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名单”贷款已达9350亿元,多家房企称项目融资有好转

南方+ 记者

近日,广州市第一批协调机制名单项目——番禺南浦村旧村改造复建安置项目获得了首笔增量贷款5000万元。自今年1月份,住建部、银保监会等联合发布《关于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通知》,指导各地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通过房地产项目“白名单”措施对房地产进行融资支持。截至5月16日,全国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已经建立了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商业银行审批通过了“白名单”项目贷款金额9350亿元。

相关监管部门表示,未来还要发布《关于进一步发挥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作用 满足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的通知》,建立健全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以城市为主体、以项目为中心,支持应续建项目融资和竣工交付。对于暂时不符合条件与标准的项目,督促有关各方加大整改力度,切实解决相应问题,使其符合“白名单”的项目条件和标准。

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指出,在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实过程中,各地还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是,申报的项目多,但是通过审批贷款的项目相对比较少。如部分债务违约企业等申报白名单项目数十个,但是通过贷款审批的项目数量较少。

其次,对未通过贷款审批的项目要研究整改及解决。对于暂不符合“白名单”条件的项目,要督促有关各方研究整改方案,解决未通过贷款审批项目的融资问题。

整体来看,多家广州房地产民营企业均表示,目前在房地产协调白名单机制的积极推动下,项目端融资有了积极的好转迹象,尤其是纳入白名单项目,各银行在政策支持下审批和投放有了一些突破,推动了项目建设。但也有企业指出,其他非银行融资,如债券发行、保险融资等依然受市场及行业影响,仍存在较大困难。

南方+记者采访到一家广州本土房地产民营企业,该企业有若干项目在“白名单”中。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各金融机构对房地产行业仍持有非常谨慎的态度,融资准入筛选严格,尤其是民营房企,甚至有部分金融机构对房地产行业处于一刀切不准入的情况,房地产行业的困局短期内较难有明显好转。

刘水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地方政府、房地产企业、金融机构要在风险控制与支持房企融资之间寻求平衡,要各尽其责。首先,地方政府要完善融资协调机制。地方政府要承担属地责任,推动住建、金融管理、公安、自然资源等协同配合,要强化‘推送-反馈’的工作闭环,解决未通过贷款审批项目的融资问题。健全房地产项目“白名单”制度,使更多项目进入白名单。建立白名单推送机制常态化运行,推动后续批次“白名单”项目融资落地,持续对房地产项目融资给予支持。其次,金融机构加快放款速度,使审批的贷款资金尽快落实到项目。金融机构要进一步落实“尽职免责”,提高贷款发放积极性,能贷尽贷。加强贷款资金封闭管理,严防信贷资金被挪用于购地或其他投资。最后,房地产企业要积极申报项目入围名单,对所获得的资金要专款专用,用于审批项目建设,不能挪用资金。

南方+记者 柴亚娟

编辑 邵玉梅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