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容易写好难!中大南科大广外名家教你写广东高考作文

广东教育头条
+订阅

6月7日,随着高考语文科目考试结束,广东的高考作文题也随之公布。

今年的作文题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

今年高考作文题有什么特点?显示了怎样的命题思路?考生应该从什么角度进行作答?我们邀请了名师名家进行解读。

南科大教授陈跃红:

广东高考作文题考查学生对未来的创新性想象力

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陈跃红教授表示,今年的新课标一卷作文,给出的是一个能够普遍感知和理解的材料,但却设置了一个需要具有逆向思维能力,要求面向未来知识和创新人才培养去展开联想和分析叙述的广阔空间。

他认为,作文题材料难度不高,考生不容易跑题,但想象展开却未必容易,“估计批阅后作文的分差和区分度都将十分明显”。

陈跃红说,今年作文题答题的方向非常广阔,做出一个普通的回答很容易,但创新性的回答难度就很高,对学生的联想性、思考能力和创新性有较高的要求。考生应该站在“问题不会越来越少”的角度,需要充分开展想象力,尤其是创新性的想象力开展论述。

“人工智能可以快速为人们提供现成的人类文明知识,但我们要在现有问题上提出新的问题,开展新的联想,如果问题越来越少,会不利于未来社会的创新性人才的培养。”陈跃红表示,考生需具备逆向思维,面向新的未来,想象未来的知识创作、未来世界的需求。“不仅考学生的知识结构,更考查对未来世界的想象和追求,因此想象力特别重要。”

广创意写作中心执行主任朱志刚:

“高分”关键在选材,考生需多关注社会热点

在广东省写作学会副会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创意写作中心执行主任朱志刚看来,今年广东卷的高考作文题很“接地气”。

一方面,作文题点明了当前在人工智能影响下急剧变化的社会现实,另一方面,则戳中了目前教育教学领域中师生面临的共同现状,更提出我们迫切需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应对。

朱志刚说,考生如何用作文形式给出自己对问题的思考,并提出现实中的应对方式?这就需要结合自身的真实情况进行写作。

他表示,此次作文题的内容跟每一位考生都关系密切,比如其中一种解题之道就是——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将如何学习,又将成为拥有怎样素养的人?

“作文题契合现实,难度不大,不容易跑题。不过,题目容易,但也难获高分。”朱志刚说,要写出高分作文,关键还在于选材要鲜活而真实,可参照自身经验;观点要新颖而独特,例如“要多问问题,问到AI都哑口无言”;论证过程要严谨而有条理;语言可以生动活泼,甚至幽默一些。

此外,他还表示,这个话题其实很常见,“无论是在报刊上还是新媒体上都多有讨论,这也说明考生需要适当跳出校园生活和学习,多关注社会上的热点问题”。

中大中文系系主任彭玉平:

提高文章格局立意,应关注人类在AI时代该往何处去

“题目关注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关系,既贴合时代,也面向未来。”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系主任彭玉平说,作文题引导考生思考,人工智能时代人类处于什么位置,又该去往何处。

在他看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恰恰体现了人类智慧的强大。高考作文关注人工智能,主要考察学生对于日新月异的社会现象是否有所关注,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圣贤书要继续读,也要关注信息爆炸和智能发展的时代,关怀丰富的生活、瞬息万变的社会,以及深远的未来。”彭玉平表示。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他认为,这个问题可大可小,也充满迷惑性。

“考生很容易被具体的人工智能所局限,但其实应该思考,人工智能到底在多大程度上介入到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有多少是人工智能无法解决的。”他表示,社会在发展,人类的思考没有停止,面临的问题也就没有止境,所以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没有止境。

对于考生来说,题目本身不难写,但不要偏于一端,要站在客观、理性的立场,阐述自己对人工智能的思考,更要从更深远的角度出发,探讨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考生既能从具体的人工智能出发,又能生发出更深远的思考,尤其是探讨人工智能时代,人类处于什么位置,又该去往何处,如果能想到这一点,文章的格局和立意会更高一层。”彭玉平说。

北师大文学院教授姚建彬:

考查考生的辩证性批判性思考能力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姚建彬表示,今年的新课标一卷作文属于材料类作文,材料内容既贴近当代科技发展趋势,也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考生把握起来往往没有太大困难,但若想获得高分,也并不容易。

姚建彬说,从给定的材料来看,写好这篇作文需要考生对互联网发展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现状有较深入的了解和准确的理解,还需要考生对这两者的前景展开富有想象力的合理预测,并在此基础上要求考生对“多”与“少”的关系进行辩证性、批判性的理解与思考。

姚建彬认为,该材料的最后一句设问其实是在“提醒”考生,要尽可能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科技发展的利与弊,要对科技发展的双刃剑效果有足够的认识和判断,而不能从单一的线性思维方式作出简单回答。

比如,互联网的普及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固然能便捷地为越来越多问题提供答案,同时也要思考,过度依赖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是否会阻碍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是否会导致各种负面的伦理问题?“凡此种种,都值得考生从多元、辩证、批判性角度展开思考。”姚建彬说。

他表示,整体而言,今年的新课标一卷作文既能有效考查学生对社会发展、科技变革的感知能力和认识能力,也可以有效考查学生的创造性、批判性思维能力与水平。

南方+记者 李秀婷 汪祥波 陈伊纯 姚昱旸

编辑 佘余
校对 蓝淑茹 马海铭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