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实践】激活共治密码,新上海人成为平安建设践行者

常平政法
+订阅

随着临港新片区发展红利的加速释放,上海市奉贤区四团镇作为新片区产城融合发展沃土,吸引了大批来沪人员。四团镇结合人口倒挂、本地户籍常住人口大多为老年人等情况,不断在完善机制建设上下功夫,强化来沪人员服务管理,激活共治密码,让外来客变为自家人,成为平安建设的践行者、守护者和传播者。

让外来客变本地人,增强归属感。1月23日,四团生活驿站发出阵阵欢声笑语。四团镇组织外卖、快递小哥与平安志愿者、社区群众一起开展“迎新春送温暖”活动。小哥们一起写福字、一起吃汤圆、一起分享在他乡工作生活中的快乐。“今天这里有热乎乎的汤圆,还有甜甜的红枣茶,我们感到心里暖暖的。”一位外卖小哥笑着说道。

针对来沪人员在工作、生活上遇到的问题,四团镇通过开展“暖心+暖薪”系列关爱行动,让来沪人员切实感受来自第二家乡的温暖,增强他们的归属感,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

生活驿站为快递、外卖小哥们提供了微波炉、充电线、医药箱、桌子、座椅等便民设施,他们累了能歇脚、饭凉能加热、闲时能充电、心烦能倾诉,感受家一般的温暖。

“暖薪”关爱行动已成为四团镇一项常态化工作。该镇经常性组织有关部门对辖区内用人单位员工薪酬、工程项目款支付等情况开展集中排查。一旦发现问题,立即通过“老高调解工作室”“百姓老娘舅”等力量快速解决,确保各类欠薪案件动态清零,让来沪务工人员能够安心、放心、暖心地工作、生活。

让外来客成自家人,提升认同感。“大家好!我是来自江西抚州的小陈,今天带大家了解的是‘遵守社会公德,依法文明养犬’......”在四团镇长堰村的会议室里,新一期的平安建设“同乡说”又开录了,陈女士用家乡话向大家传播文明养犬的相关知识。

近年来,四团镇结合辖区来沪人员的工作状态、文化素质等情况,创新设立“平安建设同乡说”,通过邀请来沪人员以方言的形式开展平安建设相关内容宣传,引导来沪人员关心、支持、参与平安建设,激发他们内在的主人翁激情,从被宣传变为宣传员,让他们成为宣传主角。

在此基础上,四团镇持续推进“五个一”宣传阵地建设,即“一馆、一园、一廊、一角、一栏”建设,让平安建设宣传深入最后“一公里”。组织来沪人员平安志愿者共同开展平安建设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等活动,让平安建设宣传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每一位群众身边。同时,利用“遇见四团”“平安四团”等微信公众平台宣扬来沪人员参与平安建设的先进事迹,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进一步提高来沪人员参与平安建设的积极性。

让外来客做当家人,感受获得感。2023年上海市见义勇为先进年终评选发布会上,来自四团的3名来沪人员获得了“上海市见义勇为先进”荣誉称号。“没想到自己的一次举手之劳能够获得上海市级的荣誉和奖励。之后,我会继续发挥自己的绵薄之力,为我的新家乡作贡献!”奋不顾身跳入水深5米河中救起落水老人的江苏兴化人王玉明激动地说。

在四团镇,新上海人见义勇为先进事迹已屡见不鲜,这与四团镇推出的精神激励及物质激励双向驱动机制密切相关。该镇明文规定,凡对四团镇平安建设有贡献的来沪人员作为“中国好人”“平安奉贤建设”先进个人以及平安志愿服务先进个人推荐人选,并纳入镇“感动四团十大人物”等评选范围,让见义勇为英雄模范和平安建设先进分子有更多的获得感、荣誉感、成就感,让精神奖励激发来沪人员参与平安建设的内在驱动力,从而形成平安建设人人参与、平安成果人人共享的社会风尚。

该镇还制定了平安建设重要信息举报奖励办法,鼓励人人成为平安建设的监督员,进一步推动平安建设工作深入开展。

来源:“长安评论”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