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田”变热土,增收聚宝盆!湛江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南方+

“增耕地、腾空间、优生态、提风貌、导产业”,连日来,涉及湛江全市36个乡镇的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也正如火如荼地推进。

据了解,湛江共组织编制了14套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包含367个子项目,项目涵盖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乡村生态保护修复、产业导入、风貌提升及历史文化保护和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建设等其他类型,从耕地提质、风貌提升、产业升级和生态修复等各维度助力乡村振兴。

当前,湛江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扩展到省“百千万工程”典型镇、特色镇、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工程二期试点镇及广州市对口帮扶镇等,先行先试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也从试点走向全面扩面发展,激发了各县(市、区)的工作热情,进一步增强土地要素对高质量发展保障能力。

土地“醒”了,乡村“活”了,村民“乐”了……一场由自然资源要素带动的蝶变,正在雷州半岛大地悄然上演。

以田为纲

筑牢粮食“耕”基

民以食为天,粮以地为本,耕地作为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不仅要保障数量,还必须提升质量。

在城镇化进程中,局部地区存在的空间无序化、耕地碎片化、土地利用低效化、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是许多地方面临的通病,制约着经济发展,对于全省耕地保护大市湛江来说更是如此。

自2021年1月湛江廉江市石岭镇秋风江村、合江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获批列入国家级试点以来,湛江开始谋划部署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2023年8月,《湛江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指引》正式推出,掀起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工作热潮。

与此同时,湛江结合自然资源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同步编制了乡村振兴用地、点状用地和乡村振兴产业用地办理、设施农用地、国土空间规划保障、村庄规划、农村村民建房、红树林保护修复、占用林地审批、海洋牧场用海审批等系列技术指引,为用地用林用海项目审批提供技术指导。

其中在《湛江市村庄规划工作指引》中,将村庄类型划分为四类,聚焦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明确不同类型村庄的差异化规划。

从先行先试到总结经验到复制推广,湛江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平台,针对局部地区空间无序化、耕地碎片化、土地利用低效化、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构建良田连片、村庄集中、产业集聚、生态优美新格局;着手完善工作机制,筑起由“市负总责、条线指导监督、区县(市)负主责并具体实施、整体协同联动”的条抓块落责任体系。

“村里土地分散,农业效益偏低,也没有什么产业落户,大多数人都选择外出务工,土地就跟着撂荒了,实在是很可惜。”据遂溪县附城镇的村民蔡广介绍,在实施耕地集中连片整治项目之前,村里的土地一度无人问津。

一边是用地指标紧张,产业落户“无门”;一边是存量土地资源处于“沉睡”状态,如何突破土地资源利用的困局?

盘活存量土地,腾挪发展空间是关键一招。

遂溪县作为湛江的产粮大县,提前布局谋划,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百千万工程”用地要素保障的重要抓手,为遂溪县东片区、杨柑镇、河头镇、界炮镇等“量身定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同时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机制,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尽快落地见效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

随着规划落地,资金到位,附城镇耕地集中连片整治项目建设也加速“跑起来”,通过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工程,将项目区内低效农用地、撂荒地、插花地、边角地等使用效率低的土地连片整合,完成耕地、水田集中连片整治。目前,该项目已进行市级竣工验收,总建设规模2744亩,新增水田指标2420亩,新增耕地指标69.78亩。

据遂溪县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附城镇建设的“1.0版本”始于耕地集中连片整治,进行中的“2.0版本”依托连片农田,以产业导入为目标,与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对接,结合270亩村庄建设用地腾挪,导入农文旅产业,将耕地保护和三产融合发展,整体打造为遂溪县首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千亩方”示范区。

农户在田间作业。 吴东俊 摄

农户在田间作业。 吴东俊 摄

与附城镇一同纳入遂溪县东片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还有岭北镇,作为湛江6个“百千万工程”典型镇中唯一的工业类专业镇,岭北镇以“一园一圈一带”建设为抓手,吸引了大批龙头企业汇聚工业园。

