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广东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立标杆走在前”

广东退役军人头条
+订阅

2023年,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印发《关于新时代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以落实“1+1+12”工作布局为统领,以发挥退役军人“五种力量”为重点,以构建“六大体系”、实现“六大发展”为主攻方向,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贡献退役军人力量。

过去一年,广东列出实事清单、拿出真招实措,聚焦服务部队备战打仗,发挥退役军人优势作用,六个“立标杆、走在前”的目标正在南粤大地不断落地落实。

全省建成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27894个,专兼职工作人员队伍约5万人……广东构建“四如”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努力成为退役军人的“娘家人”“知心人”。

“今年我们将把村里的4亩半闲置土地建成停车场出租,一年预计可以增加40万元村集体收入。”退役军人周兆章在中山市阜东村担任村党总支书记,谋划着村里新一年的发展。

从杂草丛生到绿树红花,从招商难到村集体增收,在周兆章的带领下,阜东村实现了向“中山美丽宜居示范村”的华丽蝶变。

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会同组织部门大力培养“兵支书”“兵委员”,全省共22978名退役军人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4337人当选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成为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重要力量。

5月16日,广佛中肇清退役军人区域招聘活动在广州启动。

5月16日,广佛中肇清退役军人区域招聘活动在广州启动。

近年来,广东大力实施“五项工程”,发挥退役军人“五种力量”作用,让“最可爱的人”成为“最有用的人”

如何实现更好满足退役军人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广东以高质量就业创业“破题”,为广东退役军人“扶上马,送到家”。组织开展自主就业退役军人适应性培训、开展退役军人现代学徒制专项试点工作……截至目前,广东举办“戎归南粤”系列招聘活动2045场,提供就业岗位143万个,帮助6.8万名退役军人和随军家属实现高质量就业此外,广东建立“广东省退役军人农业双新双创服务中心”,打造“广东军创”品牌,助力企业产销融合、走向市场。

广东实施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工程,组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13327支,约40万名退役军人志愿者参与应急救援、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等志愿服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4748万小时

退役军人既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服务社会基层治理的骨干力量、支持应急应战的精锐力量,也是加强社会道德建设的引领力量。他们开展党员结对帮扶,累计结对8.2万对,解决事项4.6万项;组建老班长工作室3203个,6268名“老班长”进驻服务退役军人

志愿老兵为来访战友讲解政策。

志愿老兵为来访战友讲解政策。

广东用心用情用力为退役军人办实事、解难题,省退役军人应急救助资金累计救助服务对象8140人,拨付救助资金2亿元。为深入挖掘退役军人事务系统蕴藏的巨大国防潜能,广东制定实施优抚医院“1+N”系列改革文件,省第一荣军优抚医院成为全国区域性优抚医院,肇庆怀集荣军优抚医院探索出医养结合运营新模式。

构建现代化的退役军人事务治理体系、构建精准化的安置就业体系、构建全方位的思政引领体系、构建全链条的服务保障体系、构建平战结合的拥军支前体系、构建事心双解的权益保障体系……广东绘制“工笔画”,拿出了一系列“实招”“硬招”,以构建“六大体系”助力实现“六大发展”,努力推动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线特写

【关键词】“百千万工程”

搭建平台助力退役军人投身“百千万工程”

“自己种出来的东西都不敢吃,又怎么拿去卖呢?我们的使命就是让每一个人都能吃上健康的农产品。”退役军人蓝欣欣是当地有名的“养鸡大王”,他在高山养殖的清远鸡已成功进入广西、上海市场。

像蓝欣欣这样投身“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就业创业的退役军人不在少数。长期走访、多方调研、综合考量……清远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希望借助国有企业资源延伸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力量。2022年12月,清远市成立全省首个国有全资控股的军创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清远市国资委下属企业清远市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出资1000万元作为注册资本,依托公司原有的农业职能板块及农业产业资源,为退役军人提供就业创业支持。

清远军创产品展示中心展示清远特色农产品。

清远军创产品展示中心展示清远特色农产品。

“以助农为主题的电商直播实践不仅让我切实体验到直播流程,还让我在原专业外学习到新知识。”来自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药学院的退役士兵大学生许士军表示。2023年,全省首家集退役军人适应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推荐、创业孵化于一体的政企合作学院“岭南军创学院”成立,为更多退役军人就业创业“铺路搭桥”。

