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AI绘图被指侵权,AI生图版权归谁?|这能“刑”吗

南方法治
+订阅

近日,AIGC创作者DynamicWang质疑“360AI新品发布会盗图”一事引发舆论广泛关注。据公开报道,双方对是否侵权和约定的赔偿金额一度各执一词,但均已确认将此事诉诸法律,“希望在法庭上公开探讨版权问题”。

用AI生成的文图作品,版权归属如何界定?侵权风险几何?何时能“刑”?本期《这能“刑”吗》,聚焦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衍生的各类法律问题,戳视频↓↓

03:40

用AI“搞创作”,省心又省力?| 这能“刑”吗

【省流版】

1.关于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版权规则,当前尚有探讨空间。实践中,判断相关内容能否拥有版权,主要依据是生成过程是否体现了“人类的智力参与”。

2.技术开发者在训练AI大模型时,未经允许投喂了他人的原创作品,则涉嫌侵权。

3.普通人用AIGC直接生成内容,可能侵犯著作权,也可能侵犯他人的肖像、声音等人格权。

版权问题之外,用AI生成的内容若涉及暴力、色情、谣言的行为妥妥违法,情节严重就“很有判头”。

【完整版】

先声明,本期视频的文案是人类写的。

好消息是,大多数情况下,用AI搞创作不涉及刑事犯罪。虽然不太“刑”,但生成式人工智能问世这短短几年来,相关的侵权纠纷可真不少。实践中,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用AI直接生成内容,能否拥有版权?

这取决于生成过程有无人类的智力参与。

去年8月,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理了“国内AI绘画第一案”。其中就认定当事人使用AI绘画软件生成图片的过程,体现了“智力成果”要件和“独创性”要件,应当享有图片的著作权。

同一时间,美国法院裁定文生图作品《离天堂最近的入口》不受著作权保护。理由是其完全由AI生成,缺乏人类创造性投入。

《离天堂最近的入口》(A Recent Entrance to Paradise)

《离天堂最近的入口》(A Recent Entrance to Paradise)

第二,用AI直接生成内容,有无侵犯版权的可能?

有,风险还不小。比如,在某AI文生图网站上,输入“请给我一个奥特曼”,网站很快会给你一个迪迦或者泰罗——广州互联网法院今年初审理的案件中,法院就认定此AI网站的经营者侵犯了奥特曼版权代理商的著作权。

可见,技术开发者在训练AI大模型时,未经允许投喂了他人的原创作品,也涉嫌侵权。

看到这个案例后,我去国内几个主流AI工具上试了试。果然,生成猫猫狗狗没有问题,但如果涉及唐老鸭等经典IP时,AI就会直接罢工,或者试图用其他结果蒙混过关。

但现实中,与大公司大IP相比,普通创作者正在面更严峻的著作权保护困境。

去年,国内社交平台小红书旗下大模型Trik未经授权,使用了人类画师的原创作品作为训练数据,从而生成了与原作高度相似的图片,后被四位人类画师诉至法院。据公开报道,该案目前仍在审理阶段,但风波出现后,小红书一度悄悄下架了这款大模型。

第三,除了著作权,用AI“搞创作”,还可能涉及哪些侵权?

今年4月,北京互联网法院宣判的一起案件中,被告A是一家文化传媒公司,拥有原告录制的有声书的著作权。后来,A将这些音频交给被告B用于训练AI声音模型,模型经过层层转卖被公开出售。

法院认为,被告虽没有侵犯原告的著作权,但按照民法典有关规定,侵犯了原告的人格权。

最终,原告获得25万元的赔偿,这也是全国首例AI生成声音人格权侵权案。

在一些情形下,用AI“搞创作”,还可能很“刑”。

在浙江警方公布的案例中,张三用ChatGPT生成“某工业园失火”的假新闻引流牟利,被公安机关以寻衅滋事罪拘留。去年以来,全国警方已捣毁多条依靠AI人工智能洗稿并且未经审核、肆意发布的造谣产业链,软件开发者、使用者都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总而言之,用AI搞创作,当前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使用合规的AI工具,并确认AI工具的版权规则。二是确保创作的内容合法,不涉及暴力、色情、谣言等。

【开栏语】

“自动驾驶”汽车出事故,谁来担责?“AI换脸”这门生意,到底“刑不刑”?用人工智能“搞创作”,著作权归谁……即日起,“南方法治”《约法三章》栏目将升级为普法脱口秀栏目《这能“刑”吗?》,聚焦法治新闻热点,用最短时间带你抽丝剥茧,学习热点事件背后的法律知识点。开栏之初,我们将聚焦当下热门的人工智能相关话题推出系列节目,敬请关注!

【统筹】祁雷 张梓望 杜玮淦

【文案】孟健

【出镜】孟健

【摄影】梁钜聪

【剪辑】金镝

【设计】吴颖岚 谭唯

编辑 刘婷婷
校对 曾慧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