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蓄势待发,中山“海陆空铁”有备而来|珠西枢纽 融贯深中③

南方+ 记者

车程大约60分钟、无停靠站直连中山城区与深圳前海湾……近日以来,有关深中跨市公交的系列话题,再度刷新了深中两地市民对深中通道通车的期待值。

而更令人期待的是,中山为此所做的准备,远不只有两条跨市公交线路。

无论是深中通道还是跨市公交,都不是深中交通一体化的重点——相反,这是一个全新的起点。

在引发关注的跨市公交背后,还有一张立体交通网络:为对接深中通道,中山全方位推动交通网络优化提升,逐步形成了一张“海陆空铁”全方位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跨珠江口的跨市公交、“组合港”、与低空飞行航线、南中城际等交通新形态,在短短三年内迅速突围,或从无到有,或加速升级,架起了融通大湾区的“超级接口”。

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更名为深中大桥。

港航运输:升级“组合拳”,实力不小觑

面朝珠江口,中山的港航潜力不容小觑。

先看一组数据。2023年,中山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19.7%,增速创五年新高,其中内河港口增速321%,居全国内河港增速第一名。今年1—4月,中山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18.43%,增幅位居珠三角前列。

没有深水港,同样交出不俗水运成绩单,为什么?

究其原因,一在区位优势。通江达海、良港环绕,是中山不同于省内甚至国内大多数地市的独特禀赋。中山地处黄金内湾西部,多条航道注入南海,且又被南沙港、蛇口港、盐田港、高栏港、维多利亚港五大国际港口环抱,其海域犹如一处“十字路口”,海上交通来往如梭。

二在科学布局。凭借黄金区位优势和既有港航条件,中山充分融入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建设,近年来动作尤为频繁。其中,“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组合港”模式引人关注。

5月21日,中山市神湾港-深圳市盐田港“组合港”项目正式启动。

近三年来,中山全市各港口已开通12条通往广州、深圳等地港口的“组合港”航线,深中“组合港”航线占四分之三。港口共享代码、海关监管互认,使得货物通关效率提升、物流成本降低,给企业送去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和便捷,“组合港”在企业界的热度持续攀升。

效果显而易见。2023年,中山全市采取“组合港”模式通关的货运量约1160航次,超过160家外贸出口企业和报关公司选择“组合港”航线出口,平均每标准箱可节约物流成本约50—75元。

线路愈密,港口硬实力也更强劲。近年来,中山还建成了神湾江龙船艇码头,完成黄圃港、神湾港、中山港、中外运、粤海能源等重点港口扩能升级,港口货物通过能力提升500万吨/年。

珠江奔流向海,湾区新潮涌动,中山水上交通网建设正高歌猛进。

高快速路网:奋起直追,全面突围

如果说“组合港”航线的优化提升让外贸出口企业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那么陆地高快速路网的建设速度,则让市民群众体会到了突飞猛进的“中山速度”。

相较于过去,中山近三年来“扎堆”出现的高快速路,直接改变了全市乃至珠江口西岸的陆路交通服务能力,以“四纵五横”的高速公路网的形成为例:

2021年12月27日,广中江高速全线通车;

2022年11月6日,香海大桥中山段通车;

2023年1月15日,中山西环高速(含小榄支线)通车……

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中山单是已通车的高速公路总里程就已超过100公里,长度足以绕行黄金内湾。

此外,尚未开通的中开高速、中江高速改扩建、广澳高速改扩建(先行段)将与深中通道同步通车,南中高速也将于今年内建成通车。预计到2025年,中山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333公里,高速公路密度有望跃居全省第二,届时中山将与每个邻近城市至少有3条高速公路互通。

中开高速宝裕互通。中山市交通运输局供图。

跨市能上高速网,市内通勤则还有十余条免费、宽阔、体验感不输高速路的快速路建成,城镇之间、镇域之间,越来越“近”。

如今,中山境内的坦洲快线、南朗快线、国道G105线南段、东二环(逸仙路)、古镇快线、南外环快速化改造、金字山互通立交、南三公路(南头至黄圃段)主线等干线道路完工通车,与“四纵五横”高速路网共同织起了“三环十二快”(三条城市环线、十二条快速路)的高快速路网。

公路网优化提升,使中山不少公路出行线路的单选题变成了多选题,进而能够从多选中筛选出优选,实现高快速路任意切换的“出行自由”。比如,即将开通运行的深中跨市公交线路,从博览中心便可直上中开高速、直接接驳深中通道,驶出深中通道之前全程无红绿灯设施。

更快、更便捷、更优化,中山陆路交通,驶入更宽阔网络。

低空经济:后起之秀,看点连连

如果说陆路交通是从“有中促优”,那么发展空中交通网,是中山近几年来的“无中生有”。

在空中交通网建设这个新赛道上,凭借区位优势,中山联动深圳打出了一副好牌,成为建设空中交通网的“后起之秀”。

5月15日,深中航空港传出消息:项目已完成装修竣工验收,机场快线车辆已完成购置和涂装,站点和线路已审批,具备投入使用条件,未来与深中通道同步启用。

又一个与深中通道同步启用的交通项目。这也意味着,中山候机、专线送至深圳乘机,也将成为现实。

时间回到一年前,深圳机场首个外地前置仓——深圳机场中山前置仓在小榄镇宏昌物流园启用。自此,企业仅需将货物运抵至中山前置仓,货物便能直奔深圳机场,货主无须往返深圳即可将货物发往全球。

