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11岁的小天(化名)深受驼背和坐姿不正的困扰。看似寻常的姿势问题,却在小天身上演变成严重的健康隐患。随着时间推移,他开始出现高低肩,这让小天的父母倍感忧虑。
多次求医无果后,不久前,一家人来到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称“暨大附一院”)寻求治疗。检查结果显示,小天的脊柱侧弯情况异常严重,其中胸弯角度高达120度,被确诊为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合并脊柱侧弯。经过分次手术和牵引治疗,小天渐渐“挺直腰杆”,重拾生活信心。
专家提醒,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是一种遗传性的神经系统疾病,患儿通常在7至12岁间开始出现脊柱侧弯,因此,定期进行脊柱检查至关重要。对于已经出现营养不良性脊柱侧弯的患儿,要及早进行矫正手术。
“不一般”的脊柱侧弯
在初次的问诊和查体过程中,暨大附一院脊柱外科主任医师林宏生发现,小天的双肩不等平以及“剃刀背”现象已经相当严重。更令人担忧的是,小天的脊柱畸形程度、进展速度都远超常见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儿。如果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病情可能会进一步恶化。
入院后,救治团队为小天安排了一系列检查,以便全面了解他的病情。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小天的脊柱侧弯情况异常严重,其中胸弯角度高达120度。
此外,小天的脊柱在柔韧性上,与常见的特发性脊柱侧弯患儿截然不同。即使在侧弯位上,他的脊柱仍然保持着巨大的侧弯角度。而进一步的磁共振检查显示,在小天第10胸椎旁存在一个巨大的占位肿物。经过初步分析,医生们认为这个肿物很可能是神经源性肿瘤。
一连串的发现,让救治团队意识到,小天的病情与一种罕见的脊柱侧弯疾病非常相似。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一推断,医生们对小天进行了更为详细的查体,发现小天身上存在多处色素沉着斑。
经过深入讨论和分析,团队最终得出结论:小天患上了一种较为罕见的疾病——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合并脊柱侧弯。
针对这一复杂的病情,团队组织麻醉科、神经外科等多科室的专家会诊,制定了一套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专家们认为,小天的脊柱侧弯极为严重,需要纠正的角度极大,且单次手术风险较高,可以采用分次手术的方案,最大限度降低手术风险。
分次手术,挑战高难度侧弯矫形
为了改善患儿椎旁软组织的紧绷状态,团队为小天安装了Halo颅骨牵引环,并进行了为期20天的颅骨牵引治疗。每天约16个小时的牵引治疗,让小天的胸弯角度逐渐得到改善,最终降至约90度。
在完成了术前准备后,团队对小天进行了首次手术——“脊柱侧弯后路胸廓成形+关节突截骨+软组织松解术”。这次手术改善了小天的胸廓柔韧度,为后续的矫形手术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术后,小天再次接受了为期10天的颅骨牵引治疗,巩固手术效果。
4月中旬,团队迎来了最关键的手术——“脊柱侧弯钉棒矫形+胸廓成形+关节突截骨+生长棒置入术”。这次手术采用先进的矫形技术和材料,通过一系列的截骨操作以及钉棒的置入,成功完成了对小天脊柱侧弯的纠正。
经过约2个月的住院及手术治疗,小天终于摘除了颅骨牵引环,在佩戴支具后,重新坐了起来。术后检查显示,小天的侧弯角度已经纠正到65度,外观上得到极大改善。
治疗过程中的影像对比图。
对于11岁的小天来说,未来仍有较大的发育空间,因此,接下来可能还需要进行半年一次的生长棒调整手术,但是通过这次治疗,小天重拾了生活的信心。
林宏生介绍,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F1)是一种遗传性的神经系统疾病,其根源在于NF1基因的突变。这种突变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意味着只要从父母一方继承了这种突变基因,个体就有可能患病。
NF1有哪些典型症状?林宏生介绍,该病临床症状多样,最为人熟知的是咖啡牛奶斑,这是一种皮肤上出现的浅棕色斑块,形状和大小不一。患者还可能出现多发性神经纤维瘤,这些瘤体主要生长在神经组织上,特别是皮肤下的神经末梢。此外,腋窝或腹股沟雀斑也是常见的症状之一。“在这些临床表现中,神经纤维瘤尤为常见。”
林宏生提醒,对于NF1的患儿来说,特别需要关注脊柱侧弯问题。这类患儿通常在7至12岁之间开始出现脊柱侧弯。然而,与一般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不同,NF1患者的脊柱侧弯往往更加严重。由于骨质发育不良,患者的脊柱在发生侧弯时,角度往往更大,且柔韧性较差,这使得治疗过程变得更为复杂。因此,建议NF1患者每年进行脊柱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脊柱问题。
暨大附一院脊柱外科副主任医师张国威提醒,如果患者或家长有任何疑虑,应当及时前往骨科门诊就诊,以便得到专业治疗。对于已经出现营养不良性脊柱侧弯的患儿,早期积极的矫正手术至关重要。这种手术通过融合异常的椎体,可以有效改善脊柱的结构和功能,减少侧弯对患儿日常生活的影响。同时,家长和患儿要做好术后的康复和护理。
【采写】南方+记者 汪祥波
【通讯员】 邹健宇 张灿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