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英伟达超越苹果!

21世纪经济报道

当地时间6月5日,美股三大指数全线收涨,标普500指数和纳指均创历史新高。英特尔涨2.5%,微软涨1.91%,领涨道指。英伟达涨5.16%,续创历史新高,总市值突破3万亿美元,超越苹果,成为全球市值第二的公司,仅次于微软。

“1拆10”拆股计划落地

今年5月,英伟达宣布,将实行“1拆10”拆股计划,在6月7日生效,截至6月6日收盘之前在册的股东每份普通股可获得额外9股,公司还将股息按拆股后提高150%至每股0.01美元。这也是英伟达史上第六次进行拆股。

英伟达的前一次拆股宣布于2021年5月,当时股价来到600美元水平,分拆比例为1拆4,同样令“门槛”来到100多美元水平。而此前在2000年、2001年和2006年,该公司曾按“1拆2”比例拆分股票,又于2007年以“2拆3”的比例进行拆股。本次英伟达进行了历史上比例最高的一次拆股。

拆股虽然不会改变公司的市值,但通常被解读为一种积极信号。市场通常认为,拆股显示管理层对公司未来增长和股价有信心,因此这可能会短期内提升股价。

华尔街对“地球上最重要股票”的乐观情绪丝毫不减

对于近期英伟达股价屡创新高的表现,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邵宇接受21记者采访时曾表示,英伟达是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关键部分,人工智能现在是巨大的风口,当然也可能是最大的“泡沫”,但现在还不能证伪。“卖铲子”或者“卖水”的这些公司就像当年的英特尔一样,做芯片来支持移动互联网,这些公司是最受益的。

在张弛看来,英伟达上涨的核心因素是广阔的需求前景和自身的竞争力。例如,近期马斯克计划采购H100打造一个超级计算机xAI来训练Grok,单个计算机的用量预计将达到10万个GPU,而英伟达预计2024年产量为150万~200万个GPU。现在全球都在争相发展人工智能,都在做自己的数据模型,未来也会继续看到大厂采购英伟达芯片,现在仍然是英伟达垄断市场。

谷歌母公司Alphabet、微软、亚马逊等科技巨头一直在争夺英伟达有限的高端芯片供应,竞相争夺人工智能主导权。Hargreaves Lansdown股票分析主管Derren Nathan表示,市场一直在努力跟上英伟达不断改善的增长轨迹,目前的预期市盈率为35倍左右,感觉仍不像是泡沫区域。

旺盛的需求造就了英伟达亮眼的财报和业绩指引,第一财季实现营收26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62%,其中数据中心营收为226亿美元,同比增长427%;第一财季净利润148.1亿美元,同比飙升628%。英伟达同时预期,第二财季的营收为280亿美元(±2%),高于分析师预期的268亿美元。英伟达CEO黄仁勋表示,伴随着下一代Blackwell架构芯片的上市,公司正准备迎接“下一波的增长”。

英伟达公布新一代芯片产品

6月2日晚间,COMPUTEX 2024 开幕前夜,英伟达(NVIDIA)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率先进行演讲。最受关注的芯片产品上,黄仁勋透露了下一代GPU架构Rubin,并宣布推出Rubin和Blackwell Ultra GPU以及最新的Vera CPU。

从代号来看,Vera和Rubin都是以美国天文学家Vera Rubin的名字命名。据了解,她是研究星系自转速度的先驱,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并对宇宙暗物质的理解做出了重大贡献。

今年3月,英伟达刚刚发布了Blackwell GPU架构平台,如今又官宣了下一代架构Rubin。沿着规划的AI蓝图,英伟达加速前行,接下来将一年就更新一代产品,以往通常是两年更新一代。

眼下,Blackwell架构的GPU产品正在生产中,将成为2024、2025年的重要营收驱动。摩根大通的研报指出,英伟达预计第二财季保持增长,主要得益于客户对AI/加速计算计划的持续支出,以及对其Hopper H100和新H200 GPU平台(Blackwell GB200/B200/B100)的强劲需求。预计Blackwell相关新品在第三财季初步生产出货,并在第四财季实现大规模出货。

接下来,英伟达计划发布一个增强版Blackwell Ultra GPU(8S HBM3e 12H),预计将于2025年推出。

下一代Rubin GPU(8S HBM4)和相应的平台将于2026 年上市,随后于2027年推出Rubin Ultra GPU(12S HBM4)版本。

在CPU产品上,英伟达已经推出了Grace CPU。在升级Grace CPU的同时,英伟达还确认了下一代CPU平台Vera CPU。

在黄仁勋看来,过去60年,计算领域有2-3次的重大技术转变,现在将再次看到它发生,“新的运算时代正在开始。”而这一场产业变革的驱动力正是AI。

摩根大通近期研报还指出,长期来看,英伟达继续保持其在芯片、硬件、软件平台方面领先竞争对手1-2步的节奏,并且拥有强大的生态系统(400万CUDA软件开发人员),通过积极的新产品发布节奏和更多的产品细分,进一步拉开了与竞争对手的距离。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朱丹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