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海边旧屋“爆改”咖啡店,解锁村里“流量密码”

南方+ 记者

可以看海的咖啡店,在东莞,也许目前还找不到第二家。

车辆穿过沙角半岛的大街小巷,一路向南,来到滨海湾新区沙角半岛西南边的沙角社区。面朝太平水道出海口,一幢三层高的棕色建筑略显“低调”,这里便是可以看海的“花苑里”咖啡店。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这家咖啡店开业近一年,已经成为东莞热门“打卡点”。

无独有偶,在威远岛南面社区,主理人敏姐也有一家经营了十年的“花苑里”咖啡店,是附近居民休闲聚会的不二选择。“我希望不管男女老少,来到这里都能在舒适的环境中放松休闲、享受生活。”敏姐以其独到的目光,将心血与梦想倾注在无人问津的乡村旧屋上,改造出彰显乡村环境优势、风格独特的综合式咖啡店。

这两家有着旧屋“爆改”基因的咖啡店“流量”不减,展现出现代人对安静松弛、自然原生态的乡村环境的向往与追寻。

近年来,越来越多像敏姐一样的年轻人将创业发展的目光瞄准了乡村。在威远岛外环岛路边,兴起了不少特色风格的咖啡店、饮品店,游客们坐在店里喝茶吹海风,或是打包一杯饮品悠然自得地散步,压力与烦恼都消散。一个个重构的“美丽庭院”、特色“村咖”正在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叮铃叮铃……”伴随着清脆的铃铛声,裸露的水泥毛坯房梁、略有质感的胡桃色桌椅映入眼帘,暖黄的灯光搭配白、棕、灰、木色的室内装修,黑色格子钢窗外绿意盎然……海边“花苑里”咖啡店中古风的设计,仿佛将人带回上世纪的老房子。

最“出圈”的还属二楼面朝大海的玻璃大窗,如同画框一般捕捉碧海蓝天、落日余晖、晚霞、往来船只,画中景色随四季、朝暮而流动变换——夏日傍晚是浓墨重彩的油画、雨季是朦胧的国风水墨画、晴天是舒朗明艳的“新海诚”漫画风。

你也许不会想到,眼前这个格调十足的咖啡馆,此前是一个空置许久的旧房子。

想在东莞做一个能看海的咖啡店。2022年,敏姐带着这个想法走遍了东莞沿海的区域,相中了这个位于沙角半岛西南边的独栋自建房。

“第一次来到这里,就被海岸风光吸引了,没想到东莞还有这么美的海景。”敏姐表示,尽管眼前的建筑物已经年久失修、地点有些偏,但坐拥着一览无遗的海岸线,是其他咖啡店难以复刻的。她相信,这样的美景加以利用后能够吸引到许多顾客。

看着看着,她的脑海中已经浮现出了梦想中海边咖啡馆的模样。

2023年,敏姐正式租下房子,着手绘制咖啡店的平面设计图。非专业出身的她找到干施工的朋友帮忙,亲自选材、现场沟通监工,一步一步地将设计图纸上的美好想法变为现实。

手画平面设计图

手画平面设计图

——打掉朝海一面的楼梯,凿开墙面装上大片玻璃窗,将海景引入室内;封上大榕树一侧的走廊,安装从上海采购的黑色复古老钢窗,阳光透过绿茵落下满地光斑;地下室改造成书吧,房屋一旁废弃区域摇身一变成了河边露营小花园,天台打造成露天看海餐区……敏姐充分利用滨海、滨河的生态资源,让咖啡店与自然、与美景和谐相融。

投入八十多万、花费四个多月,咖啡店的改造可谓是“大刀阔斧”,充满想象力。除了房子的主梁和主板结构,内部结构几乎是“改头换面”,室内装修布置也花了许多心思。

架子上摆放了敏姐从各地淘回来的瓷杯、玩偶摆件,尽显童趣;屋内随处可见的绿植,点缀生机;桌上花瓶里插着的鲜花,每一束都是敏姐自己挑选、定期更换保证新鲜。

经过敏姐慧眼识珠、巧手设计后,旧房子“爆改”成功,于去年7月正式营业,成为滨海湾看海“网红咖啡店”,在社交媒体上吸引了众多粉丝。

开业以来,除了东莞本地的顾客,门口也时常停了不少来自广州、深圳、惠州、中山、清远的车辆,更有来自上海、杭州的来旅游出差的游客在社交平台刷到后特地前来打卡。

在敏姐看来,开店不是简单的咖啡甜品售卖,而是以休闲放松的综合式空间去运营。“来我们店里的不仅有年轻人,其实还有很多一家老少、甚至五十多的叔叔阿姨们也会来店里聚会聊天,喝个下午茶、吃些点心。”她表示,最难的还是做好团队管理和运维,才能营造舒适宜人的环境、做出好吃的餐品。

