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典型镇村的培育提升是“百千万工程”的关键抓手和重要工作,具有标杆示范作用。在全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名单中,江城区占10个,这些村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闯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南方+与江城区委宣传部联合推出“典型村看江城”系列深调研报道,分别走进各村建设一线,记录其现代化建设的新变化、新面貌、新成效,以点带面,深挖江城“百千万工程”示范性样本高质量发展的内核。
“淘宝村”、网红露营基地、智慧停车场……近年来,江城区中洲街道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紧紧围绕打造“产城融合·农贸重地”的目标,在保障第一产业稳健发展的基础上,重点推进片区工业发展,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全区重要的综合批发集散地,大力发展农文旅结合等新业态,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兴村路。
中洲街道位于江城区腹地长洲岛,总面积24平方公里,是中小型工厂企业密集、传统二三产业发达、民间文化底蕴深厚的近郊型街道。下辖8个行政村,其中麻布演村2023年入选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华龙村为2024年典型村培育对象。中洲街道深入探索“经联社+企业+村民”合作模式,破除土地要素制约,大力发展近郊经济新业态,全力以赴推动“百千万工程”取得实效,如今,该街道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居民生产生活有了新奔头。
电商强村
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这把多功能刀具钥匙扣的设计灵感源于我的汽车钥匙,它小巧但功能全,内设的小刀是无管制的,还能带上飞机。”在产品展示厅,阳江鸿丰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世添向我们介绍道。
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广东省小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博士工作站”企业、“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项发明专利,30多项实用新型专利,密密麻麻的奖牌奖杯,这家拥有30多年老字号的实业品牌是麻布演村刀剪行业的龙头企业。
早在2017年,在扎实的传统生产基础下,陈世添已率先瞄准电商行业发展,如今,鸿丰实业拥有自己的直播间和直播团队,运营淘宝企业店、天猫、抖音、亚马逊、速卖通等多个平台账号,主攻海内外电商零售。仅是2024年第一季度,工业产值达1953万元,电商销售额约615万元。
坚持产业兴村,打造农村电商示范区。据统计,中洲街道麻布演、潭塘、和平、西岸等4条村的工业聚集区企业超500家,其中,从事电商行业的有200余家,年营业额超2.5亿元。
如今的麻布演村,刀剪、服装产业源头的工厂居多,一手货源充足,辖有大小制造业企业200余家,电商106家。2020年以来,麻布演村依托着“工业+电商”基础优势,以阳江鸿丰实业有限公司为龙头引领,带动辖区电商企业发展,2023年电商市场交易额达5000万元以上,连续3年上榜阿里“淘宝村”!
麻布演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莫希旋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发挥鸿丰等电商强劲势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将麻布演村北部工业片区西侧的6600多平方米村集体用地打造成电商孵化基地,通过“经联社+企业+电商”,打响中洲电商聚集地招牌。
变闲为宝
激活乡村建设新活力
拆除废旧电线杆,安装新电缆……在麻布演村大园村,工人们忙碌地开展电路整治工作,笔者看见,民房门前密密麻麻的“三线”被清理,告别城中村“蜘蛛网”,巷道更整洁美观。“预计一个月后就能完工了!”现场工作人员开心说道。
据了解,大园村常住人口较多,经常出现车辆无处停放或停放杂乱的情况,眼前这大片闲置地,正是该村“变闲为宝”的其中一个点。为满足村民停车需求,方便群众出行及美化村庄环境,麻布演村主动联系结对帮扶企业支持,筹集资金40多万元建设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的智慧停车场,建成后将配备51个停车位、健身器具、儿童滑梯、宣传长廊等设施,是一个集停车、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据统计,麻布演村有闲置地500多块,面积约7万平方米,分布相对分散。近年来,街道积极引导村民利用“窗口式”闲置地建设停车场,创新有偿停车经营模式,既整治了人居环境,解决停车难问题,又让土地生金,实现村民增收。
一座城市,其环境管理的水平,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位于渡头村的麻布演村农贸市场总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是该街道最大的肉菜集贸市场。笔者了解到,该市场产权归属于村集体,现外包给第三方公司经营,已成为麻布演村委会主要集体经济来源,每年外包收入约90万元。