为了腾挪出更多优质空间,岭北镇结合近期产业发展重点,初步谋划17个子项目,总投资约8亿元,项目完成后,可推进约1000亩撂荒地复耕复种项目、实现千亩撂荒地复耕复种,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拆旧复垦)约300亩,腾挪的规模和指标用于支撑镇域内民生项目和乡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项目,现部分项目已开展实施,将于2024年底初见成效。

土地整备,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以水为脉

串联生态与民生

河道在生态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乡村,河道不仅承担着农业生产灌溉、防洪排涝的重要责任,还是生态风景线和村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驻足廉江市安铺镇九洲江边的堤坝上,只见清流汩汩,绿树葱葱。远处坐落着安铺镇三墩莲藕产业园,每年盛夏时节,这里的千亩荷花竞相绽放,与附近的千亩红树林交相辉映,如此美景,令人流连。

安铺镇在廉江市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分区中属于九洲江生态修复和田园整治集中区,围绕田园景观、生态优势、特色农产品等内容串点成线,要如何下手?

据了解,安铺镇结合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二期中廉江市安铺镇输水储水网络建设工程,以重塑水美乡村为基本思路,开展九洲江支流清淤、各村干渠整治、山塘水库清淤。同时,开展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生态修复、风貌提升及历史文化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五大工程,推进产业导入,重点推进“稻香荷韵”江海万亩田园产业带项目,打造“良田连片、稻谷飘香、荷塘潋滟”的九洲江水美乡村。

廉江市安铺镇九洲江边良田连片、村庄集中。 罗锦屏 摄

廉江市安铺镇九洲江边良田连片、村庄集中。 罗锦屏 摄

菡萏初绽,荷韵如诗;禾苗新植,稻香在望,一条全长8公里,从廉江安铺水泥厂创意公园延伸至安铺镇三墩莲藕产业园的万亩“稻香荷韵”江海画廊骨架初显。

把目光投向更南边,同样依托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工程二期资源优势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还有雷州市沈塘镇。

沈塘镇位于雷州市东北部,境内交通便利,有湛徐高速公路、东雷高速公路、雷湖快线、省道S373线、县道沈陈线等道路横穿而过,沿着雷湖快线一路前行,一边是厂房耸立,一边是秀美田园。

去年下半年以来,雷州市以在沈塘镇召开的湛江市“百千万工程”季度现场推进暨半年总结会议为契机,举全市之力,致力在沈塘镇打造一条特色鲜明、辐射带动能力强、能够代表雷州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乡村振兴示范带。接下来,要如何通过一条示范带,带动一片新农村?

目前,沈塘镇谋划建设官山水库文旅综合项目、新型加工产业园项目、蒲草创意产业园项目等5个项目,加快推进处井村水美乡村整体规划编制,绿化美化迈爽河,拓宽延长官山湖碧道空间,打造“江南水乡”特色村庄,通过风貌塑形、文化塑魂,推动处井村文旅综合体发展。

据介绍,处井村文旅综合体拟选址处井村北部,环绕官山湖碧道,占地约200亩,以房车营地为中心,重点发挥本土红色生态资源禀赋,设计注重融入本土特色文化元素,为雷州特色产品提供展销区域,同时,在水库旁规划露营基地,利用空置房屋建设特色民宿,致力打造生态休闲观光体验的特色旅游景区。

沈塘镇充分利用紧靠广东雷州经济开发区A区的优越地理位置,整合周边地块,规划建设产业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形成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集聚区,助力经济发展,切实打造既有“面子”又有“里子”的水美乡村。

以绿为底

增添乡村幸福成色

盛夏傍晚,家住处井村的关叔沿着湖边遛弯,湖水清澈,岸边草木茂盛,回忆起新春期间处井村的盛况,他感慨地说:“现在村里环境好了,我们这里也变成了房车露营基地,那时候,停车场上停满了吉A、冀A、晋B、新B等外地车牌号的房车,他们都喜欢来这里扎营过冬呢。”

