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上午11时30分,广东高考卷(新课标Ⅰ卷)作文题公布,围绕材料“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产生的联想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7日下午,珠海市优秀教师,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斗门一中语文教师王佳琳以《发“问”助力行稳致远,“深”思赋能芳华时代》为题写了一篇快手作文。感兴趣的朋友可戳高考AI作文怎么写?珠海老师“快手”作答阅读。
今年广东高考作文题,难度大不大?怎么样容易出差?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李山看来,今年高考语文作文题入手几乎没有障碍,考生们皆能有话说,但要写得出彩仍有一定难度。
李山教授介绍,广东高考卷(新课标Ⅰ卷)作文题目与当下科技发展的现实高度契合,充满了时代感,这是它的优点之一。考生们对此都会有自己的见解,但要答好,写得出色,需要具备一定的文明史知识和一些哲理上的见解。
“题目是一个有纵深的话题,这或许是题目中的埋伏。”李山教授表示,今年高考作文题目涉及的话题非常深刻,可能存在一些隐含的挑战,对于偏向文科方面的学生可能会感到有些困难。
李山教授表示,高考作文不仅要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考察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观念等多个方面。因此,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面考察的过程。在这样的作文题目下,学生不仅仅需要了解科技发展的现状,还要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和哲学思考,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问题,展现出独到的见解和思考能力。这种题目要求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还需要有广阔的思维视野和跨学科的思维能力。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山。
李山,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自1999年始任教北师大至今,2006年被选为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教学“十佳教师”。李山教授的主要学术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文化史,在《诗经》研究、先秦两汉文学研究方面卓有成就。在《文学遗产》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经典文献的诗学读法》等在学术界有较大影响。出版多部著作,主要有《诗经的文化精神》《对话诗经》《诗经析读》和《管子》(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等。2007年和2009年分别获得评师网“最佳教授”和“全国魅力教授”荣誉。曾受邀在《百家讲坛》等电视节目解读经典,向大众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受邀担任中宣部、文旅部委托国家图书馆组织编纂的《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首批十部经典之一《诗经》的解读人。
南方+记者 冉小平
部分素材来源于北京师范大学新闻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