凝聚“兵力量”助推“百千万工程”。汕尾也正依托汕尾开放大学设立“汕尾市退役军人教育培训基地”和“汕尾市退役军人实践基地”,为退役军人开展社会实践、继续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助力投身“百千万工程”;东莞道滘镇四方共建,在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华科城·创新岛创建成立道滘镇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基地,搭建就业创业“大舞台”。

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政府“搭台”,社会组织、企业、退役军人等主体“唱戏”,广东正努力推动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大步向前迈进。

【关键词】海洋强省

守护深蓝,增添“海洋动力”

一个个深水网箱点缀在海中央,两个长方体形状的养殖平台立于水面上,这便是湛江海洋牧场的两大“明星”平台——“海威1号”和“海威2号”。

“湛江海水养殖发展潜力相当大。在海产品方面具备地理优势,这种条件是其他地方不可复制的,这里养出来的金鲳鱼、石斑鱼等都很肥美。”退役军人刘定一手创建广东海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带动当地种苗生产研究和生态养殖发展,为海洋牧场建设和乡村振兴注入一份力。

为助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高质量发展,湛江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帮助退役军人实现华丽转身、练好技能,打造一支“敬业奉献、技艺精湛、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现代化海洋牧场装备和养殖技能人才队伍

湛江海上养殖平台“海威2号”助力海洋牧场发展,服务“蓝色粮仓”建设。

湛江海上养殖平台“海威2号”助力海洋牧场发展,服务“蓝色粮仓”建设。

学习海上“智慧”养鱼、海水鱼人工繁育、大型网箱平台设备操作……湛江现代化海洋牧场装备与养殖技术暨退役军人技能培训班在湛江湾实验室开班,多措并举开展退役军人现代化海洋产业人才培育行动,培育一批现代化海洋牧场装备和养殖技术的“兵工匠”和“生力军”,积极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我愿扎根‘蓝色牧场’,当好海上‘放牧人’。”作为退役军人的石航昌,他主动学习,练好技能,书写着现代化海洋牧场的故事。

为推动退役军人增添“海洋动力”,湛江率先在全省举办退役军人全员适应性培训、“浪花计划”船员技能培训班、现代化海洋牧场装备与养殖技术技能培训班,探索走出“培训+就业”“政府+高校+企业+退役军人”等退役军人人才培育新路子。

【关键词】文化强省

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让有过亲身经历的人来做红色基因传承的工作,对教育年轻一代更有说服力和号召力,这也是我对国家的一份热情和责任。”退役军人林创勇梳理一家三代献身国防的故事,自发开展爱国主义宣讲活动。

在榕树下、在教室内、在街道旁……林创勇用一次次大汗淋漓的宣讲不断激发身边群众的爱国热情,听众们用一次次真情流露的掌声回馈着林创勇的付出。

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在幼小心灵里种下红色种子,广东各地积极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走进校园。惠州市华罗庚中学开办国防教育特色班,将国防教育课堂教学与军事技能实操训练相结合,探索特色鲜明的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模式。珠海培育珠海军休国防教育讲师团、军休干部“香洲讲师团”、“义耆同行”珠海军休志愿服务队等队伍走进校园,开展红色讲座等系列志愿服务。

华罗庚中学国防班的学生参加2023年惠州市全民国防教育月活动。

华罗庚中学国防班的学生参加2023年惠州市全民国防教育月活动。

前移国防人才培养关口,各地的高中“国防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许多退役军人担任“国防班”专职教官,让全民国防教育根深干壮、开枝散叶。

为探索打造“兵教师”选管培用全链条式特色品牌,江门鹤山市于2023年5月在全省首发“兵教师”岗位,率先打造跨县(市、区)同标准开展退役军人《教师资格证》联合培训班;于2024年4月在全省率先放宽教师招聘条件,保障退役军人就业优待法定权益,形成“兵教师”阶段式人才培育体系和长效工作机制。

此外,广东多地全面推进烈士纪念设施规划建设、修缮管理和维护利用工作,发挥弘扬红色文化主阵地作用。梅州推动地方立法制定出台《梅州市红色资源保护条例》,推进公祭场所提质改造和烈士纪念设施修缮,烈士纪念设施整体风貌和教育内涵、服务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崇尚英雄、缅怀先烈的社会氛围愈发浓厚。

【关键词】民生社会事业

暖心舒心,搭好沟通“连心桥”

邻里纠纷大家找他来调解,困难麻烦大家找他来帮助……在深圳,有一群老兵利用自家客厅,打造了“红星学堂”,为周边小孩提供“4点半课堂”,成了街坊邻里都乐意去的“歇脚点”,更是退役军人心里“有温度的家”。

