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博会,看这些梅州元素如何“圈粉”

南方日报 南方+

“比想象中热闹、精彩”“已经迫不及待地期待下一届文博会了”……历时5天,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下称“深圳文博会”)于5月27日闭幕,来自梅州的参展商意犹未尽。

二十正青春。历经20年发展的深圳文博会,始终引领文化发展风气之先。

广东汉剧受邀在深圳文博会广东馆表演。

广东汉剧受邀在深圳文博会广东馆表演。

本届深圳文博会,梅州组织了来自全市各县(市、区)的33家展商,拿出“压箱底”的1000余件展品参展,涵盖客家非遗、客家文创、客家手信、文旅产业等多个领域,以别具一格的“客家味”“绿美味”“非遗味”“文创味”亮相,在这场文化盛宴中展示了非凡的韵味,也在这个创新舞台上绽放了独特的光彩。

人气高

老朋友新面孔“有颜又有料”

5月23日,深圳文博会开幕。当天下午正式面向公众开放后,梅州馆的人气持续增长。

梅州馆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创新展(13号馆),以“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全力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为主题,全面展示深厚的文化底蕴、产业资源和蓬勃的发展活力。

5月25日,展会进入公众开放日的第三天。正值周末,梅州馆的人气骤增。

梅州展馆热闹非凡。

梅州展馆热闹非凡。

“今年的文博会对比往届阵容更加庞大,感觉走进了文化大观园。今天人流量明显多了,不少市民游客都开启了‘买买买’模式。”第六次参展的徐缪芳在现场忙碌不停,此次他们带来的手工艺品以销售为主,包括根雕、木雕、石雕等数十种产品。而第十六次参展的创意金山文化产业园,此次则带来了上百种工艺美术品和文创产品。

每届深圳文博会,既有“老朋友”如约而至,也有“新朋友”闪亮登场,朋友圈不断扩大,梅州馆也不例外。

此次梅州共组织了来自全市各县(市、区)的33家展商、1000余件展品参展,涵盖客家非遗、客家文创、客家手信、文旅产业等多个领域。记者了解到,今年有数十家首次亮相深圳文博会的企业。

“这是什么东西?好可爱!”“噢,是茶宠,遇热水会变色。”在梅州馆的非遗手信区域,一个个精致小巧的金柚茶宠整齐摆放着,受到好评。

据设计者黄树金介绍,这款产品的外表形状圆润饱满,泡茶时热水淋润后由绿色转成金黄,过程恰似金柚成熟的过程,凸显梅州是“中国金柚之乡”。“这是金柚文化和茶文化碰撞擦出的火花,观众对它的喜爱,让我更有信心创作出更好的产品。”

来自深圳的文创企业参展商对梅州馆的文创产品赞赏有加。“这次我也是过来学习的,独具客家特色的文创产品让我眼前一亮。我觉得一件文创产品,仅有颜值还不够,关键是要有内涵。因为游客购买的不仅是商品本身,还有它背后承载的情感和回忆,期待有更多客家文化能融入文创产品中。”陈先生说。

作为深圳文博会的“新面孔”,来自五华县的长乐烧酒、丰顺县的马山茶、梅江区的金柚衍生品、梅州广电“红培”品牌项目等,此次也收获了一批“粉丝”。

“第一次参展没想到那么火热,展会第三天梅酒就已经卖完了。因为带的产品不多,大家都在线上下单。”长乐烧酒参展商何兴说。

客味浓

非遗加持文创“好玩又好用”

客韵悠长,是梅州馆在深圳文博会上给人留下的最深刻印象之一。

这种韵味,从梅州馆的布设上便可领略一二。据主办方负责人介绍,梅州展馆设计灵感来源于客家围龙屋和客家建筑的独特元素,整体结构造型更具有代表性,让观众进一步了解梅州的厚重人文和多元文化。

环顾四周,梅州展馆以独有的舞台展演区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观看。只见舞台展演区不断滚动播放梅州宣传片,引起观众对客家文化的兴趣。现场更有精彩的梅州非遗大秀让观众一睹客家非遗的风采,连连拍手叫好。

