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古村如何焕发生机?解锁徐田村的“蝶变密码”

南方评论
+订阅

文 | 孙文静

柏油村道平坦干净、特色墙绘栩栩如生、百花齐放争奇斗艳……近日,南方日报评论员走进惠州博罗县徐田村,一线观察百年古村如何焕发生机、实现蝶变?

蹲点采访过程中,听到村民说得最多的就是“环境好”“发展好”。须知,这座有着300余年历史的古村曾一度面临空心化、空壳化窘境。“后进生”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发展——数据显示,2023年徐田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比增长20%,村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其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明显提升。透过这一生动样本,笔者尝试解锁徐田村的“致富密码”,以更好为岭南大地万千村庄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其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政策是最有力的杠杆,好的政策如同“助推器”。悉数一段时间来徐田村面临的多重利好因素:2012年被列入“广东省古村落”、2023年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名单、2024年被纳入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政策“拉一把”,乡村“加速跑”。正如当地村干部所言:“看着这些千载难逢的机遇,一下就觉得有了希望。”必须指出,拥有好的政策是一方面,如何用足用活则是另一重要方面。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全面客观分析自身条件,精准科学识别机遇利好,努力确保政策精准“导航”、红利精准直达。

其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如何实现持续的“造血”能力考验各方治理智慧。比如,徐田村巧把“风景”变“钱景”,一大支柱产业是某世界500强企业运营的高端民宿项目。当被问及可持续性问题时,相关负责人解释称运营企业自带流量是核心,“团客带散客”是重要模式。文旅产业是这样,其他产业同此理。需要明确,“引进来”是乡村产业振兴的第一步,“留下去”“火起来”才是更深一层的挑战。为此,包括企业在内的各主体应立足当下、着眼未来,以长线思维推动自身可持续发展。

其三,“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乡村振兴不是坐享其成,等不来也送不来,要靠人民群众共同奋斗。从村干部积极盘活闲置土地“筑巢引凤来”,到村民齐心协力做好人居环境工作,再到返乡创业的青年开办民宿、经营露营基地,徐田村处处涌现着热火朝天、干劲十足的繁忙景象。此外,躬身于行既要脚踏实地,更要讲究方法。比如,徐田村挖潜资源优势,鼓励社会资本利用古村落运营“村Art”文旅项目,在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又丰富村民及游客的精神文明生活。唯有自己“蹬一脚”,才能真正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乡村振兴,未来可期!时下,“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蹄疾步稳,岭南大地一派生机盎然。我们有理由相信,更多乡村将抢抓机遇、优化产业、比学赶超,华丽蝶变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编辑 董晨晨
校对 曾慧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