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动物为什么喜欢在汕尾“定居”?| 十万个为什么“汕尾版”

南方+ 记者

随着绿美汕尾生态建设不断推进,珍稀动物纷纷现出踪迹,据了解,在汕尾的陆生野生动物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有65种,其中属国家一类保护的有:中华穿山甲、大灵猫、小灵猫、中华鬣羚、小青脚鹬、黑嘴鸥、卷羽鹈鹕、黑脸琵鹭、黑鹳;二类保护的有豹猫、中华鬣羚、蟒、眼镜王蛇、鸳鸯、花脸鸭等。这些动物为什么喜欢在汕尾“定居”?今天是世界环境日,南方+记者为您科普!

先来一道多选题: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可多选) 汕尾拥有“中国水鸟之乡” 汕尾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连续9年排名全省第一 汕尾陆河37个村“卖空气”赚了700多万元 汕尾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 提交

正确答案是ABCD全选,你答对了吗?

一起来看下答案解析吧!

A.汕尾拥有“中国水鸟之乡”

海丰县被誉为“中国水鸟之乡”。广东海丰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滨海地区,总面积11590.5公顷,区内河口、港湾众多,水道纵横,湿地类型多样性,是候鸟南北迁徙的必经之地。海丰湿地的滨海湿地和湖库湿地为鹭科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繁育栖息的空间,湿地鸟岛的天然灌木和乔木林适合于鹭鸟筑巢、繁殖、育雏,传统的养殖业又为鹭鸟提供了丰厚的食物,湿地已成为鹭鸟最佳栖息地。截至2023年底,保护区内记录到的鸟类257种,其中属国家Ⅰ级保护鸟类11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51种,鹭类、雁鸭类和鸥类是主要水鸟类群。

今年1月,170余只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东方白鹳成群出现在广东海丰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这是汕尾自2023年1月在陆丰记录到179只东方白鹳以来,第二次监测到百只以上的东方白鹳。

【专家观点】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所长张强表示,栖息地的环境质量、食物资源的丰富程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鸟迁徙地点的选择,东方白鹳成群现身,是当地持之以恒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加大湿地保护力度,促进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重要展现。

海丰县被誉为“中国水鸟之乡”。

B.汕尾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连续9年排名全省第一

2023年汕尾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31,连续九年排名全省第一。近年来,汕尾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强化工业源、移动源、面源污染治理,深化挥发性有机物大气污染防治,对全市125家重点涉VOCs和NOx排放企业现场帮扶指导,推进涉VOCs企业进行低效VOCs治理设施升级改造。精准实施区域联防联控,落实“6个100%”措施,推进餐饮业油烟污染整治,启动并做好污染天气应对7次28天。同时,加快推进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气网格化试点项目、重型柴油车OBD远程在线监控系统项目、机动车尾气遥感及黑烟车智能抓拍系统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天地人车”监管体系,为汕尾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汕尾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连续9年排名全省第一。

C.汕尾陆河37个村“卖空气”赚了700多万元

2023年,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发布了《汕尾市陆河县7个镇37个村林业碳普惠项目竞价公告》,汕尾市陆河县7个镇37个村林业碳普惠项目以成交价63.61元/吨竞价成功,售出约11.51万吨碳普惠减排量,带来7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这是广东省内首次以县为单位组团参与,也是截至目前涉及村庄最多的一次林业碳普惠交易项目。

【专家观点】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原介绍,林业碳汇交易俗称“卖空气”,即通过委托碳排放权交易所对碳普惠减排量进行交易,是一项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森林生态价值补偿的措施。李原还表示,依托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体系和碳普惠机制,二氧化碳排放企业可通过购买林业碳汇,抵消企业自身的碳排放,而各林场所在地又可获得碳汇收益。此举以多方共赢的方式实现了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换,推动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

汕尾陆河37个村“卖空气”赚了700多万元。

D.汕尾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

2021年10月14日,生态环境部对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进行授牌。汕尾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成为粤东片区唯一一个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地级市。

汕尾自然生态优美,拥有中国大陆最大的滨海潟湖、面积21.4平方公里的品清湖;拥有东关联安围、大湖鸟岛国际重要湿地、海丰莲花山森林公园、陆河红椎林南天湖等绿色生态走廊,著名的“汕尾八景”各美其美、远近闻名。

今年以来,汕尾持续深入开展乡村绿化工作,用好用活乡村绿化“三件套”机制,统筹各方资源力量,深入挖掘植树增绿空间,全面提升村庄“含绿量”。截至4月底,全市乡村已种植树木近130万株。

汕尾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图为莲花山森林公园。

知识拓展

汕尾的珍稀野生动物,你认识几种?

