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万众瞩目之下,荔枝之乡、中国荔枝第一镇高州市根子镇的白糖罂全面上市,作为白糖罂荔枝的主要产区和最优产区,根子白糖罂以一如既往的好品质,赢得了好市场。“政府统筹,果商唱戏,果农跟着鼓与吹,全镇上下团结一心,全产业链发力,做好荔枝产销工作,助力产业发展、果农增收。”根子镇党委书记裴婉君说。
提信心
跑好营销“第一棒”
“加强荔枝采摘前后的管理,保障荔枝鲜果卖出好价”“统一包装、统一价格、统一行动,大家同向发力、同题共答”“积极参与茂名‘信’字号公用品牌建设,推动根子品牌打造”“加快达成科学共识,为荔枝产业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4月底,在根子镇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交流会上,业内专家、种植户、销售商讨论的场面热火朝天。
“根子镇的荔枝5月初就开始成熟,到5月中下旬大量上市,谋篇布局要抓早抓先,提早谋划、提前部署,才能抢鲜又抢先。”裴婉君表示,为此,在荔枝成熟季即将到来之际,根子镇就召开季前碰面会具体部署,提振果农信心,理清思路明方向,推动各项准备工作紧密有序,全力备战即将开启的荔枝鲜果季。
“这次交流会是一场及时雨,对解决果农急难愁盼问题大有帮助,我提出的打假问题,得到了反映,也学习到各位专家、种植户以及电商大户的宝贵经验。”高州市盛农种养专业合作社社长邱广明说,通过交流会,他收集到许多好的经验和好的做法,受益匪浅。
通过召开交流会,把行家里手、销售能手、参谋助手聚集在一起,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收集果农往年在荔枝购销出现的难点堵点21个,逐一记录、逐一解决,及时解决12个,为今年荔枝季主动开局奠定扎实基础。
不早摘
严把品质关
自从荔枝季到来,根子镇柏桥大坝村种植大户张炳芬一家忙得不亦乐乎,全家齐齐上阵,经过采摘、分拣、包装,一箱箱早熟的优质白糖罂被打包好,为消费者送上夏天的第一口尝鲜甜蜜。
“早在5月15日,白糖罂田头收购价就卖到了20多块,我们果农看到这个价格,心中激动万分,还有不少收购商前来咨询,但未到最适合吃的时候,我们也耐住性子,坚持不早摘、不抢市。”张炳芬说,他还发动周边果农,共同恪守荔枝成熟采摘标准。
“根子荔枝品质好是出了名的,靓货从来不愁卖,政府帮忙打出了品牌,我们更要用心经营,坚守品质。”张炳芬说出了根子果农的心声。
在荔枝季上市前,为了让消费者能够吃上口感最佳、味道鲜甜的荔枝,保障荔枝品质,根子镇发出倡议书,开展“不早摘,不抢市”宣传活动,根子荔枝产业链党支部组织72名党员专业户联合800多名荔枝种植能手,对全镇的荔枝园进行巡逻,严厉打击早摘行为,为果农把好上市前的最后一道关卡。
“根子镇有浮山岭形成的‘小气候’、独有的红硃石土壤以及成熟的栽培技术,种植出来的荔枝保持了健康原生态的品质,根子荔枝先后荣获国家、省级相关荣誉称号12个,白糖罂荔枝是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家绿色食品,我们根子镇的荔枝特别受市场的欢迎,坚持不早摘、不抢市,以质取胜,我们多年的坚持擦亮了根子荔枝品牌。”裴婉君说。
助销售
专员服务优化营商环境
柏桥村、元坝村是根子镇最大的荔枝村,一年一度的“荔枝圩”集市热闹不已。天不亮,果农就将摘好的荔枝送到村里的采购点,车来车往、人来人往,元坝大道上好不热闹。
“不仅仅是本地荔枝,每年茂南区、电白区乃至阳江市的大量优质荔枝都流向根子,进行鲜销或加工。”柏桥村党总支书记何清说,每年都有外地优质的荔枝通过柏桥农创园走向全国各地。
因此,“荔枝圩”里不时可以看到一群“蓝马甲”,他们穿梭在村道和收购点之间,维持交通秩序,倡导文明通行,确保往来购销商畅通无阻。
为了让本地的荔农、外来的客商购销活动顺利运转,根子镇党委、政府多渠道发力优化营商环境。一方面,成立治安维护队,在贡园、柏桥农创园等重要点位和重要路口安排镇派出所、综合行政执法队、村干部、交通劝导员、网格员值班值守,全天候开展秩序维护和服务工作。另一方面,联合市场监督管理所对各个购销联系点、收购商以及销售点巡逻,确保规范经营、文明销售、秤平斗满,大力营造“客商宽心、荔农满意”的营商环境。
同时,根子镇积极创新思路,成立政务服务队,依托产业链党支部“荔农吹哨、链条响应、部门报到”机制,通过8项举措助力荔枝购销:指导荔农做好荔枝管理,做好产业链配套建设,开展系列展销活动,深化荔枝定制,推动全民电商,编印荔枝采购指南,共享信息、渠道和配套设施,保底收购荔枝,安排专人负责协调各级各部门,针对性做好外来购销商的服务和需求保障工作,助力购、销两旺。
在根子镇柏桥村、元坝村、茅坡村等荔枝专业村的种植园内,饱满鲜红的荔枝挂满树梢,让人望之心喜、垂涎欲滴。5月20日,第一批次白糖罂熟了,刚上市,好果卖到了20多块,购销市场火热。“荔枝圩”的各个收购点里,挤满了排队等候收购的果农,荔枝分拣、装箱、发货等,一片繁忙景象。如今,一个礼拜过去了,当地荔枝电商收购价仍然维持高位11元至12元一斤,与往年持平,略有提升,果农幸福地忙着摘果、卖果,全镇上下热火朝天、喜气盈盈。
【撰文】邱茜 通讯员 陈小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