独具客家风韵的表演吸引市民游客驻足观看。

独具客家风韵的表演吸引市民游客驻足观看。

“老远就被音乐吸引过来了,第一次看广东汉剧,非常有意思,文化底蕴很浓厚。”来自新疆的栾瑾颖意犹未尽地表示,有机会将到梅州旅游,实地感受客家文化。

深圳文博会开幕首日,由梅州市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演员陈晨光、邓碧霞带来的《喜事好运滚滚来》《客家之恋》《客家迎客来》以及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演员曾洁乐、郭君豪、张敏带来的《扈家庄》《百里奚认妻》等节目,让观众近距离感受到了梅州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我感觉进入了一个文化盛宴,能在这样一个大平台表演广东汉剧,感到非常自豪。”郭君豪是第一次参加深圳文博会,他说,近年来广东汉剧院带着好戏到各地巡演,收获了一片赞誉。希望这次通过文博会把客家传统文化广东汉剧送出国门,让更多人认识自己美丽的家乡梅州。

“广东汉剧和客家山歌的腔调很有韵味,而带有广东汉剧元素的文创产品还有年轻人喜欢的卡通形象,能让背井离乡的人感受到家乡的温暖和文化精神寄托,让年轻人不忘传统。”和朋友一道来逛馆的温惠竹直言,有机会一定到梅州走走看看。

馆外余音萦绕,馆内产品展销区“客味”十足。

梅州馆突出动静结合,产品展销区汇集了彩书、文旅、木雕、石雕、根雕、蛋雕、中式首饰、创意围龙茶具(客家茶具)、硅胶制品、《福柚》精致摆件、客家茶等文创精品。

参展商刘锐君把“创意围龙茶具(客家茶具)”带到展馆,将客家标志性建筑“围龙屋”的形状与客家人的“迁徙图”以及“(亻+厓)”“客”字等镌刻于茶具上,客商和市民都表示“客家味很浓”。

现场还有木雕挂屏作品《梅花端得种梅州》、石雕摆件作品《梅州八贤》等,与展馆的客家建筑装修风格相互呼应,为梅州馆增添了几分客家韵味。

新意足

文化融入科技“吸睛又吸金”

“这是茶宠吗?好可爱,我要买!”

“来两个声控小夜灯,买回去给小朋友。”

围龙茶具、金柚茶宠、足球小夜灯、广东汉剧文创……本届文博会,梅州文创企业带来一系列融合客家元素与现代科技的产品,既有“颜值”又有“内涵”,多家展商在现场拿到了订单。

5月24日,深圳文博会进入第二天,尽管阴雨绵绵,却阻挡不了客商和游客前来洽谈、参观的热情。

梅州文创产品让不少观众爱不释手。

梅州文创产品让不少观众爱不释手。

在梅州馆的展柜上,成排的小小“金柚”,足球造型的夜灯、水杯,埔寨火龙等文创产品琳琅满目。

梅州是“足球之乡”,五华是世界球王李惠堂的故乡,作为来自五华本土的企业,梅州市诺华实业有限公司结合足球之乡的美誉,生产制作了系列足球文创产品。“这是我们第三次参展,希望借助文博会的平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同时以文会友,以展招商,达成合作。”梅州市诺华实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丁信信表示。

“这个足球造型的声控小夜灯,很实用,颜值又高。”来自广西北海的客商陈刚了解了梅州市诺华实业有限公司的文创产品后,立马下单。“梅州的足球很有名,这家企业把足球元素变成文创产品,而且款式多,对水杯、钥匙扣和硅胶灯,都挺感兴趣的。”陈刚说。

丁信信告诉记者,这两天她发出了很多名片,也收到了全国各地的“好友添加申请”,颇有收获。目前公司与不少深圳企业达成合作意向,为他们的IP形象代工硅胶产品。

“你看这个广东汉剧的冰箱贴真有意思,既可爱又有国风韵味,我很喜欢。”来自新疆的温惠竹与同行的朋友分享起来。

温惠竹告诉记者,她的奶奶是梅州人,时常听奶奶提起梅州,但一直没有机会到奶奶家乡看看。此次恰逢深圳文博会,特意来逛梅州馆,被满眼新意的文创产品吸引了。

据了解,此次梅州馆展示了由嘉应学院林风眠美术学院师生创作的埔寨火龙和广东汉剧文创产品,打造独具客家特色的IP形象,巧妙地将文化元素和现代审美相结合,包括冰箱贴、钥匙扣、杯垫、杯具、扇子、抱枕等,吸引不少观众的目光。