1.小灵猫

小灵猫(学名:Viverricula indica)属灵猫科,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小灵猫体重2-4千克,吻部尖而突出,额部狭窄,耳短而圆,眼小而有神。眼眶前缘和耳后呈暗褐色,从耳后至肩部有2条黑褐色颈纹,从肩到臀通常有3-5条颜色较暗的背纹,背部中间的两条纹路较清晰,两侧的背纹不清晰。喜欢幽静、阴暗、干燥、清洁的环境,多栖息在热带、亚热带低海拔地区,如低山森林、阔叶林的灌木层、树洞、石洞、墓室中。小灵猫多在晚上或清晨活动,白天则躲在树洞或石洞中休息。

小灵猫。

小灵猫。

2.黑脸琵鹭

黑脸琵鹭(学名:Platalea minor)因其扁平如汤匙状的长嘴,与中国乐器中的琵琶极为相似,因而得名;亦因其姿态优雅,又被称为“黑面天使”或“黑面舞者”,属全球濒危物种类别之一,根据2021年调整后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黑脸琵鹭由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海丰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据2005年至2021年黑脸琵鹭全球普查显示,其越冬数量不断增加。由2004年首次发现的27只,到2014年的128只,2017年的152只。2021年达到258只,约占全球数量5%,创历史新高。

黑脸琵鹭。

黑脸琵鹭。

3.豹猫

豹猫(学名:Prionailurus bengalensis)是猫科豹猫属动物,俗称山猫、钱猫,因为其身上的斑点很像中国的铜钱。根据2021年最新调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豹猫升级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豹猫头体重1.5-8千克,体型和家猫相仿,但更加纤细,腿更长。体侧有斑点,但从不连成垂直的条纹。明显的白色条纹从鼻子一直延伸到两眼间甚至到头顶。豹猫主要栖息于山地林区、郊野灌丛和林缘村寨附近。分布的海拔高度可从低海拔海岸带一直分布到海拔3000米高山林区。豹猫的窝穴多在树洞、土洞、石块下或石缝中。主要为地栖,但攀爬能力强,在树上活动灵敏自如。夜行性,晨昏活动较多。

豹猫。图片来源网络

豹猫。图片来源网络

4.蛇雕

蛇雕(学名:Spilornis cheela)属鹰科蛇雕属大中型鹰类,是一种珍贵的大型猛禽,也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蛇雕全长61-73厘米,头顶具黑色杂白的圆形羽冠,覆盖后头。上体暗褐色,下体土黄色,颏、喉具暗褐色细横纹,腹部有黑白两色虫眼斑。飞羽暗褐色,羽端具白色羽缘;尾黑色,中间有一条宽的淡褐色带斑:尾下覆羽白色。喙灰绿色,蜡膜黄色。跗蹠及趾黄色,爪黑色。栖居于深山高大密林中,喜在林地及林缘活动,在高空盘旋飞翔,发出似啸声的鸣叫。以蛇、蛙、蜥蜴等为食,也吃鼠和鸟类、蟹及其他甲壳动物。

蛇雕。

蛇雕。

5.仙八色鸫

仙八色鸫(学名:Pitta nympha)为八色鸫科,八色鸫属中等体型的鸟类,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全球数量不到一万只,已经被确定为全球性易危鸟类。仙八色鸫的羽毛有八种颜色,羽翼世间罕见,称为“鸟中仙女”,是一种中等体型的鸟类。体长约20厘米。雄鸟前额至枕部深栗色,有黑色中央冠纹,眉纹淡黄,自额基有黑过眼并在后颈左右汇合;背、肩及内侧飞羽辉绿色;翼小覆羽、腰、尾上羽辉蓝色尾羽黑色;飞羽黑色具白翼斑;颏黑褐、喉白,下体淡黄褐色,腹中及尾下覆羽朱红。嘴黑,脚黄褐色。雌鸟羽色似雄但较浅淡。栖息于平原至低山的次生阔叶林内,在灌木下的草丛间单独活动,以喙掘土觅食蚯蚓、蜈蚣及鳞翅目幼虫,也食鞘翅目等昆虫。5月下旬繁殖,每窝产卵5-7枚,雌雄轮流孵卵。

仙八色鸫。

仙八色鸫。

南方+记者 陈欣欣

编辑 李恺莉
校对 吴荆子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