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神奇!”无人车竟然在城市道路自动过红绿灯和过高架桥、机器人在迷宫场地穿梭自如、机器人边打擂台边抢资源……6月1日,来自佛山、惠州、东莞等地103个单位477支中小学师生队伍共1000多人齐聚万江玩转机器人,赛场上参赛选手熟练操作自己拼装的车,完成自动接力任务。
当天,第八届珠三角科学教育研讨暨青少年机器人DIY交流活动在万江第二中学举行。本次活动由广东省电子学会科普教育分会、泛珠三角科技教育协会主办,东莞市万江教育管理中心、东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研究会创造性劳动专业委员会承办。
本次青少年机器人DIY交流活动共设置无人驾驶机器人接力赛、智能无人车行驶积分赛、迷宫逃脱、智能快递、机器人DIY擂台赛、轨迹竞速赛—重走长征路、传感器与科技创新挑战赛七个项目。项目不仅考验学生选手们的动手实操能力,也考验着他们临场应变能力。
活动现场参赛选手们全神贯注、相互合作、全力以赴,对程序不断地修改和优化,不断地拿着机器人跑到场地测试,力保机器人能稳定完成任务。他们在比赛中比拼技术,也在比赛中交流成长。
聚焦珠三角科学教育发展与研讨,来自广东省各科技教育名师工作室、教育家培养工程工作站、市级工作室、科技教师等共计6个工作室50余人参与。大家分享经验,交流互动,意在进一步推动珠三角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广东省科技教育名师何远志老师作了主题为《科创STEM“创·慧”教育课程整体设计》的分享。他简单阐述了“创·慧”教育课程的内涵定义、课程理念、课程构建、课程实施设计思路等,把课程整体设计为基础篇、提高篇和创新篇三类课程,注重学生分层教育和能力提升训练,历经多年实践,获得了多项荣誉。
东莞市教育家培养工程工作站主持人邓汉盘,聚焦《工作室联合教研的思考与实践》主题,分享4次工作室联合教研活动的形式、创新措施和取得的成果,并从共研成果的思路介绍接下来规划和措施。
有老师分享团队协作推动科学教学,也有老师聚焦个人工作经历,分享自己的成长收获。东莞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唐路胜围绕《广东省十佳优秀科技辅导员成长之路》主题,以自身的成长经历向大家阐述了一名科技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发展方向和成长历程;东莞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王文军带来主题为“科技活动的校园开展”分享,阐述如何在学校开展航空模型活动,从学校氛围营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课程、社团活动、竞赛队等环节依次递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并获得快乐。
让科学教育走近孩子进入课堂,如何科学合理设计中小学科学教育课程?活动现场,东莞市陈昌林名师工作室学员李丽梅老师为大家作主题为《AI赋能人文,爱老助弱》单元教学设计分享;何远志名师工作室学员龚晓华老师分享《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未来课堂的展望》主题,广东省科技教育黎清万名师工作室成员苏丽冰老师分享《人工智能预测出行》教学设计、邓汉盘工作站成员林辉德则分享了《智能道匝》课程设计。
活动最后,衡水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高秀玲对参与分享课程设计老师进行点评,华南师范大学教授罗一帆对工作室联合教研方式进行了点评,高度评价了工作室联合教研所取得的成效,并提出工作室联合教研要注重规划性,各工作室研究主题要特色化,避免同性化,还要注重成果意识。
“本次研讨会暨机器人DIY交流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既有专家们深入浅出的科学教育讲座,也有学生们自己动手制作的机器人作品展示,还有现场的机器人编程比赛。”东莞市万江街道教育管理中心主任苏伟民直言,通过活动同学们不仅增长知识,更能在实践中体验科技的乐趣,激发探索未知的热情,未来将活动为契机,努力推动区域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南方+记者 黄婷
通讯员 万汉熙
广东省电子学会科普教育分会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