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半夜就睡不着,开始emo!为啥现在的学生开始抑郁?

健康广东
+订阅

一到毕业季、高考季

或是升学季、开学季

不少学生开始焦虑起来

有的变得迷茫,觉得压力大

心情低落

有的茶不思饭不想

甚至半夜还睡不着

......

孩子如果这种状态久了

家长们一定要警惕

抑郁症的发生!

近年来

心理疾病年轻化、低龄化

正成为一个趋势

这不是矫情

不是“作业太少了闲的”

他们是真的病了

↓↓↓

小鹏(化名)是一名19岁的大二学生,由于各种原因,被班级甚至自己宿舍的同学“孤立”,他十分烦恼。时间一久,小鹏开始郁郁寡欢,食欲不佳,悲观消极

是什么让小鹏和自己的同龄人在相处中产生了距离?

“我内心有些矛盾,既渴望被同学接纳,又自感在同学里面沉稳成熟、见多识广,不屑于与一般同学打成一片。”小鹏说。

小鹏坦言,自己交友的标准,是“将同学们塑造成为能够达到与我交友的标准和境界后,再与其深入交往”

这种认知歪曲,使小鹏愈来愈被同学排斥,从而产生抑郁情绪

其实类似小鹏这样的案例有不少,甚至有一些学生因此失眠严重↓

目前,抑郁症正呈现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

据了解,在中国科学院发布的心理健康蓝皮书《2022年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报告》中,对近8万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发现抑郁和焦虑风险的检出率分别大约是21.48%和45.28%

专家表示,从年龄阶段上来讲,大学生处于成年早期,是抑郁症的高发阶段。此外,大学生抑郁症的识别率和就诊率仍然较低,社会、学校以及家庭对罹患抑郁症大学生的应对和关注也需要更加科学和合理。

1、更高的要求

部分大学生自我要求高,他越是向上,想要达成目标的难度就越高,一旦遇到挫折或失败,就会感到沮丧和失落。

2、过大的压力

随着时代的进步,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就业等面临着更大的压力,长期的压力和紧张状态会导致大学生的身心疲惫

3、缺乏社交支持

忽略人际关系建立,一旦遭遇挫折时,内心的痛苦无处倾诉,无法正确的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缺乏社交支持会使大学生感到孤独和无助。

4、家庭因素

家庭氛围的不和谐、父母离异、亲人去世等家庭因素会对大学生的心理造成严重影响。

5、生理因素

神经递质的不平衡、内分泌失调等生理因素会影响大学生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自我探究法

当你发现自己存在自我否定和自我怀疑的问题时,可以试着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为什么我会这样想?是什么导致了这种想法的产生?

我的想法是否真实可信?是否有证据来支持我的想法?

我能否从不同角度来看待问题?是否有其他可能的解释?

通过对自己的思想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你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想法和情绪,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自我肯定法

这种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不断地夸自己,或者让自己获得成就感,例如:记录下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可以是外貌、性格、能力等方面的优点。也可以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并实现它

正念写作

正念写作可以帮助人们缓解压力、减轻负面情绪。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进行:

创建安静的环境→找到一个主题→开始写作→倾听内心的声音→深度反思→持续练习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生理状态也会显著地影响心理状态,因此饮食、运动、睡眠等生活习惯对于心理健康也有重要的影响。比如保持健康的饮食,适度的运动和良好的睡眠习惯,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身体健康,提高心理素质,减少自我否定和精神内耗。

注意:一般出现心理问题时,同样伴有一些症状表现:饮食、睡眠出现异常,注意力、记忆力、学习状态、社交等方面出现反常等,这些都可能是心理问题的表现,需要家长和老师格外注意,及时和他们进行沟通,了解背后的原因,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5月25日

是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

“5·25”是“我爱我”的谐音

意为关爱自我的心理成长和健康

让我们科学应对 

一起拥抱心理健康吧

视频:谢瑞萍

来源:大河健康报、科普中国、人民日报等

编辑:方洪秀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