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日医疗回暖,是什么吸引“跨海求医”?丨出海新机

南方产业智库
+订阅

赴日医疗签证数量上升、医学体检预约排队时间拉长⋯⋯新冠疫情之后,海外就医市场正在复苏,日本国际医疗服务推进组织MEJ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4月—2023年3月期间在40家日本国际医院(JIH)就诊的国际患者就达到749例,一半以上来自中国。哪些人群会出海就医?日本吸引国际患者的优势是什么?近日,南方+记者走访日本东京一带多家医疗机构及中介组织,寻访背后的“推手”。

现象

赴日治病和体检均在复苏

30岁的刘洋(化名)来自中国西部一个小县城。前年单位体检发现肝囊肿时她并未在意,一年后检查发现囊肿在变大。2023年9月,刘洋被确诊为肝内胆管细胞癌,已经出现淋巴结转移。尽管接受了4个疗程的靶向+免疫+化疗,但收效甚微,转辗北京、南京多家三甲医院,医生均判断不具备手术条件。绝望之余,刘洋的父亲在飞机上无意间看到海外医疗的广告,便力荐刘洋出国寻找希望。最终刘洋选择飞赴日本求医。幸运的是,今年1月,刘洋在日本一家医院成功实施了肿瘤切除手术,并回到国内进一步辅助治疗。

“手术至今已经4个月,我现在身体明显感觉到好转。”回到家乡的刘洋在视频中告诉记者。在日本的就诊体验,让刘洋颇为感慨。“第一次问诊长达一个小时,日本医生很有耐心。手术前,医生也详细解释了手术的方案、手术过程、风险等等。国内医疗资源紧张,医患很难有充分的沟通时间。”异域就医并未让刘洋出现预想中的危机。“日本的文字基本能看懂,跟医院的沟通有中介提供的翻译全程陪同。”最后,包括国内治疗费用在内,刘洋总共花费了100万元人民币,其中重疾险赔付了60万。

距离近、性价比高,加上日本擅长治疗的癌症种类跟亚洲人高发癌肿吻合,日本正在成为美国之外第二热门的“看病圣地”。新冠疫情让海外就医一度陷入低谷,疫情之后,这一市场正在复苏。像刘洋这样选择赴日本治疗癌症的中国患者不在少数。

虎之门医院的化疗间,配备了小电视

虎之门医院的化疗间,配备了小电视

位于东京市中心的虎之门医院,毗邻皇居、国会议事堂和首相官邸,是日本国家公务员共济组合联合会的核心医院。地势之便,这家医院的外国患者(含在日外国人)2023年创下1116人的历史新高,其中中国患者占到1/3,其次是美国和韩国籍患者。中国患者中通过医疗签证前来就诊的,主要集中在直肠癌、结肠癌、胃癌和肝癌等病种。

日本国际医疗服务推进组织MEJ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在40家接收国际患者的日本国际医院(JIH)中,中国患者占比超过50%,其次是越南患者,占比达到30%,并且就诊数量正在快速增长。

上述数字还仅仅是通过医疗签证进入日本就医的患者,并不包括以旅游方式到日本体检、做医美、抗衰老或其他医疗相关行为的人群。海外医疗中介机构盛诺一家的数据显示,2023年通过该机构赴日接收治疗的案例数已经恢复到疫情前水平,而体检人数也在快速回升,今年一季度该公司赴日体检的业务量已经超过去年整年。

日本的体检以精细化闻名,疫情后健康意识觉醒的市民,更愿意在旅游的同时附加一场医学体检。中国人李东(化名)连续两年在东京医科齿科大学医院做了肠镜检查。“国内习惯用麻醉剂让患者睡着后做肠镜,但在这里我全程清醒,只有轻微的不适。”

东京医科齿科大学医院正门

东京医科齿科大学医院正门

东京医科齿科大学是日本唯一一所医疗系综合大学,开设有医学部和齿学部,在QS世界大学排名榜分列日本前三和第一。东京医科齿科大学医院作为附属医院,也是日本年接诊患者人数最多的国立大学附属医院。该院体检中心副主任冈本师告诉记者,医院的体检中心一天只能接待2名外籍人士,部分体检项目由专科医生来做检查和指导。与日本一般体检报告10—15页不同的是,该院的体检报告长达50页,内容非常详尽。尽管如此,东京医科齿科大学医院每年也有四五十名中国人慕名前来体检。

在环东京旅游胜地神奈川县,日本最大医疗集团德洲会的旗舰医院——湘南镰仓综合医院,尽管距离东京有近两小时的车程,每年仍有大量前来就医和体检的国际人士。据医院国际部提供的数据,2023年在该院就医和体检的外国人(含在日生活的和专程赴日的)总数超过1000人。

分析

海外就医为何有吸引力?

