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孙文静
古村落如何焕发新生机?乡村“风景”如何有“钱景”?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南方日报评论员于近日蹲点调研惠州市博罗县徐田村,揭开魅力乡村的美丽面纱。
罗浮山下,徐田河畔,这座“有风的小村”诸多佳誉背后,是人居环境的“高颜值”支撑,是乡村产业的“新引擎”助力,也是古韵幽香的“文化味”滋养。当“自我修炼”遇上“外部赋能”,一座拥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小乡村脱颖而出,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徐田村的古建筑五经魁已成为村里的“网红打卡点”。
生态环境好,老百姓就多了一份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徜徉乡间、闲庭信步,干净整洁的沥青路延伸开去、色彩缤纷的墙绘随处可见……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徐田村的“面子”,亦是在外游子剪不断的“乡愁”。有人说,乡村之美,美在鸟语花香田园风光,更美在恬淡闲适安放心灵。从建立“每周清洁日”制度,到“小奖励”撬动美丽乡村建设“大干劲”,再到动员村民积极参与到人居环境优化提升攻坚战中,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底色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塑造乡村振兴支撑点。
产业振兴是乡村“富口袋”的重点,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细究徐田村的多元产业“钱景”:奋力做好沙葛种植、罗浮山天然泉水等“土特产”文章,在推动农产品“手信化”“礼品化”方面出新出彩;通过政企合作、企农合作等创新形式开发高端民宿项目,美丽乡村开启“美丽经济”;文化向“古”,经济向“新”,拥有“新活法”的古村落激活村集体经济发展“一池春水”……用产业“金钥匙”打开振兴之门,这座和美乡村未来还要一如既往抓产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人气”变成“财气”、把产业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繁荣乡村文化,古村落也能开出艺术的花。继“村BA”“村超”“村晚”后,徐田村“五经魁”古建筑内举办的“村ART”艺术创作大赛也出圈。无论是“农民画农民、农民画农村”的创作思路,还是参赛对象限于全县村民的要求,抑或是牛羊鸭等接地气的奖品,均弥漫着浓浓的“村味”。乡村文化建设无止境,充分激发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深入挖掘客家文化、武将文化、红色文化以及古村文化等丰富资源,我们相信这座拥有300多年历史的小乡村,还可以涌现更多“乡村艺术家”,升腾起更悠远的“文化味”。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随着“百千万工程”、“环两山”示范区建设等重大政策利好的叠加实施,徐田村必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加快把手中的“施工图”转化为大地的“实景画”,提速向新向实向未来!
相关报道: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