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珠海东大门,山海之间环抱着一座现代化的活力新城。这片浸润着岭南气息的文化沃土,曾走出过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首任校长唐国安等教育界知名人物,如今则正在续写高质量发展的教育篇章。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实验学校在珠海高新区正式揭牌,将依托东岸中学、金凤小学和实验幼儿园,打造“一校三址”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链。这种全阶段的教育合作模式,不仅能为学生提供连续性的优质教育,还将促进教育资源的整合和优化,提高教育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这是珠海高新区全面深化教育合作迈出的又一重要步伐,更是珠海高新区高位嫁接优质资源,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次有益探索。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实验学校在珠海高新区正式揭牌。
家门口的好学校屡屡上“新”,是珠海高新区教育事业从“有”到“优”跨越发展的一个缩影。作为珠海培育、壮大、应用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珠海高新区要实现“又高又新”发展,人才是第一资源。近年来珠海高新区教育事业不断加速跑,也为在这片热土创新创业的人们,播种了一个生生不息的希望。
量变
学位供给不断跑出“加速度”
在珠海高新区金凤渠东侧,一所崭新的现代化校园矗立在楼宇之间。这所新学校占地面积超4万平方米,可容纳1800余名学生,校内还配备有室内游泳池、体育馆等完善的教育教学设施。作为新揭牌成立的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实验学校东岸校区(初中部),学校将于今年9月迎来首批学生。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实验学校东岸校区将于今年9月迎来首批新生。
除东岸校区外,新揭牌的北师大珠海实验学校还包括金凤校区(小学部)和珠海实验幼儿园,形成“一校三址”的直属附校体系,可提供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共3420个学位,未来将打造成为珠海高新区新的教育名片。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秋季学期,还有2所新学校将加入到珠海高新区的教育“大家庭”,分别是位于珠海高新区科创北围的凤鸣小学和唐家片区的共乐小学,合计提供2160个公办小学学位。
珠海高新区凤鸣小学(效果图)。受访者供图
学校接连上“新”,学位供给正不断跑出加速度。近年来,珠海高新区持续推进基础教育学位建设攻坚行动,已累计投入超22.3亿元,新增基础教育学位12150个。基础教育学位的连年增加,折射出珠海高新区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决心与韧劲。
作为国家级高新区,珠海高新区集聚了大批产业企业,经济总量连年保持增长,与之相伴的还有不断汇聚而来的产业人才。为满足因产业发展带来的教育需求,珠海高新区系统谋划和推进公办中小学和幼儿园的规划与建设,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力保障教育学位供给。
一系列指向加强基础教育的政策举措,“靶向”补短板、强弱项,推动珠海高新区基础教育实现量变提升。截至目前,珠海高新区公办幼儿园总数已增至17所,相较于2018年,学位增幅达到738%;公办小学和公办初中也分别增至12所和3所,学位数量大幅提升。
质变
“名校+新校”推动教育事业扩优提质
2022年9月,文园中学礼和学校在珠海高新区揭牌,成为珠海高新区基础教育提质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时隔近两年,又一所名校——北师大珠海实验学校落户珠海高新区,为区域教育发展再添新动能。
随着优质教育品牌名校的接连落户,从中可以窥见珠海高新区探索教育现代化的新路径。
近年来,珠海高新区着力构建高质量的教师队伍,积极引导学校办出特色,并与高校、市内知名学校合作,探索符合未来教育发展趋势的新型学校模式。种种举措指向同一个目的,即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跃升。
文园中学礼和学校学生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
如今,珠海高新区已先后与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开展基础教育领域合作,探索特色化的校地合作办学“高新范式”,并打造出北师大珠海实验学校、珠海中山大学附属中学和附属小学等一批特色鲜明、教学创新、质量优异的新型现代化学校。
“名校+新校”的集团化办学模式也取得显著成效。以唐家湾中心幼儿园为核心,区内前环、凯旋、景阳、海岸幼儿园共同构建的教育集团,创新项目式学习的教学模式,成为幼教领域的成功实践,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幼教同行参访交流千余人次。
以珠海市文园中学礼和校区为核心,珠海高新区礼和小学、星湾幼儿园共同构建的教育集团,成为珠海市首个覆盖幼、小、初三个学段的教育集团。短短一年时间,珠海高新区打造出幼小初衔接的学习共同体,在跨学段课程研究、学生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与此同时,珠海高新区大力推行“名师工程”,广泛开展教师交流活动,仅2023年便培育出4位“名校长”“名师”“名班主任”,以及23个名师工作室,带动超1000名骨干教师快速成长,为构建一支高质量和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打下坚实基础。
让优秀教师“动”起来,让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活”起来,一条教育现代化的高新路径正愈发清晰,不断推动着珠海高新区教育事业迈入扩优提质的“快车道”。
温度
谱写“以人为本”教育事业新篇章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珠海高新区在不断拓宽教育广度、深度的同时,也在让教育更有温度。
“‘官方带娃’为我们解决了一件心头大事。”珠海高新区大南山幼儿园的家长郑女士,对幼儿园推出的晚托服务称赞不已。由于平时下班时间晚,无法及时接送孩子,幼儿园的晚托服务为家长提供了极大便利。而且,在幼儿园内还可以参加体育游戏、学习手工制作等,比在家更有乐趣,深受孩子的喜欢。
家长郑女士说出了众多双职工家庭的心声。自2023年起,珠海高新区积极推行公办幼儿园晚托服务,截至目前已有15所公办幼儿园提供晚托服务,在帮助家长解决接送难题的同时,也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更加多元化的成长环境。
以人民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正是珠海高新区在教育事业发展中一以贯之的理念。作为珠海的产业集聚地,珠海高新区拥有常住人口约20.7万,其中产业工人队伍超过7万人。让产业工人子女“有学上、上好学、好上学”,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珠海高新区在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勇当尖兵的应有之义。
北围通学专线为师生解决交通难题。受访者供图
为此,珠海高新区在推进“晚托服务”“假期托管”的同时,积极推进连接产业园区、产业工人居住区与公办学校之间的“微循环”公交线路,并提供点对点校车服务,解决师生交通出行难题。同时,率先在全市探索公办初中的寄宿制度,启动金鼎中学宿舍楼的建设,为学生成长创设便捷环境。
一系列便民举措,传递出珠海高新区“以人为本”的教育温度,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珠海高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撰文】林文星
【摄影】钱文攀
【统筹】黄鹤林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