与旅游观光客不同,选择去日本治疗癌症的患者,更多是在国内求医无果后,出国寻找“最后一根稻草”,当然这根“稻草”越近越好,价格的考量通常只能排第三。

MEJ上述针对40家医院的统计数据显示,一半的患者赴日就医是因为癌症,消化科、放射科等成为主要就医科室。

日本癌研有明医院国际关系办公室主任伊藤宽伦介绍,2023年医院治疗了637名国际患者,其中中国患者431人,占比接近68%,这一数量也基本恢复到了疫情前的水平。按病种来看,消化系统的癌症如胃癌、大肠癌以及泌尿系统的癌症患者居多。

位于东京羽田机场附近的癌研有明医院,是日本癌症研究会(简称“癌研”)的附属医院,癌症治疗长年排名日本第一,这里也是接收国际癌症患者最多的日本医院。

癌研有明医院内景

癌研有明医院内景

布部创也医生是癌研有明医院消化中心胃外科部长,他指出,得益于日本体检的普及,日本60%—70%的胃癌确诊时处于早期,这也是日本胃癌5年生存率可以接近80%的主要原因。相比较而言,中国北上广等城市,早期胃癌诊断率不到30%,西部地区这一比例更是低于20%。

治疗过将近30名中国患者的布部创也经常来往中国交流,他表示,就手术的水平而言,中国有很多经验丰富的医生,与日本医生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总体而言,日本医疗在癌症的诊断治疗方面严格遵照标准的指南,中国在标准化、规范化治疗方面仍有差距,这也意味着不同医生的判断会不同,有的患者使用的化疗药物组合,没有足够的循证医学数据支撑。而另一方面,中国患者及家属非常希望对病情有详细的了解。因此在日本治疗时,医院会制作说明小册子,请国际部协助医生一起解释病情,手术前也要告知治疗的详尽流程等细节。

记者探访时发现,与人满为患的国内三甲医院相比,日本医院的安静和有序令人印象深刻。例如挂号后会拿到一个呼叫器,患者可以随意走动,轮到时,呼叫器会发出声音提醒患者,院内也听不到此起彼伏呼叫名字的广播声。针对化疗患者,院内有各种价位的假发和头巾供选择,帮助患者度过掉发期的痛苦。

“很多时候日本医生的治疗方案跟中国医生并没有差别,但在治疗规范上、化疗副作用的处理上,日本有一整套完整的应对体系,提升患者的治疗体验和效果。”湘南镰仓综合医院副院长下山来指出。

在费用方面,针对海外患者的收费标准通常是日本患者费用的200%-300%。以癌研有明医院为例,国际患者的治疗费用平均在60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27万元左右),但根据病情不同,区间可以在200万元—1800万日元之间。而东京虎之门医院则针对国际患者按照300%的比例收取费用,以结肠癌为例,平均治疗费用550万日元,直肠癌则是680万日元。

不过,多家日本医院一致表示,只接收经过认证的海外医疗中介公司转介的患者,不接受个人患者的预约。“我们需要患者在来日本前将之前的诊断治疗信息汇集给日本医生,并通过远程视频会诊等方式,以判断患者赴日治疗是否能够获益,所以即便是个人直接联系医院咨询,我们也会转介给中介公司跟进,以保证治疗的质量。”伊藤宽伦介绍。

变化

医疗国际化从保守走向开放

“日本医院其实相当保守,一开始愿意接受国际患者的医院并不多。”盛诺一家副总经理赵建勇告诉记者。是什么推动日本医院的开放?从中介机构角度,或许是屡次碰壁之后的不断协调和沟通,打通了日本市场的通路。

“开拓日本医疗市场,是客户给我们提的需求,最早的产品还是客户帮我们设计的。”赵建勇介绍,日本医疗市场的增长很快超出他们的预期,尤其是高端精细医疗体检业务。“我们日本分公司现在有7名全职员工,另外还有20多名兼职的翻译和陪诊人员。”赵建勇告诉记者,出国看病的主流方向仍是美国,业务量占比超过2/3,但日本市场的业务占比在显著增长。“我们搭建了具备专利的全球医院医生数据库,让医院、医生和病人可以相匹配。”赵建勇指出,赴海外就医的患者体验良好,很大程度上是这些医院和医生已经经过筛选和甄别,尤其对于医生,除了学术水平、临床经验,是否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为国际患者服务的意愿也非常重要。

