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绿水青山的广袤土地上,一场关于竹产业的绿色革命正在悄然兴起。2023年,广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正式印发了《广宁县首期20万亩林地流转工作实施方案》,标志着广宁竹产业正式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
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竹产业崛起
广宁县,素有“竹子之乡”之称,竹资源丰富,竹产业一直是当地的特色产业。广宁县立足竹资源产业基础和区位条件,坚持“主攻二产、带动一产、促进三产”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竹产业创新发展。
此次林地流转工作实施方案,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科学整合竹林资源、注重协调联动、完善市场化收储制度等措施,加快构建新型生产、技术、经营、服务等产业体系,把竹产业培育成为广宁实施乡村振兴、开启工业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支柱产业和富民强县产业。
20万亩林地流转开启新征程
根据实施方案,广宁县将分阶段实施林地流转工作,首期流转20万亩青皮竹林(含生态林)。流转期限为20年,实施主体为广宁县竹乡绿美生态发展有限公司。流转工作于2023年8月至2024年7月期间进行,涉及南街街道、古水镇、坑口镇等14个镇(街)、社区。
目前,收储工作进展情况由县财政局(县国资局)牵头会同县林业局、县供销社、属地镇(街)、村、县竹乡绿美公司共同行动,分阶段对广宁县108万亩竹林实施林地流转工作,2024年6月30日完成首期流转20万亩,2024年12月底完成40万亩任务。截止6月6日,竹林收储已收储面积131191.76亩,完成率65.6%。北市镇、潭布镇、木格镇、江屯镇、宾亨镇、赤坑镇、螺岗镇、石咀镇已超额完成任务。
此外,林地流转工作将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合作模式,加强县竹乡绿美公司与竹子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县供销社、县林业局等单位的合作,共同推动竹林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同时,广宁县还将发挥好县供销系统的“网络”优势,强化与各竹资源大镇、村的合作,助推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竹林收储部分项目签约
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
通过林地流转工作的实施,广宁县将进一步推动竹产业向纵深发展。一方面,加强竹产业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提升竹林经营效益;另一方面,积极发展竹文化旅游等第三产业,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同时,广宁县还将加强与竹产业企业的沟通合作,制订符合国家和行业的收储标准,严格把关竹子收储质量要求,以市场化的原则实行议价收储。通过稳定市场价格、杜绝哄抬价格等措施,保障竹产业收购价格达到平衡合理区间,为竹产业聚集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广宁县的许多乡村青年纷纷涌入城市,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环境。然而,这一现象也带来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原本郁郁葱葱的山林,特别是那些被誉为“竹子之乡”的象征——竹子,因缺乏有效管护而面临凋零的风险。为了守护这片绿色的瑰宝,广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决定由国有企业县竹乡绿美公司统一收储竹子,确保广宁“竹子之乡”的美名得以延续。
县竹乡绿美公司发挥国企担当,始终将社会责任放在首位。此次承担竹子收储任务,不仅是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更是公司履行社会责任、保护生态环境的实际行动。通过统一收储竹子,县竹乡绿美公司旨在有效管理竹林资源,防止因无人看管而导致的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
在收储过程中,县竹乡绿美公司将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确保竹子的生长环境和质量得到保障。同时,公司还将积极与当地政府、村民和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确保收储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县竹乡绿美公司还将加大对收储工作的宣传力度,让更多人了解收储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
广宁“竹子之乡”的美誉来之不易,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生态价值。随着我县林地流转工作的实施和推进,广宁竹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我们也期待在这片绿意盎然的土地上,竹产业能够茁壮成长、蓬勃发展,为广宁县的乡村振兴、富民强县贡献力量!
全媒体记者:范家玲
编辑:龚楚文
一审:范家玲
二审:苏荣昌
三审:李东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