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珠宝灵魂,他用微米级镶嵌技术征服市场 | 问答·百千万⑤

南方+ 记者

05:44

成就珠宝灵魂,他用微米级镶嵌技术征服市场 | 问答·百千万⑤

闪耀的钻石,内敛的珍珠,流光溢彩的宝石……这些璀璨光华在人们的指间、颈间绽放光华,引人间拥趸无数。

珠宝虽美,但你知道吗,成就珠宝的镶嵌技术才是珠宝的灵魂。通过不同的镶嵌工艺,最大程度呈现宝石的美感和魅力,一块天然的宝石才可以登堂入室,成为优雅高级的艺术品。巧夺天工的珠宝镶嵌技术甚至可以让珠宝价值翻倍。

珠宝加工技术可以有多强?我们走进第二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以下简称“国赛”)珠宝加工金牌获得者、深圳技师学院珠宝首饰专业教师黄苑斌的人生故事看一看。

黄苑斌参赛照片。受访者供图

黄苑斌参赛照片。受访者供图

镶嵌精确到微米级

镶嵌是不是就是把石头放上去?用胶水粘合固定就好?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珠宝加工的玄妙很难体验得到。

“我们用1毫米的刀不是看上去有很多的划痕吗?如果是用0.5毫米的话,划痕没那么深,加工出来就更细一点……”走进深圳技师学院首饰数控编程的课室,黄苑斌有时在电脑前操作演示,有时则穿梭在课室中,帮助学生答疑解惑。

结束了一天的课程后,黄苑斌又来到校内的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坐在专属的操作台前开始了他的“功课”——利用业余时间不断磨练珠宝加工技术,为参加竞赛做好训练和“热身”。

“珠宝镶嵌工艺,简单来说,就是将宝石和金属相结合,用各种固定的方法将宝石固定在托架上。” 黄苑斌边解释边给记者演示。锉、锯、焊,切割、打磨、镶嵌……钻石、珠宝等原料小且珍贵,因此一次次反复的练习,要保证精确到微米之间,让最后呈现的作品绝对完美。

轨道镶工艺。陈锴进 摄

轨道镶工艺。陈锴进 摄

“从设计图纸到成品,几毫米的微小误差,都可能导致作品的失败。”在黄苑斌眼中,珠宝加工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它不仅考验加工师傅的熟练程度,更考验人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参加比赛的要求比日常业务要求更严格。”说起参加国赛的经历,黄苑斌戏称堪比技术技能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很多人都身怀绝技,都想比出好成绩,那就不能放过任何一个扣分点。”

黄苑斌告诉记者,国赛的评分标准很严苛,有一百多项指标,其中误差部分每一项要控制在0.02毫米才有可能拿满分,相当于只有一根头发丝那么细。

黄苑斌参加国赛时的同款作品。受访者供图

黄苑斌参加国赛时的同款作品。受访者供图

“现在大家越来越关注工艺,好的加工能让宝石的价值翻倍。”黄苑斌解释说,珠宝加工不仅仅是一场技术竞赛,更是对加工师傅综合技能的全面考验,“对图纸的理解、尺寸的精准把握至关重要。”

15年极高的精确度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黄苑斌终于拿下了国赛珠宝加工组的金牌。这是对他过去15年最大的褒奖。

黄苑斌拿下了国赛珠宝加工组的金牌。受访者供图

黄苑斌拿下了国赛珠宝加工组的金牌。受访者供图

乡下娃闯进珠宝业

但是,黄苑斌进入这个行业,却是个偶然。

“我是个农村娃,在入行之前,珠宝基本没有出现过在我的世界里。”生在河源,长在河源,黄苑斌坦言自己见过的最值钱的珠宝也就是阿妈的金耳环。

明明和珠宝相隔在两个世界,怎么会进入这个行业?黄苑斌这样说:“不是我选择了珠宝专业,而是珠宝专业选择了我。”

原来黄苑斌与珠宝专业的缘分,始于深圳对口帮扶河源。其中有一项政策,可以资助一些困难家庭学生就读职业技术学校。 “当时对口帮扶的专业仅有珠宝这一项。大家都不了解珠宝专业是什么,家人还以为我去学养猪了。”提起当年的误打误撞,黄苑斌很是感慨。

2007年,离开老家河源,黄苑斌进入深圳技师学院就读珠宝专业。“当时只是想着有学上就很好了,没想到这一坚持就是15年。”就读期间,黄苑斌不仅学习了珠宝设计的整个流程,更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技能。学习的过程虽然很苦,黄苑斌一直告诉自己,“只要肯努力奋斗,别人行的,自己也能行”。

黄苑斌正在授课。陈锴进 摄

黄苑斌正在授课。陈锴进 摄

学成之后,黄苑斌在企业短暂任职过一段时间。但感恩于自己的成长经历,2014年,他选择回到深圳技师学院担任一名老师,将自己的丰富经验传授给更多的学生。在他的手上,也逐渐培养出更多在海内外技能竞赛中崭露头角的珠宝行业高级技能人才。

从不认识珠宝的“小白”成长为行业的高技能人才,从学生到老师,黄苑斌用技能拥抱珠宝行业,打磨出属于自己的璀璨人生。黄苑斌的经历也激励着更多的学生通过职业技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珠宝作为传统产业,人才缺口大、产业升级快,我希望能在未来为珠宝行业培养更多高级技能人才。”黄苑斌期待地说。

对话

南方+记者:作为技能界的“全运会”,您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上获的是什么项目的金奖?这个金奖的要求有多苛刻?

黄苑斌:我获得的金牌是珠宝加工国赛金奖。可以这样说,它的评分点细致到100多个点,最低的就是尺寸要求,可能就你跟头发丝那么小,只有0.02毫米。

南方+记者:珠宝加工和传统手工艺中的雕刻艺术有没有异曲同工之妙?

黄苑斌:珠宝加工与传统的木雕、牙雕等是有共同点的,都需要精雕细琢、要一点点去雕刻。在珠宝加工里面,雕花等技术和传统手工艺中的雕刻艺术是有类似的方向。因为它们的材质不一样,所以使用的工具有区别。珠宝加工的是金银,它的硬度比较高,错误的成本比较高,这就要求师傅的技能要更娴熟。

南方+记者:人工智能时代,您觉得珠宝加工会不会被机器人取代?

黄苑斌:珠宝行业里也提出了“工业4.0”“智能制造”等概念,有些工艺它已经是慢慢迭代,但是没有完全替代。我们课堂上刚好讲的就是数控雕刻,电脑上绘图的刀路可以直接加工成品,但机器加工出来之后还需要依靠手工。因为珠宝行业是传统行业,离不开手工去把控产品质量,而且用手工做出来可能会比机器更灵动。

【策划】陈戈

【统筹】毕式明 汤凯锋 赵文君 魏金锋 李娇

【出镜/脚本/采写】南方+记者 魏钰

【摄影/摄像/剪辑】南方+记者 陈锴进(除署名外)

【联动】曾南希 王嘉豪

【设计】区洁莹


编辑 伍欣莎
校对 肖海燕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