得益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撬动的乡村振兴资金,处井村坚持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双优化”,将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作为和美乡村建设的“规定动作”,并以此为切入点,围绕农房风貌、环境整治、道路畅通、绿化亮化等方面加快推动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现在的处井村是开窗见绿、出门见景。”看着青山绿水环绕的村子,关叔认为幸福感来源于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可以在诗意般的环境里生活。

雷州邦塘村村民在新建的游泳中心畅游。 受访者供图

雷州邦塘村村民在新建的游泳中心畅游。 受访者供图

处井村的变化并非个例,在几十公里外的廉江市安铺镇老马村,同样是一片生机盎然的田园风光。

据当地村干部介绍,自实施耕地提质改造项目以来,不仅大大提高土地使用率,也美化了乡村环境,老马村还评上了湛江市文明村,其中,项目区内的老马村委会尖仔经济合作社村容村貌改变最为明显。

依托“一村一品”,尖仔村凭借“木薯海观光带”独特资源发展旅游业,已经初步形成“木薯种植—木薯养殖—木薯深加工—旅游服务”的产业链,建设集产业发展、智慧农村、文明乡村、美丽乡村、乡村旅游于一体的农村田园综合体。

数株当户绿交加,徙倚前荣见早霞。如今的尖仔村,芳草池塘、绿荫农舍、田连阡陌等景致一应俱全,迎宾园、初心园、礼园、思源园、孝园、尖仔湖等主题景点,时常可见前来打卡拍照、休闲郊游的村民、游客……眼前的变化正是廉江市厚植生态底色,建设美丽乡村的一个缩影。

截至今年5月,湛江全市正在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共24个,其中涉及生态修复建设的就有雷州市潮溪古村落保护修复项目、德地生态公园建设项目、吴川市吴阳镇文化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和鉴江干流黄坡段生态缓冲带建设项目等。

从“一镇一图”到“一村一策”,湛江将继续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牵引,以统筹推进农用地整治、建设用地整治、乡村生态保护修复、乡村历史文化保护为重点,推动全区域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优化、品质提升和环境改善。

【相关】

“湛地云”小程序即将上线,实现线上供地、“云上”招商

云购物,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只需动动手就能挑选心仪的商品并加购,在湛江,“云上读地、云上选地、一键问地”也将照进现实。

为了提高土地市场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湛江创新传统土地供给方式,开发了一款名为“湛地云”的小程序。

据介绍,“湛地云”是一款实现“线上供地、云上招商”的微信小程序,是湛江为推动建设用地供应创新改革、拓展土地推介招商引资新渠道、应对时代市场需求新变化、全面提升营商环境而开发的一个信息化平台。

“湛地云”小程序分为四大板块,分别为“湛江整体概况”“土地供应计划”“重点片区开发”和“产业招商政策”。

“按照以往传统招商模式,政府招商部门需前往各地进行线下土地推介,意向企业需到现场看地,工作效率低,耗费时间长,潜在招商对象难以全面了解地块情况并达成招商意向。”据湛江市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如今有了这款小程序,足不出户,指尖一点,企业即可了解湛江城市发展概况和重点推介的四大片区情况(高铁新城片区、西城片区、海东片区、吴川空港片区),在“土地供应计划”板块中查看地块的坐落、面积、现场影像图、规划图、区位优势、交通布局和周边配套的公共设施等情况,根据自身实际选定心仪地块。

此外,纳入“湛地云”小程序的产业用地,均明确行业分类、产业强度、税收强度、投资强度和环保要求等,建立“标准地”和“带设计方案”出让机制,助力产业项目“拿地即动工”,实现土地要素靠前服务,加快招商项目的落地投产,进而达到企业、政府双赢的目标。

下一步,湛江将继续强化“湛地云”小程序的运营保障,将“湛地云”运营与项目招商、土地供应计划实施深度结合,策划“一地一策”活动,将每一宗地块进行图文汇编,实现拟出让地块线上线下多载体推介展示,助力线下土地推介。

【撰文】邓安祺


编辑 邓巧月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