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退烧”降水农民抢种,未来干旱能否缓解?

南方探针
+订阅

久旱逢甘霖,6月16日,河南多地终于等来一场雨。

据河南省气象台监测显示,15日20时至16日17时,河南淮河以北大部出现小到中雨,黄淮之间部分县市(区)出现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据预测,19日后河南东部、东南部还有一场中到大雨将至。

记者在河南信阳市息县、罗山县、平桥区等地看到,随着天气转阴、气温下降,当地农民扛起铁锨,坐上挂载播种机的拖拉机,赶在下雨之前把玉米、大豆等作物种到田里。

与河南其他地区相比,15日至16日这轮降水过程给信阳带来的雨量偏少。当地农业部门负责人表示,旱田仍然缺墒,需等待“有效降水”才能切实缓解旱情、给还未播种的地块带来播种条件。

6月16日,河南省信阳市息县路口乡,村民引水灌溉旱地。

6月16日,河南省信阳市息县路口乡,村民引水灌溉旱地。

下雨了,农作情况如何?

16日一早,息县路口乡村民王叔就开着拖拉机来到田间地头,给还没播种的5亩地种下玉米。然而由于土壤发硬结块,播种机的表现并不理想。王叔还得蹲在田里仔细检查,用手扒开土补上一粒粒珍贵的种子。

“今年地太难种。土壤没墒,都结成了‘土坷垃’。”王叔告诉记者,“十几天前种下的玉米,到现在都没出苗。但要是再不种就太晚了,没法再种了。”

根据河南省气象台发布的降水分布图,信阳大部16日并未等到降水。息县气象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16日夜里开展了人工降雨,由于息县地区云层太薄,降水只持续了几分钟。

“今年旱情太罕见,雨都下不到田里。”家住平桥区肖王镇梅黄村的刘老汉告诉记者,“有好几天天阴了,但只滴下点‘雨点子’。最热的时候,土坡上长的草都能点着。”

6月16日,信阳市平桥区梅黄村附近一河道已经干涸见底。

6月16日,信阳市平桥区梅黄村附近一河道已经干涸见底。

记者在梅黄村看到,当地河渠已干涸见底。同村的康叔表示,这条河渠的水流向淮河,虽然目前是枯水期,但今年干涸程度明显更严重。“水都被周边的地抽走了。”

16日傍晚,平桥区新店村下起小雨,风送来丝丝凉意。这让守在田间地头的平桥区新店村支部书记黄其涛紧皱的眉头有所舒展。

黄其涛告诉记者,由于太热太旱,村民们家家都需要用机井不停地打水灌溉。为了保证用水有序,避免机井使用时间过长导致电机被烧坏,他近段时间需要昼夜不停地看护机器、协调村民合理用水用电。

“村民们种地不容易,今年尤其吃苦。”黄其涛说,“必须下一场大雨,才能减轻大家的压力。今天这场雨虽然能让温度降下来,但还‘喂不饱’作物。”

6月16日,河南省信阳市息县路口乡,村民正在抢种玉米。

6月16日,河南省信阳市息县路口乡,村民正在抢种玉米。

雨够吗?未来干旱能否缓解

对于连续数十日遭受高温干旱“烤验”的土壤来说,下一场什么样的雨才算“有效降水”?为何说目前部分农田仍然缺乏播种条件?就此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贾伟。

贾伟介绍,“有效降水”指自然降水中实际补充到植物根层土壤水分的部分。降雨开始时,会被植物枝叶截留,称为植物截留量。

也就是说,如果降雨过少,或因高温导致水分蒸发速度过快,作物就没法获得生长所需的足够水分。这被称为“缺墒”。

贾伟表示,玉米、大豆等作物在生长发育期,需要通过根系吸收充足的水分维持其正常生长,较好的墒情能够为作物生长提供保障,否则就会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据天气部门预报,近期河南部分地区可能会出现短时间的降雨,但整体上来看依然无法缓解当前的旱情,这可能会延长当前作物的播种日期。”贾伟说,“但考虑到河南各地的基本水利设施和水库泄水量流量,能够满足有灌溉条件耕地的夏播和作物幼苗生长期的用水需求。”

贾伟指出,今年河南等省份的旱情相对往年较严重。而从全球范围看,随着全球气温逐渐变暖,未来极端天气将变得更加频繁。

“山河四省的旱情,在频率、严重程度上将继续提升。”贾伟说。“对于气候变化,我国建立了很好的适应机制和应对举措。”

6月16日,信阳市平桥区梅黄村附近一河道已经干涸见底,河道上还留有许多抽水用的水管。

6月16日,信阳市平桥区梅黄村附近一河道已经干涸见底,河道上还留有许多抽水用的水管。

【采写】南方+记者 泠汐 段江含

【摄影】南方+记者 钟志辉

编辑 钟金秀
校对 曹柏英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