“没有能力的时候做好自己,有能力的时候照顾好身边的人。”抱着这个念头,2022年,退役军人黄干达在自有物业葵花公寓辟出1000多平方米,打造退役军人拓荒牛红星堡垒户,为基建工程兵提供交流活动空间,并逐步辐射至深圳所有退役军人。

深圳发动有情怀、有担当、有意愿、有能力、有威望的退役军人,依托个人住所、自有物业、自办企业等设立“红星堡垒户”。

基建工程兵深圳拓荒史展厅正式在拓荒牛红星堡垒户揭幕亮相。

基建工程兵深圳拓荒史展厅正式在拓荒牛红星堡垒户揭幕亮相。

“红星堡垒户”是广东退役军人工作思政服务、权益保障工作的生动缩影。韶关市红旗区社区发挥当地中南钢铁公司退休职工热爱社区工作的积极性,成立了松山街道退役军人“老班长”工作室。化解邻里纠纷、群众谈心谈话、听取老兵意见……“老班长”工作室早已成为红旗区社区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

禾坪不仅仅是河源客家地区门口的晒谷场,更成为村民拉家常、听民意的地方。河源市紫金县组织号召退役军人参与“禾坪说事”,走进村民家门口的禾坪,现场化解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潮州凤塘镇更是总结出一套“老兵交流经”:全面落实国家政策不欠政策账,与退役军人交心谈心不欠友情账,尽力解决生活困难不欠感情账

深化队伍协作发力,中山整合资源建成了由337名信访骨干组成的“信访工作队伍”、283个村(社区)全覆盖的“社工服务队伍”、23个镇街全覆盖的“矛盾调解队伍”、15名专职律师组成的“法律服务队伍”以及市镇村“走访联系队伍”等5支全方位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有针对性地开展矛盾化解、心理抚慰、权益维护、思想疏导等服务。

广东打通服务保障退役军人的“最后一公里”,为退役军人排查化解矛盾。茂名制定建设“四如”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实施方案,编写“四如”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手册,举办“四如”退役军人服务保障知识竞赛,努力构建“如臂使指”“如数家珍”“如沐春风”“如鱼得水”的“四如”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阳江充分发挥基层服务站“前哨”作用,把政策送到退役军人手中,帮扶救助困难退役军人,让应急救助资金成为“及时雨”“救命线”。云浮新兴县创新关爱模式,在全省率先成立新兴县退役军人关爱基金会,出台《新兴县退役军人关爱基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积极发动企业、社会组织等力量支持。汕头关心关爱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健全待遇保障制度,切实提升获得感、荣誉感、归属感。

【关键词】平安广东

筑牢平安之基,护航发展大局

“一点也不累,我们以前在部队里走的路更长。”广州市永和街道退役军人陈志坚退役后,第一时间加入了当地的志愿服务队。

作为广东东江纵队第四支队的发源地,永和街道组建退役军人“东纵精神传承连”,推动退役军人积极参与社区治安巡防、重点地区整治、交通劝导,带动见贤思齐争奉献。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如何让治理更高效?借助退役军人力量是广东实践经验给出的答案。广东充分发挥退役军人的优势,推动退役军人力量深入基层、融入基层,助力织密社会治安防控网。

“作为退役军人,我们愿意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去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时刻准备着驰援有需要的地方。”佛山“南狮”退役军人志愿救援队队长马建华说。

2023年8月,河北涿州发生洪灾。佛山“南狮”退役军人志愿救援队紧急组织了18名队员,连夜出发,驱车2000多公里驰援涿州。队员们在当地奋战36个小时,搜救转移救助受灾群众172名。以点带面,这支救援队挖掘退役军人志愿服务的内生动力,成为拥军支前重要补充力量。

佛山“南狮”退役军人志愿救援队组织队员训练洪水中救人科目。

佛山“南狮”退役军人志愿救援队组织队员训练洪水中救人科目。

近年来,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深入学习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推动退役军人成为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骨干力量。茂名市探索“2+7”共建合作公益献血志愿服务工作机制,促进退役军人作用发挥,“拧成一股绳”,把人力资源转化为服务“民生工程”的现实力量。肇庆市继承发扬“军民一致,牢不可破铁团结”的“铁军”精神,组建市、县、镇、村级“铁军”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

冲锋在前、下沉一线,广东退役军人用实际行动彰显了新时代风采,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广东、法治广东蓄力赋能。

南方+记者 马瑞婕

通讯员 叶婷婷

编辑 傅倩影
校对 梁飞飞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