该学院副院长杨帅告诉记者,他们所有的设计理念和灵感均来自客家文化,涵盖客家非遗、客家产品、客家美食等,所有的生产制作材料也是在梅州完成,希望把这种客家的风,吹得更“潮”更远。

从金柚茶宠到广东汉剧、埔寨火龙文创产品,再到客家元素的茶具、木雕等作品,它们“圈粉”的秘诀是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现代科技的融合。

■相关

客家地区展馆如何互学共鉴

5月26日,第二十届文博会进入公众开放日的第四天。正值周末,现场迎来观展热潮,梅州展馆的人气明显增长,来自各地的市民游客、在外地的梅州乡亲热情逛馆,一睹客家文化的魅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同样是客家人分布地、拥有客家文化,如何打造地方文化IP?如何更好地将文化元素融入到文创产品中?在文旅融合方面有何合作方向?记者就此走访并采访了河源展馆、惠州展馆和寻乌展馆。

观众在梅州展馆开启“买买买”模式。

观众在梅州展馆开启“买买买”模式。

关键词:文化IP

本届深圳文博会上,河源展馆在梅州展馆的隔壁。还未走进河源展馆,就被入口的“源萌龙”“源态龙”等文创手办吸引了眼球,这是河源本土企业以恐龙蛋化石为原型开发的IP形象。

河源展馆参展商郭庆武介绍,今年企业以“源态龙”为基础,联名生产了水杯、文具、冰箱贴、抱枕等系列文创展品,受到市民游客青睐,销量可观。

“能让游客买单的一定是当地搬不走的东西、当地带不走的文化,比如河源的万绿湖、恐龙蛋等,梅州打造文创产品也可从这个方向入手,选取当地最亮眼最特别的内容进行产品打造。”郭庆武长期研究客家文化,他认为,从全国来看,真正用客家文化来设计生产的东西很少,梅州和河源一衣带水,届时可以抱团取暖,一起把客家文化发扬光大。

关键词:文旅融合

步入惠州馆,“山海惠州 惠民之州”四个红色大字映入眼帘。该馆以“罗浮山下四时春”为主题,分设“打造中国滑板之都”滑板互动体验区,以郭师傅月饼、罗浮山百草油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卖场区,罗浮山下四时春主题展示区,文体产品综合展示区。

“今年的惠州馆以‘科技’‘融合’为关键词,为四面开口的开放式布局,体现了惠州市山海兼有、运动之城、多彩非遗的发展理念。”惠州展团负责人杨霞介绍。

谈及对梅州的印象,杨霞说是个好地方。“梅州是客家人的聚集地,客家文化、足球文化、美食文化等很出名,去过梅州旅游,山清水秀好地方。”杨霞说,梅州靠山、惠州靠海,两地山海联动,在文旅融合板块可以碰撞出火花。

杨霞建议,以客家文化为两地的连接点,从梅州溯源客家文化这条线延伸到惠州滨海之行,既有差异化又有相同点,在食住行方面打造旅游线路。

关键词:红色文化

“我对梅州非常熟悉,家人朋友都有在梅州生活工作,寻乌与梅州是相近相亲的。”寻乌展团负责人范虹薇聊起梅州很是熟悉。

记者在寻乌展馆看到,“东江源头 大美寻乌”八个大字悬挂在寻乌展馆上方,馆内通过“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这句著名论断不断延伸挖掘,设计制作了红色文化的学习用具、日用品、伴手礼、衣服、陶瓷等文创产品。

“参观群体对我们的‘一馆七址’旋转灯和《寻乌调查》《反对本本主义》精品套装非常感兴趣,销售情况都还不错。”范虹薇表示,梅州和寻乌在地域、文化、语言等方面非常接近,特别是在红色文化方面,梅州也可以以红色文化为元素,例如三河坝战役、九月来信等,打造相关文创产品。

来源 南方日报、南方+

文/图:记者 汪思婷

编辑 马吉池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