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一个20岁出头,做着清洁杂工的美国小伙布莱恩·林登,在雇主的家中首次看到地图上的中国,那时的他还不知道,这个遥远的东方大国,将会如何改变他的命运。40多年后,已定居云南喜洲多年、并成为知名酒店品牌创办人的林登,写下《寻乡中国:林登的故事》一书,记录自己数十年来跨越文化、情感深厚的中国故事。
近期,他回到妻子的故乡——江门开平塘口镇,举行《寻乡中国:林登的故事》分享会。作为“开平女婿”的林登,再次回顾了一个穷小子因一份中国奖学金而改变的人生,还讲述了多年来扎根云南古镇感受到的中国文化之美。他说,这本书正是一封写给中国的“情书”。
近日,南都、N视频记者专访了林登。他有着一张典型的外国面孔,身材高大、鼻梁高挺、金发碧眼,却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谈及与中国多年的缘分,他眼里带光,充满激情,滔滔不绝。林登对南都记者说,中国已然成为第二故乡,“我将永远漫步在云南喜洲的小路上”。
对话《寻乡中国》作者、开平女婿林登:这是我写给中国的情书
一份中国奖学金改变的人生
1962年,林登出生在美国芝加哥一个普通家庭。“由于家庭条件不好,我早年从未想过能正式地上一所大学。”
为了完成在社区大学和芝加哥通勤学校夜校的学业,他半工半读期间做过地毯清洁员、房屋油漆匠、加油站临时工、高尔夫俱乐部球童、古董家具修理工、女鞋售货员……
1983年一个寒冷秋日,林登来到芝加哥大学一位教授家中兼职洗地毯。刚从中国回来的教授请他帮忙把一个标记插在世界地图上中国的位置,这让林登陷入尴尬,那时候的他,甚至还没离开过芝加哥,并不知道中国在哪儿。
看出了林登的困窘,教授带他标记了正确的位置,并向他讲述了关于中国的故事,这让他感到着迷。
“你就只想一辈子清洁地毯吗?”教授问道。林登说,“当然不要,可像我这样的人,在美国还能怎么办呢?”教授理解他的无奈,转而鼓励他:“如果你在美国找不到梦想,何不考虑考虑其他地方?”
然而,作为一个来自美国普通家庭的孩子,他一直为生计发愁,从来不敢想象任何旅行的话题。“只能把向往埋藏心中。”林登向南都记者说道。
命运很快给他带来了转机。
一个月后,林登在夜校里看到一张展板,上面布满了各国的招生广告。其中一张上面写着简单几个字:留学中国——提供奖学金。
他鼓起勇气提出申请,没想到数月后,真的收到了来自中国大使馆的回复——他获得了中国教育部提供的奖学金。
林登对此感到难以置信。“为什么是我?”当林登向大使馆工作人员问出这条问题时,得到的回复是,“因为你是一个劳动者,你可以从这个机会中获益最多。我们愿意给你一个机会,一个新的起点。”
回望这段人生经历,林登感动不已。“那是一个改变我人生的瞬间,这是我得到过的最贵重的礼物。”
1984年,这笔奖学金最终把林登顺利带到了中国。在他留学中国的4年里,他学习中文,出演电影,四处旅行,担任摄影记者等……
1987年,林登赴南京大学继续攻读研究生。在那里,他遇见了相伴一生的妻子瑾妮,她是美籍华人,祖籍江门开平,他们因为同样痴迷于中国文化而走到了一起。
林登在中国留学。
“中国悠久的文化和风土人情,为我的人生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我就像是一个被中国‘领养’的孩子。一次次的深入体验,让我了解了西方媒体宣传之外的中国,一个深入肌理的真实美好的中国。”林登说。
放弃美国生活回到中国
结束留学后,林登回到美国。他在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受聘于一家跨国公司从事教育工作,并很快和妻子结婚生子,过上了世俗意义上的“精英生活”。
工作之外,林登去过近100个国家和地区。那时候他发现,大多数国家对中国故事感到陌生,这让林登感到很沮丧。“中国不仅有着经济发展的奇迹,还有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历史,这一切都很值得被看见。”
