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水间,民宿迎客来。在恩平市恩城街道米仓村,走进簕菜文化创意园,一个个由闲置集装箱改造而成的民宿点缀其中。沐浴着阳光,眺望着远山,乡村民宿清幽秀丽、体验感拉满,留住了更多的“诗与远方”。
米仓村是江门有名的簕菜产业示范村,集簕菜种植、加工、农文旅三产融合于一体。立足这一产业特点,米仓村聚焦培育壮大共富产业,着力打通基础设施、品牌打造、产品营销等关键环节,把簕菜产业做大做强做优,走出一条充分利用乡村资源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拓展增收致富渠道、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簕菜之乡,乐享米仓”。利用紧邻城乡结合的区位优势,发扬由来已久的簕菜种植传统,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力乡村治理,米仓村正加速在乡村产业上显特色、在乡村旅游上走前列、在乡村治理上求突破,全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两代人接力,一群人探索索
在恩平,簕菜作为蔬菜和药材的历史久远。据《本草纲目》记载,簕菜有“解百毒”之称,具有清热排毒、消暑解渴、解烟酒、减肥、抗疲劳等功效。
1999年,李雪壮开始大规模种植簕菜。恩平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锦江河水浇灌的簕菜甘凉爽口、回味悠长。簕菜成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名优土特产,簕菜茶制作技艺也被列入江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簕菜和簕菜茶已成为恩平的一张响亮名片。
簕菜茶采摘。恩宣供图
每年清明前后的簕菜最嫩,是最佳收获期。但簕菜难以保鲜和长途运输,清明以外,簕菜怎么赚钱?李雪壮将目光放在了当地传统习俗——簕菜叶泡茶。2002年,他创办雪荘茶厂,对簕菜进行深加工,推出了簕菜茶等产品。依托大人山簕菜专业合作社和雪荘茶厂,他成为恩平簕菜种植与深加工的行业带头人。
然而,酒香也怕巷子深。受限于种植标准化程度不高,簕菜产量难以提升,簕菜茶也只能是一款“小众产品”。于是,从小“吃着簕菜长大”的“85后”青年李劲新决定接起父亲手中的接力棒,辞去广州的工作返乡发展簕菜产业。
经过与恩城街道办、米仓村委会有关负责人多次倾谈、思想碰撞后,李劲新的发展思路逐渐清晰:一定要做出特色、做成亮点、做成品牌。
李劲新以簕菜产业为核心,种植上,大力推动恩平簕菜标准化种植,推广簕菜啤酒、簕菜雪糕等簕菜多元化精深加工产品;文化上,以文创研学游、自然教育和农学体验为主题,盘活撂荒农田和闲置旧房屋,打造簕菜文化创意园,让米仓村迎来久违的烟火气。
五一假期,在簕菜文化创意园举办的恩平市簕菜文化节吸引不少游客参与。
政企同频共振,产业才能持续发展。“我们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资金,投入400多万元支持簕菜文化创意园发展。”米仓村党委书记冯芳仔说,如推动创意园周边人居环境整治、道路建设、供电线路改造,以及创意园视频直播、簕菜种植水肥一体化、簕菜茶厂房改造、厂房设备升级等。
一株簕菜,两代人接力,一群人探索。如今的米仓村,三产融合解锁了“簕菜+”的N种可能。
一产优,大人山簕菜专业合作社里,标准化示范种植高产高效;二产强,农产品加工车间不断开发复合型簕菜产品,线上线下齐发力让簕菜产品走俏市场,年产值达400万元;三产旺,集“乡村游+野外拓展+科普教育+民俗体验”于一体的创意园人气十足,2022年以来接待游客超过30万人次。
簕菜文化创意园让米仓村迎来久违的烟火气。
乡村美起来、好起来、富起来
走在米仓村平坦宽阔的柏油村道上,一盏盏路灯笔直挺立,一棵棵新种植的景观树成行成排,一栋栋村居错落有致,五邑大学艺术学院的教授成为村里的“常客”,为“美丽庭院”提供设计和指导意见。“以前羡慕城里人,现在城里人羡慕我们生活过得舒适自在。”村民老郑说。
青山绿水间,民宿迎客来。
一个产业改变一片乡村、致富一方百姓。“一株簕菜”的变迁之路,是米仓村发挥资源优势、发力三产融合、助力村民增收致富的生动注脚。
近日,李劲新多了一个新身份——被米仓村聘请为首位“乡村CEO”。在村两委干部、第一书记和乡村CEO的协力推动下,米仓村邀请高校团队和专业规划设计团队作为乡村振兴顾问,全程为米仓村发展提供支持指导,并就未来5-10年的发展编制科学规划。
去年底成立的恩平市米盈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米仓的强村富民公司,未来将交由乡村CEO管理。“我们推动村民小组入股,深度参与米仓村未来产业发展,共享发展红利。”米仓村第一书记张涛表示,公司将参与运营米仓村新引进的屋顶光伏项目、生态农场项目和储能充电桩项目,并打造“米仓生态臻选”品牌,推销米仓村生产的大米、贝贝南瓜、簕菜茶等产品。
产业兴旺铸“身”,而乡村治理铸“魂”。米仓村以科技赋能做好乡村智慧治理。60个智能AI摄像枪,成为村里的“新住户”,这是米仓村联合中国移动恩平公司建立的“数字米仓”示范项目,建设涵盖党建、积分管理、居家养老、教育、就业等一系列服务项目的数字治理系统,实现“一屏观全村、一图治全村”。
此外,米仓村还设立了警务室,推动警务和网格工作一体联动,打造“平安前哨”,治安警情同比下降12%。结合圩日群众集聚的特点,米仓村打造米仓集市议事厅党建品牌,充分听取民意,今年来组织开展议事活动3场次,推动解决民生实事8项。
“我们还打算将簕菜文化创意园与广东响水龙潭森林公园、朗仔村古树公园‘三园’进行整体规划,串珠成链,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实现产业提质扩面,续写增收致富的故事。”张涛说。
◎调研手记
三产融合让农业“超越农业”
产业兴则百业兴。从一个小乡村,到实现三产融合发展、乡村美村民富,在这片土地上,米仓村倾力种好“一株簕菜”,聚焦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和乡村旅游,寻找高质量发展的密码,“长”出了多元化、生态化的“米仓样本”。
事实上,农村生态作为“绿水青山”的一角,理应与“金山银山”相联动,农业、农村的现代化离不开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开发与利用。促进三产融合,“融”出的是产业整体竞争力和内在活力。米仓村成倍增长的村集体收入、源源不断的游客等,都是其三产融合成效的印证。
这也给“同类型”乡村带来可复制的经验:全力做好“农业+”文章,注重农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利用二三产业优势,延长产业链条,让农村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劳作变体验,让农业真正“跳出农业”“超越农业”,推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呈现全新局面。
【撰文】周柳妤
【图片】米仓村提供
【制图】区瑞香
◎相关阅读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