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治疗专区环境十分舒适!”“真的闻不到艾灸气味了!”“等待治疗的时间比以前缩短了!”……为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最近,番禺区第五人民医院(下称“区五院”)康复科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多举措提升科室服务能力,得到患者的广泛好评,让市民群众共享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成果。
为患者进行康复治疗
延伸舒心服务的“深度”
重新改造后的康复科让人眼前一亮,整个科室以暖色调为主,给人一种家的舒适感。该科室在功能区域布局、服务功能和服务流程等方面都体现人性化理念,如功能区域有明确分区,设有针灸推拿治疗区、高频治疗仪设备治疗区、艾灸治疗区、盆底康复治疗区及肢体功能康复运动区,各个治疗区内都根据实际需求设有窗帘保障患者诊疗的私密性。科室内墙上还挂有康复训练运动指引,可以让患者学习到相关的康复保健知识。
据了解,番禺区五院康复科成立于2003年,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集专业治疗颈肩腰腿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和脑卒中康复、盆底康复、运动康复的综合科室,颈肩腰腿痛专科、针灸推拿专科、脑卒中康复专科、产后和盆底康复专科等四大亚专科齐头并进。目前,该科室配有内热针导热仪、盆底康复治疗仪、电脑中频、颈椎牵引机、腰椎牵引机、中药熏蒸仪、冲击波、运动康复治疗仪等先进康复设备,可开展包括肌筋膜触发点、银质(内热)针、宫氏脑针、小圆针、小针刀、意大利肌筋膜CC点技术、火针、火龙罐、埋线、小儿推拿、穴位敷贴、割治疗法、中药调理等高新医疗技术。
一直以来,区五院康复科都十分关注患者就医体验,在得知个别患者无法接受中药熏蒸的气味时,专门设置治疗专区。该科室医师林忆诗告诉记者,以前中频、针刺、艾灸等疗法都在一个区域完成,一些习惯了清新空气的患者对中药熏蒸的气味难以接受,甚至将这种气味与“二手烟”相提并论,对此有较大的情绪反应。为此,该科室专门设置治疗专区,让进行中药熏蒸的患者在隔间内完成治疗。治疗专区内具有良好的通风和保温的功能,有效减少气味的外溢,为患者创造了一个更为舒心的治疗环境,患者满意度明显提升。
提升诊疗服务的“温度”
区五院康复科不仅重视患者的临床疗效,还注重医生水平的提高,每周都会开展科室学习交流会议。同时,还开展新技术的学习和推广,重视多种疗法的结合,多管齐下促进患者疾病康复,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感。
一位41岁男性患者因右肘关节疼痛达5个月之久,于今年1月14日来到该院康复科就诊。接诊医师林忆诗为患者完成了细致的检查,明确诊断为右肱骨外上髁炎。随后,为患者制定了个性化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局部针刀治疗以及局部药物封闭治疗。治疗结束后,林忆诗耐心地为患者进行局部肌肉拉伸,并告知患者如何锻炼相关的臂部肌肉。三个多月后,患者反馈称,虽然当时治疗结束后匆匆离开,但自我感觉在针刀治疗后,当天便感觉局部疼痛有所改善,之后按照医生的建议坚持上臂的哑铃锻炼,最终让原本长达5个月的疼痛彻底痊愈。患者对此十分满意,并高度评价林忆诗精湛的医术和耐心的态度。
拓展防治服务的“宽度”
林忆诗介绍,康复科的多种疾病均有相应的自我康复锻炼,以促进患者的疼痛改善及功能恢复。一般患者在当次就诊后,医生都会耐心告知饮食、生活调护和锻炼方面的注意事项,以此帮助患者提升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为进一步拓展康复科普教育的宽度,区五院康复科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性举措,结合现代社交媒体平台,将康复科普知识传递给更多有需要的患者。据悉,康复科主任鲁俊东率先开设了抖音账号、微信视频号,在两个社交平台上均发布了常见疾病如颈椎病、腰痛、膝关节病、肥胖的科学减肥方法的科普和自我锻炼方法。另外,区五院康复科还在该院公众号上发表了多篇文章宣传各类中医养生、自我锻炼方法等,力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读者了解康复的重要性,掌握自我管理的技能,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维护健康。康复科也因积极投稿,在2022年、2023年连续获得区五院院内宣传优秀组织的荣誉。
此外,番禺区五院康复科还定期面向群众开设公开课、作专题演讲,为患者及家属普及康复运动训练的重要性及实施细则,为番禺区市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文/图:番禺融媒记者 潘晓均 通讯员 樊锐照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