随后,林登和妻子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卖掉美国的房子,带着孩子来到中国定居。这个选择在当时的外人看来,或许很“疯狂”。
林登一家人来到中国定居。
对于当年这个决定,多年后的林登向南都记者表示,早年离开中国后,留在他身上的中国印记似乎一直在召唤他。“中国改变了我的人生,我对中国始终怀着感恩的心,虽然我是一个美国人,但我的心在中国,始终希望能为中国做点什么。”
2004年,林登和妻子带着孩子再次回到中国。因对中国古建筑情有独钟,他们希望找一座中国传统的老宅子,修缮保护之后,作为中外文化交流基地。
为了这个目标,一家人在中国游历了两年,从四川康定到浙江乌镇,从广东开平到甘肃夏河,最后在云南大理的喜洲古镇遇见“杨品相宅”,才停下了脚步。
“杨品相宅”是著名商人杨品相在1947年所建的私宅,在一片金色水稻田前,这座“三坊一照壁”的白族典型建筑,让林登见到的第一眼便沦陷。
租下宅子之后,林登着手对其进行修缮。为了最大限度地还原它原本的样子,他聘请了100多位村民,花了18个月的时间,终于“焕然一旧”。
2008年,修缮的老宅正式对外开放。
林登介绍,商业定位虽是精品酒店,但他真正想做的,是一个“文化交流的国际平台”,“一个能让中外游客沉浸于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国五千年悠久历史之中的地方”。
“如果想靠酒店赚钱,最简单的方式是直接建一栋大楼,在楼内安装很多城市生活里人们司空见惯的落地玻璃,再给每个房间安一个大大的浴缸。但我想做的,是希望人们通过古建筑看到中国文化之美。酒店的功能,将赋予古建筑新的生命力。”谈及酒店设计理念,林登充满兴奋。
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林登的酒店有5家分店。每逢有外国游客前来,林登都会带着他们逛早市、听古乐、采制沱茶、采野山菌、体验扎染、参加节日庆典,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林登还把眼光放在了下一代身上。他不仅为本地学生提供免费的学习机会,还与美国的贵族学校进行合作,邀请这些孩子花5个月的时间来到喜洲,与当地的孩子一起学习中国传统。
据悉,自2008年以来,已经有近20万中外客人慕名来到这里,林登对此感到自豪。
至今,林登和妻子已扎根在云南喜洲近20年,他笑言,在喜洲古镇,村民们喜欢称他为“林村长”。在当地人看来,他已从一个“老外”变成了“老乡”。
林登。
2022年,林登出版了《寻乡中国:林登的故事》一书,自述了他与中国35年来的羁绊。
林登向南都记者表示,这是他写给中国的“情书”,尽管书名写的是“林登的故事”,但他认为,自己在这本书中并不重要,“这是一个关于中国如何改变一个外国人命运的故事”。
今年4月末,《寻乡中国:林登的故事》分享会在江门开平市塘口镇先锋书店举行,这里正是林登妻子的故乡。
会上,作为“开平女婿”的林登,再次回顾了一个穷小子因一份来自中国奖学金而改变的人生,多年来定居扎根云南千年古镇,感受到的中国文化之美。
林登还向南都记者透露,下一步,他计划在开平建一座酒店。
“开平是世界了解中国一个很好的窗口。”林登说,他想让更多人知道中国的故事,找到文化间的共通点非常重要。“开平的侨文化恰好能充当这个桥梁,因为华侨文化既带着中国的血脉印记,也融合了海外文化的养分。”
或许是40年前那笔来自中国的奖学金改变了他的人生,或许是因为中国文化的魅力让这位美国人折服,林登称自己对传播中国文化有着一种使命感。
“我可以说是中国最有热情的啦啦队,有些人觉得中国不需要我来做这些,但我舍不得不做,我本身的成长跟中国分不开,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是我感恩的方式。”
“未来我也会一直留在中国,继续传播中国文化故事。” 林登说。
出品:南都即时
统筹:南都记者 向雪妮
采写:南都记者 余毅菁 实习生 郑钰纯
视频:南都记者 梁子珊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