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会二十岁,有什么变化?

南方+

本文收录于专辑#南方读+#

5月23日,第二十届文博会在深圳开门迎客,以文会友。

和首届相比,如今的文博会已然实现蝶变——

本届文博会上,来自60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家海外展商纷至沓来,全国31个省区市及港澳台地区连续15年全部参展,多达12万件文化产品集中展出,展览规模、展商数量和海外参展商、采购商数量均创历届之最。

走过二十载的文博会,伴随广东乃至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年代,早已告别最初的稚嫩,成长为如今的“中国文化第一展”。

“新”意更多

文博二十载,各项数据屡创新高的同时,新的技术成果也不断涌现。

人工智能无疑是今年最热辣滚烫的话题。从ChatGPT到Sora,从文本到视频……具有颠覆性体质的硬核科技,一直都在标记着时代的新刻度。

未来已来,无“新”不欢,“百模大战”也在文博会上演。

广东展区首次设立“大模型产业应用厅”,集中展示了广东8个具有代表性的大模型,如目前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文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鹏城・脑海”;电力行业首个自主研发、自主可控的大模型“南方电网大瓦特”等。在元象科技展位,“数字人”李白化身全能旅行智能导游,不仅能为你规划旅游行程,还能撰写游记、吟诗作赋。

大模型产业应用厅现场,一个由球形显示屏构成的巨型机械眼高悬半空。南方+记者 朱洪波 摄

大模型产业应用厅现场,一个由球形显示屏构成的巨型机械眼高悬半空。南方+记者 朱洪波 摄

各路压箱底的绝活,也在此悉数“开箱”。

在宁夏展区,为了重现西夏陵的历史,现场特别设置了VR体验舱,只需佩戴一副VR眼镜,千年历史便可一秒穿越;在四川展区,正门的“四川造”XR超高清显示屏很“吸睛”,解锁了三星堆考古挖掘全过程的沉浸式体验;在辽宁展区,高达4米的“大型机甲龙王”惊艳亮相,这款仿生互动人型机甲集合了人工智能和电子控制技术,除了能挥手、眨眼,还能和游客聊天、互动,展现“社牛”本性……

当“文艺范”邂逅“科技感”,不得不说,这样的文博会确实“太会了”。

另一边,中华传统文化也正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从“汉服热”到“博物馆热”,近年来越来越多年轻人又被创意文创“圈粉”。文博会首次设立“文创中国”专题展区,是本届展会的“展眼”。

在展区内,来自故宫文创、景德钰青等颇具代表性文创机构齐聚一堂,带来超300件文创产品,流量达人、带货大V接连做客现场直播间,文博会礼物展区人头攒动,纷纷抢购“伴手礼”。

5月23日,观众在第二十届文博会现场选购汉字文创产品。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5月23日,观众在第二十届文博会现场选购汉字文创产品。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非遗·老字号·工艺美术展”现场同样热闹非凡,众多国家级非遗项目惊艳亮相,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在中国剪影艺术代表人物刘期培的剪刀下,只需短短十几秒,一个逼真的侧影便“应纸而生”,引发现场欢呼。

在首次设立的非遗美食展区,天水麻辣烫、五芳斋粽子、澳门西洋牛油糕、德州扒鸡等来自五湖四海的非遗美食,让现场“色香味俱全”。

文博会是文化的盛宴,也是创新的舞台。“文化+科技”“文化+创意”等新路径,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让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更强劲。

走得更远

本届文博会上,西门女子英歌队带来的英歌舞巡馆表演,瞬间点燃了现场的热情。

南方+记者 张梓望、梁钜聪、姚志豪、许舒智、仇敏业、鲁力、朱洪波 摄

南方+记者 张梓望、梁钜聪、姚志豪、许舒智、仇敏业、鲁力、朱洪波 摄

今年春节期间,英歌不仅再次“出圈”,还顺利“出海”,在英国伦敦、泰国曼谷等地,以“炸街式”的表演吸引了无数目光,将英歌舞的独特魅力传播至世界各地。

英歌舞是我国文化出海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以网文、网剧、网游为代表的新载体,被称为文化出海“新三样”,它们在全球刮起“中国风”,让世界听懂“中国话”。

从数据上看,国内网文出海市场规模已超过40亿元,海外访问用户约2.3亿,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及地区;《庆余年2》正在迪士尼旗下流媒体平台同步热播,当时第一季大热出圈后,迪士尼就抢先预购了第二季的海外独家发行权;米哈游旗下的网游“原神”被译制成14种语言版本,全球玩家数突破3亿,还登上7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游戏畅销榜榜首。就连最近让我国网友们直呼“上头”的短剧,如今也俘获了一大批海外观众。

随着“新三样”出海乘风破浪,编织着文化的经纬,我们和世界似乎没有了时差。

本届文博会全新推出的影视·出版·版权·游戏电竞展,首次设立游戏电竞展区,王者荣耀争霸赛、超人气coser、二次元宅舞在这个专属的舞台大展身手。以阅文集团、雅文传媒、米哈游、微游互娱等为代表的文化“新三样”相关企业集体亮相,他们带着自己的产品和技术,分享经验,互相交流,以期中华文化既能“出海”,亦能“入心”,赢得海外用户的青睐。

“朋友圈”更大

在中华文化不断走出国门的同时,也吸引了一大批国外优秀文化进入中国。今年,来自60个国家和地区的302家海外展商线上线下参展,来自108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余名海外专业观众线上线下参会、洽谈订货。

“一带一路·国际馆”的参展国家也从2015年的14个增加至2024年的60个。目前,文博会的合作代理机构遍布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展商和采购商来自108个国家和地区。

首次设立的国际文化贸易展上充满异域风情,各个展台前客商云集,交易兴旺,还有不少外国展商用中文“带货”。

01:08

用中文“带货” 你们很哇塞~

在中国西班牙贸易协会的展台,众多西班牙本土画家和当地华人艺术家的优秀作品一一展出。捷克水晶、日本陶瓷、蒙古国皮工艺、土耳其琉璃等全球顶尖文创琳琅满目。全球规模最大的出版行业展会——德国法兰克福书展也首次携特色图书亮相。

在国际展区,一位印度展商带着他刚创立的定制服装品牌来寻找“伯乐”,他的服饰结合了印度传统工艺和中国人穿衣风格偏好,现场一件用印度布料制作的中式旗袍很是抢眼。

“在历届文博会上,我们公司都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成绩。”一位连续十年参加文博会的老挝漫画家兼作家说。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在与文博会同期举行的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上,作家、学者、演艺名人、行业翘楚济济一堂,畅所欲言。

“历史机遇就在面前”,霍启刚在论坛上表示大湾区应发挥区域优势,共同推动文化出海。

凭借越剧《新龙门客栈》一跃成为戏曲“顶流”的演员陈丽君在论坛上为戏曲“出圈”出谋划策。“要让‘经典’流行起来,就需要想方设法打破大众的观赏壁垒,勇于创新、打破边界。”她说。

观众在第二十届文博会现场观看越剧表演。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观众在第二十届文博会现场观看越剧表演。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一届又一届精彩纷呈的文博会背后,是广东以及全国蓬勃向上、飞速发展的文化产业,是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仍在焕发新机的中华文化,是多种思想不断碰撞、多样文化相互交融的新世界。

通过这一扇扇洞开的“世界之窗”,我们能统观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百花竞放、美美与共,更能感受到文化所带来的强大能量,推动中国走向世界,也让世界读懂中国。

【撰文】话题研究员 陈明诗 高维

【策划】张哲 尤立川

编辑 辜继漫
校对 肖海燕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