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全国示范性职教集团,构建校企育人共同体|莞职教高质量发展③

教育莞家
+订阅

【编者按】

东莞以制造业立市,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始终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作为“人才强市”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推动产业链、人才链、教育链协同发展、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具有东莞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

以现场工程师培养为切入口推动全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今年东莞10所公办中职学校均开设“现场工程师专班”,联合重点企业培养一批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现场工程师,为打造大湾区先进制造新高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

值今年职教活动周来临之际,南方+特别推出“莞职教高质量发展”栏目,梳理近年来东莞职教发展成效以及在现场工程师培养中学校的先期探索,通过真实的案例和故事,展现莞职教在深度对接产业、技术中,不断革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每一名职教学生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公布了2023年产教融合专业合作建设优秀案例入围名单。其中由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下称“机电学校”)刘志伟、李志强、曹建华三位老师申报的产教融合案例《以全国示范性职教集团为引领,服务东莞长安模具重镇发展》,在与全国高校、企业的PK中表现优异,获得全国二等奖,也是东莞市唯一获此奖项的学校。

本次申报的获奖案例依托机电学校牵头成立的东莞市模具(国际)职业教育集团,围绕协同育人模式,破解模具产业需求侧和中职学校供给侧协同育人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难点,最终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典型经验和做法。

实行集团化办学是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和办学模式的创新,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长期以来,依托职教集团(联盟),东莞推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人才需求、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深度对接与融合。到目前为止,东莞已成立16个职业教育集团(联盟),覆盖全产业链、辐射区域产业发展。

资源互补

形成互联共赢的职业教育联盟

模具产业被称为“工业之母”,是基础工业和引擎产业,是先进制造体系的重要标志。东莞模具产业起步早、基础好,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全国重要的模具产业集聚地。

2013年11月,位于中国机械五金模具名镇——长安镇的机电学校,依托东莞市模具产业背景以及地理位置优势,按照“政校企合作、专业性联盟、产教研结合、国际化发展”的思路,在东莞市教育局主导下,由学校牵头,联合本地模具龙头企业组成东莞市首家职业教育集团——东莞市模具(国际)职业教育集团。

东莞市模具(国际)职业教育集团组织架构图

成立以来,东莞市模具(国际)职业教育集团在政府、行业、企业的关心关怀和大力支持下,以《集团章程》为共同准则,牢牢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等国家发展战略,以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为宗旨,精准对接区域经济发展及基础设施产业人才需求,形成了以理事会为中心,以秘书处为桥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资源共享为纽带的职教集团化办学模式,构建以章程为引领,以制度为规范、以项目为载体的实体运行机制。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东莞市模具(国际)职业教育集团经历了由“校级—省级—国家级”的发展历程。2018年入选省示范性职教集团建设单位,2021年入选全国第二批示范性职教集团(联盟)培育单位,这也是全省唯二、东莞唯一入围的中职学校牵头组建的职教集团。

今年1月,东莞市模具(国际)职业教育集团通过省教育厅验收,被正式确定为省示范职业教育集团

目前,该职教集团拥有优质会员单位150余家,包括大中专院校18余所、行业协会8个、上市公司等优质企业120余家,在广东乃至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吸引了16所大中专院校前来学习。

集团成员单位之间按照互惠自愿的原则,在设施设备、技术信息、实训基地、岗前岗后培训、技能鉴定、技术开发、产教研合作和毕业生就业、教师实践锻炼和企业工程师聘任兼职教师等方面进行资源互补,形成了互联共赢的职业教育联盟。

学生在精密模具制造车间学习

多措并举

全方位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也是推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以东莞市模具(国际)职业教育集团为依托,机电学校构建校企协同育人大平台,全方位开展产教融合及校企合作,促进“三教”改革,打造区域职教发展新高地,同时引入大师名匠,组建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区域发展。

具体来看,机电学校建立了由企业和大中专院校会员单位技术骨干、专家学者组成的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学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从顶层设计层面优化学校人才培养方向和路径,促进专业人才培养与产业技术和人才需求深度对接。

学生在精密模具实训中心学习

与此同时,学校先后引入广东创世纪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隆凯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市端品精密电子有限公司等区域龙头企业,在模具制造技术高水平专业群联合开办企业订单班、开展项目化教学、联合编写校本教材和活页式教材、共建校企教师教学团队、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就在今年1月,机电学校联合东莞市模具(国际)职业教育集团、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长安分局、东莞市长安镇技能人才服务协会,举办了2024届毕业生实习就业供需见面会,现场提供了近2000个优质实习岗位。据统计,超过400名毕业生在现场与用人单位初步达成就业意向。

今年1月,机电学校联合东莞市模具(国际)职业教育集团等举行2024届毕业生实习就业供需见面会

产业学院也是学校培养多元化人才的平台,对于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具有重要而积极的意义。以产业学院深化产教融合,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机电学校与广东日信高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探索共建日信产业学院,走出一条面向地方、服务产业、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之路。

日信产业学院签约仪式

聚焦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机电学校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全面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为政行企校协同推进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统筹】王慧

【撰文】李玲 黄婷

图片素材来源东莞市教育局、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

编辑 毛敏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