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合集
#当医学与人文相遇
▲2024年5月20日,健康报刊发中山一院新文化建设实践文章《用好“新文化”,激发创新活力与发展动力》
文丨骆腾 彭福祥
文化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是医院的魂与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创建于1910年,前身为广东公医学堂附设公医院,历经百余年发展,逐步形成以“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为核心的文化精神。
近年来,中山一院把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与当下医院文化建设具体实践进行有机衔接,不断丰富医院文化建设内涵,激发医院文化活力与创新力,让新文化力量推动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百姓健康需求。
“双融双促”,塑造服务品牌
医院坚持和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全面领导,成立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党的领导融入现代医院治理各环节。
医院党委专题研究工作实施方案,以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为抓手,明确医院发展目标和路径,创新管理MDT(多部门集中讨论解决问题),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优化健全运营管理体系,培养和激励人才,筑牢医院事业发展的基础。
围绕“强基层”的工作目标,医院党委按照“把支部建在专科上”的工作思路,对全院党支部架构进行优化调整,党建工作覆盖所有科室。同时实施“双带头人”制度,临床教职工党支部书记100%具有高级职称,92%兼任科室负责人或科区护长,在党建和学术上起到领头雁作用,带动党建和业务水平双提升。
医院着力推动党建业务“双融双促”,塑造服务品牌。重症医学科教职工党支部打造“温暖ICU”,推出“TEA时间”暖心服务,让每个患者每天都可以看到家属。手术麻醉中心教职工第一党支部通过“蓝帽子”亮身份做表率,在帽子上绣上医护人员的名字和岗位,让手术患者更放心。超声医学科教职工党支部架起沟通“健康桥”,制订消融患者支持计划,举办在线公益讲座及线上义诊活动,让患者更安心。心血管教职工第二党支部连续20年定期组织专家服务团下乡义诊,累计服务患者数万人。
医院党委还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通过常态长效帮扶共建、医联体建设、“造血式”帮扶等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近五年来派出超过20支应急医疗队执行国家紧急医疗救援任务,接力援助新疆、西藏,同时与福建三明、广东揭阳、广西南宁、贵州贵安合作共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打造了具有中山一院特色的基层帮扶服务品牌。
丰富内涵,助力精神传承
近年来,医院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医院党委设立了医院文化建设委员会,文化建设成为党委和行政年度工作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多年探索实践,医院逐步构建了包括医训、院徽、院歌、院史、文化宣传片、院史画册、愿景目标以及制度文化在内的一套完整的文化体系。
医院把传承弘扬院史文化作为文化建设的重点。五年来先后组织策划了“柯麟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百位老专家杏林往事”“杏林同创院史文化长廊”“党建引领,文化铸魂——医院发展经验谈”“老病案的故事”“医学传奇”等系列院史文化建设与宣传项目,编印院史文化著作20多部,策划大型文化主题展3个,丰富拓展了医院的文化内涵。
与此同时,让医学与人文相互朗照,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培养具有人文素养和创新思维的卓越医师,是新时期医院新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中山大学建校100周年之际,医院党委联合中山大学人文学部打造“当医学与人文相遇——医学人文明珠讲坛”,邀请人文领域著名专家学者与医务人员共话医学人文,打造具有中山一院特色的“医学人文”品牌活动。
近年来,医院还充分利用医师节、护士节、教师节,以及医院迎春晚会、开学第一课、研究生毕业典礼等重要节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医院文化建设活动,让员工在文化活动中感受到医院精神的传承,增强医务人员的职业荣誉感、使命感和归属感,点燃全体员工干事创业的热情。
立体传播,引领健康风尚
围绕建设世界一流国家医学中心的目标,医院从大健康大卫生理念出发,高度重视健康促进和健康普及工作,从培育健康新文化的高度,积极倡导健康管理新理念、构建健康传播新矩阵、引领健康公益新风尚。
第一,倡导健康管理新理念。医院党委把健康促进工作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积极引导医务人员和社会大众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医院每年将各党支部、科室开展健康科普活动和科普宣传情况纳入考核,激发党支部和科室参与健康科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医院党委宣传部联合健康管理中心、健康教育部等多部门,组建了一个包括临床专家、护理专家在内的400多人的科普专家库,常态化开展健康宣教工作。
第二,构建健康传播新矩阵。医院充分利用34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近百个特色专科资源,构建“官方—科室—专家”三级自媒体平台科普矩阵,通过“大号带小号、小号带专家”形式建立联动宣传机制,组织各学科专家围绕百姓关心的健康话题,先后策划了“70年·70位名医”“医万个为什么”“妙手仁心”“百医百答”等大型系列科普宣传项目,推出高品质原创科普作品700多个。医院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健康促进年度优秀医院。
与此同时,医院加强与媒体的联系合作,策划打造权威性高、影响力强的优质科普内容,近5年累计在各大媒体发表健康科普作品1.2万多个。医院还集合200多位名医名家出版科普著作若干,实现了医学知识普及的项目化、成果化和品牌化。
医院宣传部牵头成立的大健康传播中心入选中国科协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广东省科普协会“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中国康复医学会“科普示范基地”、中华护理学会“全国护理科普基地”也落户中山一院。场馆和基地建设增强了科普的体验感和互动性,促进了医学知识的传播。
第三,引领健康公益新风尚。聚焦当前威胁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医院实施特色健康普及行动,组织专家“进边疆、进基层、进校园”,为医务人员和社会大众“送技术、送科普、送温暖”,让健康知识普及更有针对性、覆盖面更广。
医院成立健康教育部负责常态性开展健康科普讲座,通过延续性护理服务为特殊群体提供上门宣教服务,每年组织近百名专科骨干力量,面向糖尿病、喉癌、乳腺癌、大肠癌、肾癌患者举办联谊、健康宣教和义诊活动。
未来,医院将继续秉承“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的核心文化精神,培育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新文化,引领疑难重症救治、引领医学发展方向、引领医学人才培养、引领社会服务提升。(作者分别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办公室副主任、党委宣传部主任)
来源:健康报
初审:章智琦
审核:梁嘉韵
终审:彭福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