目前,该市场正进行升级改造,改造完成后的市场经营面积将增加一倍。同时,为吸引更多青年返乡就业创业,激活夜经济,麻布演村农贸市场将以夜间餐饮业为支撑,增加“夜市”经营种类,打造城郊“夜市一条街”,让老街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齐齐上阵
助推人居环境换新颜
“来到村里的人,都会感叹,村的人气变旺、环境变美了。”谈起村里的变化,麻布演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莫希旋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围绕绿美江城生态建设要求,中洲街道凝聚阳江市直挂点单位和“512”行动挂点单位力量开展植绿专项大行动,在麻布演村打造了7000平方米水源涵养林,种植紫花风铃等6种开花乔木860棵,全面吹响乡村绿化的“冲锋号”。自“512”行动以来,由党员干部牵头群众,结对企业、热心乡贤也闻讯而动,投身“绿美中洲·你我同行”乡村绿化行动中,主动捐款捐树、出谋出力。村“两委”干部从自身做起,带头清扫宅前屋后杂物杂草,积极投身美丽庭院建设,充分激发全民参与“百千万工程”的澎湃活力,自觉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绿化美化工作中,典型村注入新动能。
如今,中洲街道麻布演、华龙、和平和潭塘等4条行政村已经实行“积分制”乡村治理新模式,采用“以任务赢积分、以积分兑物品”的形式,极大鼓励了村民踊跃参与到乡村治理短板弱项当中,村中互学互比浓厚氛围,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等村中事务的热情大幅提升。
农文旅融合
开启美丽乡村新篇章
华龙村的资源在农文旅,潜力也在农文旅。随着村庄“颜值”的不断升级,华龙村着手谋求将美丽乡村成果转化为美丽经济成效,实现由原来的第一产业传统发展向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局面。
“我们组织了户外实践课堂,这里能种菜、抓鱼等,让孩子得到大自然的回馈。”某幼儿园园长说道。眼前的华龙研学基地,种植着一片片玉米、桑葚等作物,还设有学农体验区、休闲区等,集现场采摘、游园观赏、文化科普、游学研学于一体。
据了解,华龙研学基地所在的华龙村此前为省定贫困村,村集体经济底子薄、分红少。产业以蔬果种植、农作物销售为主,农产品附加值低,且该村内集体土地较少,地类多属基本农田,限制了农文旅产业发展。
为全方位盘活农村闲置地,创建“有故事的中洲,有滋味的旅程”近郊农文旅融创品牌。在街道的带动下,该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在发展传统农业的基础上,整合流转约200亩土地,强化村级集体经济“自我造血”功能。
“在第一产业的基础上,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洲街道党工委书记陈城伟介绍道,华龙农文旅服务项目是中洲街道“百千万工程”的重点培育项目,华龙村地处近郊,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文化优势,因此,该街道创新土地流转机制,采用“经联社+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由经联社集中流转土地,引荐油铺自然村乡贤冯红健返乡投资打造这一研学基地,在盘活撂荒地的同时,还通过村集体分红的形式,带动村民致富。目前,已带动3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建立半年来,已有上万名游客前来“打卡”,华龙农文旅特色品牌发展更有底气。
此外,在华龙村,同样火爆的还有集放松娱乐、家庭聚会于一体的华龙星河竹园露营基地,夕阳西下,游客们优哉悠哉坐在漠阳西河边喝茶聊天。真正实现村在景中驻,人在画中游,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游玩打卡,农文旅融合成效凸显。
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华龙村做足了功夫。
为了拓宽村民增收渠道,该村还与阳江市巾帼菜篮子有限公司第9号蔬菜生产基地、广东天宇农副产品配送有限公司蔬菜基地等4个农业基地合作,在该村流转土地约1000亩,为村民增收租金80多万元,提供工作岗位100余个。
在基层治理、人居环境整治、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下,2022年,华龙村被评为“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
从“点上开花”到“串珠成链”,陈城伟表示,接下来,将深度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建设项目,依托吴铎民烈士精神等红色文化资源,把华龙村打造成为“星火故里·诗意田园”近郊旅游文化村,推动“百千万工程”取得新成效。
城乡的建设与发展,不仅要有速度,还要有温度。未来,中洲街道将继续锚定高质量发展,拼经济、促发展、惠民生、保安全,持续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村民群众创造更和美、更宜居、更舒适的生活与生产环境。
【策划】陈伟荣 杨世华 黄韬炜
【采写】巫雅柠 黄林 通讯员 杨广恒
【图片】由中洲街道提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