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韶关乳源教育部门以典型镇建设为总抓手,聚焦典型镇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寄宿制学校“三所学校”创建工作,进一步集中力量向“三所学校”增加资源投入,补齐短板,为“三所学校”提供多元特色帮扶,促进乡村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推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乳源科学规划乡镇中小学校、幼儿园建设布局,提升“三所学校”办学条件,为乡镇学位建设开辟“绿色通道”,优先保障学校建设用地需求,促进乡镇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完成桂头镇中心小学、杨溪小学及游溪镇柳坑中心小学改扩建项目,新增学位1800个。优化校园环境,对一六镇中心小学、大桥镇中心小学等学校运动场、围墙进行维修提升,因地制宜建设“一墙一天地”角落文化,在教学楼分别设置了艺术长廊、文化长廊等文化展示区及众多“读书角”,书卷芬芳。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学前教育,落实学前教育生均拨款最低标准提高到每生每年600元。常态化开展民办幼儿园年检工作,进一步规范全县民办园的办园行为。推进“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课堂”在农村学校的应用,为乡镇学校和教学点配置数字化优质课程教学资源。
构建城乡共同体,深化办学模式改革,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乳源建立以“三所学校”为纽带的紧密型城乡共同体,把桂头镇典型镇内中心幼儿园纳入东湖幼儿园城乡学前教育共同体建设,东坪镇中心小学纳入金禧小学教育共同体建设。积极推进融合型、共建型紧密教育共同体建设,实现教育集团内学校管理互通、师资共享、研训联动、质量共进,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同时,借助集团共建共享的资源优势,提高公办幼儿园招生率,力争2024年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提高3—5个百分点,到2025年达50%。
推进校(园)长和教师队伍建设。乳源全面提升乡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深化“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完善交流轮岗激励机制,实施选优配强乡镇校(园)长工程,抓好校长、教师、教研员“三支队伍”建设。加大乡镇教师特别是紧缺学科补充力度,制定了《乳源瑶族自治县2024—2026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培养规划》《乳源瑶族自治县中小学骨干教师管理办法》,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常态化开展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及教研活动,培养一批乡镇中小学兼职教研员。
下一步,乳源将继续在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强化教育督导评估、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下大功夫,补齐乡村教育短板,筑牢校园安全防线努力创建“更高水平安全文明校园(平安校园)”,全面提高县域教育发展水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断提升教育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优化办学条件,全力推动教育项目建设“加速跑”,让优质教育为乡村“强筋壮骨”。
南方+记者 潘俊宇
通讯员 赵润娟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