从更高维度来说,日本希望从医疗国际化市场掘金,或是更大的推手。

MEJ理事长涩谷健司介绍,日本政府把医疗健康产业作为日本经济成长战略的支柱,而成立于2013年的MEJ正是推进医疗健康国际化的核心组织之一,核心工作就是面向接收国际患者的日本医院和赴日就医中介机构开展认证,并制作相关指南。

据悉,面向日本医院的国际患者医疗服务认证有两种:一种是JMIP认证,由日本厚生劳动省主导,主要针对在日外国人的医疗需求,目前有68家;另一种即JIH认证,由日本经济产业省旗下的MEJ来负责,要求医院必须提供翻译、多语言标识等支援,满足赴日医疗的患者,目前有44家医院经过认证。

湘南镰仓综合医院质子治疗机

湘南镰仓综合医院质子治疗机

而在赴日就医中介机构认证方面,目前全日本共有6家经过认证和准认证的中介机构。对于中介机构的认证条件相当严格,例如每年需要接受150名以上来日患者,其中120名以上是需要治疗的患者;必须在日本有身元担保资格;获得至少3家JIH认证医院推荐等。

“国际患者在经过认证的医疗机构就医,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可以找MEJ的专门咨询窗口请求介入调查。”涩谷健司同时提到,除了上述经过认证的医疗机构,日本还有不少接收国际患者的诊所处于无人规管的境况。“对于这种自由诊疗模式,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患者的利益很难保证,也希望患者在选择时充分考虑。”

在涩谷健司看来,日本医疗国际化进展与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相比并不快。从人数估算来看,日本一年大约有2万—3万国际患者,新加坡这一数字是50万,韩国是50万,马来西亚甚至达到120万,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跟日本没有大力推进医疗国际化有关。

“我们将原因归纳为三方面,一是很多日本医疗机构仍不习惯接受国际患者,认为负担比较大;二是国际患者中晚期患者偏多,医院更希望有更多早期患者前来就诊;三是仅限于医疗机构参与远远不足,未来希望温泉疗养和健康饮食等也能参与进来。”

“亚洲老龄化速度非常快,日本率先进入老龄化国家,有很多经验可供借鉴,比如介护保险等。我们希望把医疗国际化培养成一个产业,特别是亚洲各国之间的交流非常重要。”涩谷健司认为,目前日本发展医疗国际化的条件已经具备,未来有效利用这些条件,可以让医疗产业发展成日本经济的一大亮点。

而多家日本医院也指出,日本少子老龄化的现状,也推动医院开始接收考虑国际患者,拓展国际业务,这也算是一种未雨绸缪。

“医疗国际化是世界潮流,我们医院现在包括在日外国人在内的国际患者比例已经达到5%,未来希望这个数字更加上升,助力医院成为一家国际性的医院。”虎之门医院院长门胁孝表示。

记者手记

推动医疗国际化,中国可借鉴日本经验

南方+记者探访NT公司在亚洲落地的第一台硼中子治疗机。

南方+记者探访NT公司在亚洲落地的第一台硼中子治疗机。

正如日本医生所说,医疗国际化是世界性潮流。无论是医疗技术还是创新药械,天然具备跨国基因,承担为全人类健康谋福利的使命。

日本是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拥有发达的制药工业、生物技术和医疗器械工业。在世界四大湾区中,东京大湾区以“产业湾区”闻名,这里不仅汇聚丰富的医疗资源,也集纳众多世界知名药企。日本推动医疗国际化的步伐虽迟但到,稳健的做法不失为后来者提供借鉴。

粤港澳大湾区在世界四大湾区中坐拥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先天之利,中医药发展特色优势得天独厚,万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正冉冉升起。“港澳药械通”等先行先试的市场包容度,不断增加的人口带来的增量市场,紧密联系港澳、东南亚带来的国际化发展优势,都将助力健康湾区蓝图徐徐绘就。推动医疗国际化,打造世界级医疗高地,是健康湾区不应错过的机遇。

大湾区的医疗机构尤其是民营医疗,应该释放出更多能量,以严谨求真的态度推动大湾区国际医疗样板的打造,未来可以吸引更多国际旅游医疗消费者,让大湾区真正实现健康湾区。

2024出海新机专题

【采写/摄影】南方+记者 严慧芳 发自东京

编辑 邵玉梅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