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上演“人机大战”,为技术焦虑大可不必

南方都市报
+订阅

每年高考头一天,作文题都能让考场外热闹好一阵。6月7日,2024年高考第一场刚结束,各地高考题目便被快速汇总,其中,广东省夏季高考适用的新课标I卷作文题目“人工智能”主题更成为热点中的热点。与以往高考过来人同写高考作文稍有差异,今年各家AI大模型还推出一键生成作文。眨眼间,速成的多版本AI作文便扑面而来。

AI很忙,让不少人很焦虑。“考场外的成年人,也只有能力参与作文题的讨论”,前些年流行这种有些戏谑的说法,如今这份参与感似乎也要缩水,AI大模型入场“参战”,让不少人少了许多施展拳脚的空间。起码出稿速度,无论如何是拼不过了。

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就给出答案,在AI大模型蜂拥而至的当口,人类的问题究竟是多了还是少了?这个问题起码在这次高考作文题目面前,答案是肯定的。从众人纷写高考作文,到众AI几秒就交卷,很多人从后者的速度中看到危机,发现人的局限。不过,在这个群起热议的氛围里,或许是出于读书人的不服气,又可能技术与写作天然气场不合,也有人很快就捕捉到了各种AI大模型的局限与不足。

比如,对于熟稔高考作文应试技巧的各路过来人,“首先……其次……再次……总而言之”的几段论模式,实在似曾相识,也显得有些老套,与传统应试教育思维、各种考前培训所灌输的考试作文模板,可以说如出一辙。这样的写作结构,对于有些挑剔的人来说,难免会影响观感。

AI大模型的学习能力确实很强,首先就把很多人写文章的那些坏毛病、老套路学去不少。大模型生成的高考作文,速度是很快,角度相较普通人而言可能更独特,但作为文章而言,这种套路造就的文章质量恐怕难以令人满意,就算是以应试作文的标准去看,中规中矩的行文做派想要拿到好成绩也不那么容易。起码从这一点来说,现有水准的AI大模型所能带来的阅读冲击,还不太够。

高考是目前情况下相对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而分值比例较高的语文作文,无疑能检验考生的能力。差异化的书写、个性化的表达,都是考生综合能力的呈现,目前看起来,考生的写作可能要比模式化、充满套路的AI作品要生动、鲜活得多。AI完成的作品可能在及格线上,但很难生产出让人惊讶的作品,由此可以看出技术的缺陷,AI大模型的写作能力还在进化,至于写作与表达这种重要能力,能否替代人力,恐怕还要打一个问号。

人们越来越多地依赖互联网技术,各种AI大模型参与作文写作,甚至营造出一种“百模大战”的氛围,这当然反映出社会层面对于AI技术的关注。而在这种跃跃欲试的社会氛围之外,也隐约可以看到一些焦虑情绪。不过,起码从目前的状况看,轻言“机器取代人”依然相当草率。技术并非万能,写作文如此,其他场景也差不多。比如,考场外就有“人机合力”在维护高考秩序,有报道显示,全国多地正在通过启用人工智能技术设备,进行高考考场的巡航、巡查,监控考试违规行为。这是一种难得的技术进步,但在这个关乎千万人切身权益的场景之中,恐怕很少有人会轻言用AI完全取代人的作用。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进步、不断发展是事实,但人的创造性、多样性与自主性在这个过程中也依然不可小觑。人机之间,恐怕无法轻言完全替代。所应直面的,更多是基于技术不断迭代背景下,人机分工如何具体调整,以及人类在面对这类分工变化时所要摆正的心态与位置。AI大模型应当更好地为人所用,而不是给人添堵,这才是当前语境中最为关键的问题。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