距离咖啡店不远处的海岸,正是滨海湾新区规划建设的靖远大桥所在地。敏姐也非常期待这条连接沙角半岛与威远岛的大桥早日建成,不仅能便利两大板块的通行往来,独特的桥梁景致也将为咖啡店增添新风景。

靖远大桥效果图

靖远大桥效果图

敏姐笑称,“不会做设计装修的咖啡主理人不是好老板。”事实上,这个海边咖啡店并不是她第一次亲自操刀“爆改”旧房子。

十年前,怀揣着开一家“有花园的咖啡店”的梦想,敏姐找到了威远岛南面社区一个堆放废铁的旧院子和房屋,把这里改造成“花苑里”系列的首家咖啡店。

店内环境安静、清新,原木桌椅装饰打造复古风格;院子里的紫荆树重新焕发生机、满园花香缤纷多彩。当时的威远岛以农田村落为主,这家自带花园、风格独特的咖啡店成了岛上的新生事物,吸引了许多人前来。

由于经验不足,第一次改造设计时,敏姐仅在原有的墙体结构上进行翻新,但旧房子渗水、潮湿、通风不畅问题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突出。

2019年,敏姐又投入一笔资金进行了二次的翻新重修。打通墙体隔间、大开窗户采光、架高院子铁棚、加固完善房屋基础设施、更换小清新的设计,一个更加温馨、明亮、舒适的咖啡店运营至今。

多年时间沉淀,“花苑里”咖啡店不仅积累了许多老顾客,也承载了不少人的青春回忆和故事。“我今年3月份新认识了一个朋友,她说当年她男朋友是在威远岛这个店向她求婚的,这种巧合真的很有缘分。”打开敏姐的公众号、小红书账号,可以看到不少网友留言回忆在这里度过的美好时光、旧人往事。

从工作了十二年的银行辞职,独立设计运营咖啡店并坚持了十年,并不是敏姐脑袋一热的突发奇想。原本喜欢室内设计的她在大学填志愿时阴差阳错读了经济学,尽管工作很忙,但她一直很喜欢看关于花园装饰、设计、摄影、旅行、美学相关的杂志书籍。

在一次出差旅途中,敏姐偶然间读到一本《就想开一家小小咖啡馆》,书里咖啡店主理人的生活状态深深吸引了她。

“要做咖啡店,就做不可复制的,把它精心雕琢成自己喜欢的模样。”在家人的支持下,她拿出多年积蓄,自己亲自设计改造店铺、学习烘焙和运营管理,独特的“花园咖啡店”和“海边咖啡店”就这样应运而生。

为了降低成本又保证口感,店里的小吃主食是自己配方现做的、蛋糕点心是聘请蛋糕师在蛋糕房做的、不同风味的咖啡豆是自己烘的、花茶饮品等也是自己买材料配的。

这么多年,敏姐还养成了“探店”的习惯。每到不同城市,她都会去打卡不同类型咖啡店,学习装修布置、餐品口味、摆盘等等,从而激发灵感调制新饮品、餐品。

不能室内吸烟、打牌,不接受非预约的室内商拍……“花苑里”咖啡店门口的小黑板上,条目分明地列着这些要求。也许对于有些顾客来说,这家咖啡店的要求似乎有点多,但却是敏姐贯穿始终的原则。

“这些‘限制’是为了照顾大多数人的体验,我按照自己理念做事,不可能做到所有人的喜欢,能吸引理念一致的顾客过来就很好了。”她坦言,这十年开店经历了许多,自己也变得更加通透、豁达,认真做好每一个环节,如何发展都是水到渠成、顺其自然。

当现代潮流文化与乡村文化、自然环境有机融合,迎合了当代人为情绪体验“买单”的消费动力,也映照出乡村生活的新场景。

【撰文】吴碧彤 郭文君

【摄影】黄生 黄荣杰

受访者供图

编辑 黄新花 李玲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