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5月,清远英德石牯塘镇联山瑶族村灵芝在壤中生长;在下太镇土茯苓种植基地,土茯苓逐渐生长,村民正等待收获时刻……
近年来,英德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契机,依托丰富的南岭生态资源优势,统筹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做强麻竹笋、油茶产业等优势产业,做优生态旅游、国家储备林、林下经济和中草药等新兴产业,培育森林康养、林业碳汇等新增长点,构建英德林业产业发展新格局,为“百千万工程”注入新动力。
乡贤返乡种植土茯苓带动就业
地处英德东南部的下太镇山林资源丰富,全镇山地总面积有22万亩,林木种类繁多,森林覆盖率73%,发展林下经济颇具优势。
“我在农村长大,从小就经常跟着长辈到山林里挖野生的土茯苓去市场售卖。在广东,土茯苓无论是作为药材还是食材,市场需求都非常大。”下太镇乡贤陆国泽表示,在经历过多次失败以后,他摸索出了一套种植土茯苓的成功经验,成功种植出成活率高、品质好的土茯苓。
英德下太镇乡贤陆国泽
2021年,陆国泽就决定回乡投资打造土茯苓种植项目。“土茯苓喜湿润的环境,种植的第一年尤为重要,种植的苗要嫩,下的底肥要足,泥土要够湿润。”陆国泽介绍,目前,基地种植土茯苓面积已达200余亩,种植区域拓展到下太社区坎山、长滩水、南尾咀、田螺塘等地。基地优先聘请周边的村民务工,每年带动流动就业人员约30名。
土茯苓全身都是宝,除根茎外,果子、藤蔓亦有较好的经济价值。基地土茯苓每亩种植成本约为1至2万元,亩产根茎近10吨,亩产值可达数万元甚至十几万元。
瑶族村林下经济多点开花
而位于英德市石牯塘镇西北部联山瑶族村,是英德市唯一一个少数民族行政村,森林面积有10.8万亩。近年来,该村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将生态资源转化为乡村振兴发展的强劲动力。
“前段时间下雨较多,现在灵芝刚长出菌盖,日常的巡护必不可少。” 近日,英德市石牯塘镇联山瑶族村党总支书记、村级林长吴乙明来到村后山灵芝种植基地,检查灵芝生长状况。
英德市石牯塘镇联山瑶族村党总支书记、村级林长吴乙明检查灵芝生长状况
依托丰富的林地资源,该村大力发展林下经济,70%以上的家庭种起了茶叶、竹笋、冬菇、灵芝、木耳等特色农产品。“2023年,我们与连樟农贸有限公司共建灵芝种植示范基地,由公司提供菌棒、技术,村里提供人工、土地等。”吴乙明表示,基地的灵芝是仿野生的,都是在户外种植,按照年产量1000斤计算,产值将超30万元。
无论是下太镇土茯苓种植项目,还是联山瑶族村灵芝种植基地,都是在英德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大背景下,深入实施绿美生态建设的成效之一。这不仅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群众增收,也进一步优化当地产业结构。
采写:钟履双 通讯员 英德市林长办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