航空港、前置仓并非孤立项目,其前置效应还将得到深中通道的进一步加持。未来,这些客运、货运事项不仅能够在“家门口”办结,抵达深圳机场的时间也被大大压缩——深圳机场如同中山的“外置”机场,跨市乘机的边界感正逐渐消解。

除了在传统空中交通领域补齐短板,中山更是在方兴未艾的低空飞行领域“弯道超车”,率先布局。

今年4月,粤港澳大湾区首条跨海低空物流商业化航线在深中之间启用,两地低空经济产业随即成立深中低空经济产业联盟,通用机场、无人机起降设备等硬件设施建设同步铺开。多家低空经济头部企业在接受南方+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山拥有大湾区“几何中心”的区位优势,且产业配套全、空域环境好,这是吸引企业布局的重要因素。

4月12日,粤港澳大湾区首条跨海低空物流商业化航线启动,无人机降落在中山市小榄镇宏昌物流园。

中山的策略非常明确,“弯道超车”的思路也非常明显:没有国际机场,那就拉近和国际机场的时空距离;低空飞行刚刚起步,那就先人一步抢抓机遇。

迈过从无到有的门槛,中山的空中交通网建设,已是“看点连连”。

轨道交通:“换乘时代”,通达四城

5月26日,随着广佛南环、佛莞城际的开通运营,粤港澳大湾区内一条串联五座城市的轨道线路正式问世,“轨道上的大湾区”这一概念有了更为具象的表达。

与此同时,大湾区另一处“大号”轨道交通枢纽也正紧锣密鼓地建设——位于中山翠亨新区马鞍岛的南中城际香山站,未来不仅能够向北连通南中城际南沙段,还将向南开启中珠城际线路、向东预留深南中城际线路,一站牵起广、深、珠、中四城。

5月31日,南中城际中山段首台盾构机“香山一号”在翠亨新区的NZZ-2标横门井施工现场启动掘进。

仅仅几年前,中山市内的轨道交通仅有一条广珠城际为人所熟知。如今,南中城际已从蓝图走向现实、开工已过一年,甚至为中山按下了轨道交通“公交化”的加速键:

深南中城际预可研方案及5个配套专题已形成阶段性成果;

广中珠澳高铁已于今年3月被纳入省铁路建设2024年重点工作安排;

中山市域铁路S1线(佛山11号线南延线)已纳入《粤港澳大湾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研究》初步方案的近期建设项目库……

未来几年,中山在建和谋划的铁路里程超170公里。从地图上看,既有、在建、谋划中的多条线路将相互打通,把中山和大湾区多个城市串联起来,中山地处大湾区几何中心的区位优势进一步显现。

齐头并进:下好立体交通建设“先手棋”

“海陆空铁”齐头并进,中山交通新局已至。

从更长期的视角看,深中通道的通车,是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一个新起点:广阔的伶仃洋上并不会仅止步于架起一座大桥,深中乃至整个大湾区,需要一个更丰富、更立体的交通网络,进一步压缩时空距离、实现更充分的“一体化”。

位于珠江口西岸的中山市,在“大湾区地理中心”区位上,及时充当起“综合交通枢纽”的角色。

“深中通道虽然即将通车,但我们初步研判它会‘开通即饱和’。”中山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深中通道通车之前,珠江口东西两岸交互主要依赖虎门大桥、南沙大桥等公路通道,交通压力大。同时,在建的深江铁路由于其承担多条国铁干线复合通道功能,建成后短期内或也将饱和运营。“在珠江口东西两岸大规模通勤客流需求可能受到抑制的情况下,深南中城际建设的必要性就凸显出来了。”该负责人说。

此外,不只是公路和轨道,从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创近五年新高、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迅猛等趋势来看,深中乃至大湾区对更丰富的立体交通网的需求正支持提升。

可见,当前中山的立体化交通网建设,并非顾此失彼的选择题,而是需要统筹兼顾的一道“大题”。深中通道将带动释放的能量,需要“海陆空铁”全方位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来“消化”。

在这一局中,中山是最重要的“棋手”之一。下好交通“先手棋”,中山便更能抓稳深中通道的历史性机遇。

海航四方,陆通八面,飞跃山河,轨串湾区。中山“海陆空铁”有备而来,大湾区交通一体化且看深中。

【编者按】

一桥飞架,融贯深中。建设超7年的世界级工程深中通道即将通车,粤港澳大湾区交通网络即将发生跃变。湾区融合,交通先行,中山以势如破竹的“交通大会战”,深度参与大湾区交通一体化建设,打造珠江西岸综合交通枢纽。即日起,南方+将持续推出系列走读,从中山出发,观察大湾区交通格局的蝶变,敬请垂注!

【策划】张培发

【统筹】罗丽娟 唐涛

【采写】南方+记者 陈少宏

编辑 卢子衡
校对 肖海燕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