标,筑就连州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

他们将800多公里的公路里程延伸至2594.9公里;他们打造“一园七区”产业发展优质载体;他们推动从“有学上”到“上好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他们推动医共体建设,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乡)、大病不出县、疑难危重病再转诊”目标……而比一项项出彩的数据更为亮丽的,是背后那些看不见的力量,是全市上下拼出“连州速度”的精气神。

连州通车路程从800多公里延伸至2594.9公里。张晓欣 摄

连州通车路程从800多公里延伸至2594.9公里。张晓欣 摄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唐代“诗豪”刘禹锡在连州任刺史期间,写下“功利存乎人民”的施政箴言,留下心系民生的千年余音。建在爱民路上的连州市政府办公楼,是1994年6月18日建市挂牌仪式所在地。当天,连州发生百年一遇的大洪灾,挂牌仪式仅用时18分钟,市领导就立马投入抗洪救灾中,用实际行动诠释何为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

新时代新征程。连州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力实施“百千万工程”,以“典”带面兴镇富村惠民;创新实施全民就业行动,推动构建“15分钟就业服务圈”;建设大型商业综合体、公园、绿道等优质生活配套,带来幸福便捷生活体验;为全市12764名80岁以上长寿老人送上连州水晶梨,全城共享“幸福甜”……

手执民生之笔,连州写下太多有温度、有温情、有温暖的故事,一缕缕最抚凡人心的人间烟火气,一张张人民群众洋溢的笑脸,成为这座城市最生动的幸福生活剪影。

三十年,既是时间的刻度,更是奋斗的标尺。三十岁的连州正青春,未来仍将走过更多充满机遇、挑战和未知的三十年。

时间是奋斗者的朋友,而比时间的力量还要深邃的,则是人的奋斗。

站在续写新辉煌的新起点,连州作为全国第六个、广东第一个“全国富硒农业示范基地”,广东首个“中国摄影之城”,广东第二个“中国长寿之乡”,广东第三个中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市、区),广东“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广东首批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省级第一批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示范县,清远唯一的省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县,还远未到可停下来、松口气、歇歇脚的时候。

机遇是抢回来的,成绩是干出来的。连州唯有一往无前、砥砺奋进,提振精气神、把握时效度、锤炼胆识谋、奋力闯创干,以奋斗姿态拼出连州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在这个大有可为的时代,描绘着中国式现代化的连州新图景指日可待!

策划】黄津

采写陈国飞 黄津 张晓欣 黄滢 通讯员 黄迪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编辑 林伟杰
校对 谢日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