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沉睡账户”吗?
近日,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发布公告称,将对“沉睡账户”开展提醒提示工作。公告称,将对“沉睡账户”开展提醒提示工作,提醒提示时间自公告发布之日起至2024年10月15日。

根据公告,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的“沉睡账户”认定范围是指截至2023年9月30日,5年及以上未发生主动交易且账户中有余额的个人银行账户。具体包括5年及以上未发生主动交易的活期储蓄或结算账户(不含信用卡账户)、到期不自动转存且到期之日起5年及以上未发生主动交易的定期存款账户。其中,主动交易是指存现、取现、转账、消费等除计结息、账户管理费以外的交易。
目前,两家大行的提醒提示工作已经开始,截止时间为今年10月15日。

两家银行特别提示客户,在账户提醒提示期间,银行不会以任何理由要求客户进行非柜面转账等涉及账户资金的操作,也不会发送“激活账户”“唤醒沉睡账户”等网络链接,请客户注意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不要轻信并点击陌生链接。
用户如果收到了相关的提醒通知,可通过手机银行、网上银行或任一网点办理“沉睡账户”的查询及相关业务。
除了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外,今年以来,还有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等多家银行相继发布公告,宣布开展个人“沉睡账户”提醒提示专项工作,提醒消费者关注自身在银行开立账户情况。
知多d
什么是“沉睡账户”?“沉睡账户”有啥风险?如何唤醒“沉睡账户”?里面的余额怎么办?
Q:什么是“沉睡账户”?
A:所谓“沉睡账户”,主要是指5年及以上未发生主动交易,且账户中有余额的个人银行账户,也就是那些被用户长期闲置甚至遗忘的账户。近年来,我国银行账户数量持续增长,截至2023年12月末,全国共开立银行账户144.65亿户,其中,个人银行账户143.63亿户,其中不乏“沉睡账户”。
Q:“沉睡账户”有什么风险?
A: 大量沉睡账户的存在,既不利于用户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又抬升了电信网络诈骗风险。根据公安部此前的通报,由于银行账户服务是所有金融服务的基础,不法分子便盯上了这一领域,采用租借、买卖等手段获取大量银行账户,从事跨境赌博、洗钱、电信网络诈骗等非法行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仅用于电信网络诈骗的单位银行账户就达到5.85万户。
Q:如何唤醒“沉睡账户”?
A: 个人用户如果收到了银行的提醒通知,可根据自身需求,通过手机银行、网上银行或任一网点,主动查询、了解自己的银行账户开立情况,分类处置、妥善保管。例如,把那些主要用于网络支付、小额高频支付的Ⅰ类账户降级为Ⅱ类户、Ⅲ类户。若发现确实存在沉睡账户,个人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继续使用或销户,不给违法活动提供可乘之机。
需要注意的是,沉睡账户提醒提示期间,银行不会发送“激活账户”“唤醒沉睡账户”等网络链接,不会以任何理由要求个人用户转账,用户要留心此类骗局,既不点击链接,也不转账汇款。
Q:“沉睡账户”会被银行销户吗?里面还有余额怎么办?
A: 根据此前银行业开展的“沉睡账户”清理行动的实际情况看,即便个人的“沉睡账户”已被清理,这也不意味着该账户已被彻底销户、不能再使用。以2023年银行业开展的清理工作为例,当时各家银行对于“沉睡账户”的认定标准并不统一,清理方式也各有差异,有些银行在公告中明确表示“进行销户”,有些银行只是限制了该账户的部分金融服务功能,如果用户希望继续使用该账户,可以在限定日期前完成一笔主动的动账交易,如存取款、汇入汇出、转账、消费、缴费等,或者持有效身份证件到银行网点激活账户。
Q:怎样提升个人银行账户安全度?
A: 个人用户要养成科学的用卡习惯,及时更新自己留存在银行的个人信息,切忌出租、出借、出售自己的身份证件、银行账户等重要物品,以防被不法分子用于洗钱、电信网络诈骗、偷逃税和跨境网络赌博等违法活动。
Q:银行怎样更好保护持卡人权益?
A: 与此前多年银行业开展的“沉睡账户”清理工作相比,今年的工作侧重于提醒提示,这是贯彻落实监管部门要求的实际举措。为了保障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曾于2023年10月发布通知,组织开展银行“沉睡账户”提醒提示专项工作,自2023年10月起持续1年。接下来,金融管理部门可借助此次契机,进一步推动银行业优化账户管理,提升账户查询、提取、注销等服务的便利性,不断增强金融消费者的获得感、满意度。
【整理】深活圈
【来源】中国工商银行官网 中国农业银行官网 经济日报 每日经济新闻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