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出萎缩性胃炎,会演变成“癌”不?医生建议定期复查

东莞市寮步医院
+订阅

    近日,东莞的詹先生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东莞医院(东莞市寮步医院)做了个胃镜,看到报告后忧心忡忡。

    原来,报告上写着“萎缩性胃炎”几个字。詹先生上网一查,提示可能是癌前征兆,被吓得不轻。

 ▲詹先生的胃镜报告

    他随后拿着胃镜报告,找到寮步医院消化内科的李永锋医生咨询,一上来就问自己会不会得癌。

    

    李永锋医生并没有急着解答詹先生的疑问,而是在看到报告单,详细询问病史后,给詹先生安排了“13碳尿素呼气试验”

    结果显示,导致詹先生萎缩性胃炎的罪魁祸首是:幽门螺旋杆菌

 ▲报告提示詹先生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在确认完病因后,李永锋医生这才告诉詹先生:“您这个病呀,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造成的,配合一定的药物治疗,按时三餐慢慢地就能够恢复。至于您说的癌,萎缩性胃炎甚至是肠化生有一定的癌变可能,但是癌变的过程比较漫长,癌变的几率也比较低,只要积极治疗病因,完全不用担心癌病的可能!”

    随后,李永锋医生为他开具了四联抗幽门螺旋杆菌方案,随着疑虑的消除,詹先生欣然接受并安心治疗。

那么,什么是萎缩性胃炎?

肠生化又是啥?

是否会致癌?

为啥好端端的会萎缩性胃炎?

别急,李永锋医生一一为大家解答

01

什么是萎缩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我们临床上的多发病和常见病,由多种病因导致,而我国人群中慢性胃炎的发病率达60%以上!

    我们平时常说的慢性胃炎通常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因为炎症病变比较表浅,所以又称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这是消化内科胃镜报告上最常见到的诊断。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胃的粘膜比较红润,看起来有种“厚厚”的感觉

    第二种就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当浅表性胃炎进一步进展,就成了萎缩性胃炎,表现为胃的粘膜萎缩变薄了,分泌消化液的腺体减少了。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粘膜红润现象减少,粘膜变薄

02

肠化生又是什么?

    萎缩性胃炎进一步进展就会出现肠化生,通俗的讲,肠化生就是肠子的粘膜长到胃里面去了!这是一种癌前病变!可分为轻、中、重度肠化生。当肠化生进一步进展又会出现异型增生,同样可分为轻、中、重度异型增生。

 ▲肠化生:胃粘膜变得凹凸不平,因为肠子的粘膜长到胃里面了

03

萎缩性胃炎是否致癌?

    前面已经说过,萎缩性胃炎甚至肠生化均有可能致癌,但从慢性胃炎到胃癌有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正常胃粘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轻度肠化生→中度肠化生→重度肠化生→轻度异型增生→中度异型增生→重度异型增生→胃癌。

    这个过程中,只要及时检查发现并对照致病主因积极治疗,基本不用担心癌变。

04

为什么会得萎缩性胃炎呢?

    慢性胃炎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常见的病因有以下几种:

    (一)幽门螺旋杆菌感染。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幽门螺旋杆菌定为I类致癌物。幽门螺旋杆菌在我国的感染率约56%,相当于每2个人中就有1个人感染!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约1%的病人最终会进展成胃癌!

    (二)胆汁反流。胆汁对胃粘膜有较强的损害作用,长期的胆汁反流可改变胃的局部环境,导致胃粘膜萎缩甚至出现肠化生。

    (三)免疫因素。部分病人因为自身免疫系统紊乱,产生“敌我不分”的现象,这种原因导致的胃炎称作自身免疫性胃炎,常伴有恶性贫血。

    (四)理化因素。长期饮用浓茶、咖啡、烈酒,吃过热、过冷或粗糙的食物,长期服用止痛药,都会反复导致胃粘膜损伤,同样会导致胃粘膜萎缩和肠化生。

05

萎缩性胃炎如何治疗?

目前的研究表明,根除病因,萎缩性胃炎和轻度的肠化生是可以逆转的!

    (一)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根除幽门螺旋杆菌不仅仅可以逆转萎缩性胃炎,同时也是胃癌的一级预防方法!

    (二)胃粘膜保护剂。磷酸铝凝胶、硫糖铝、铝碳酸镁、替普瑞酮等药物可加强胃粘膜的防御功能,促进胃粘膜修复。

    (三)胃粘膜营养药物。叶酸、维生素B12、微量元素硒等,可以增加胃粘膜细胞的营养,提高细胞再生能力,促进胃粘膜的更新。

    (四)中成药。摩罗丹、胃复春等中成药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萎缩性胃炎以及肠化生。

06

如何预防萎缩性胃炎?

    (一)成年人应积极检测并根除幽门螺旋杆菌。

    (二)改善生活习惯,调节作息,养成良好的饮食规律,戒烟限酒,清淡饮食,少吃腌制品。

(    三)不熬夜,适当运动,保持心情愉悦。

当然,最最最重要的是

一旦反复出现胃部不适

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必要时进行胃镜检查

并根据结果听从医生的治疗建议!

消化内科简介

    寮步医院消化内科不断壮大,现有消化内科医生8,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4名,研究生3名。消化内科负责消化内科专科门诊,内镜中心,消化内科病房等相关工作,能够处理消化内科常见疾病及疑难病例的诊疗。我科胃肠镜月平均检查700人次左右,内镜下手术150人次左右,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月均160人次。目前科室配备进口奥林巴斯CV-290内镜系统2套,超声内镜1套,爱尔博电刀系统1套

科室可开展内镜下检查及治疗有:

内镜下消化道早癌筛查;

经内镜下消化道异物取出;

经内镜下消化道粘膜切除术(EMR);

经内镜下消化道粘膜剥离术(ESD);

经内镜下隧道内镜切除术(STER);

经内镜下消化道肿物切除术(ESE);

胶囊内镜(准备开展);

经内镜下止血治疗;

食管静脉曲张套扎+组织胶注射硬化治疗;

经内镜下胃造瘘术(PEG);

经内镜下消化道狭窄扩张术;

经内镜下消化道狭窄支架置入术;

经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

经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EST);

经内镜下鼻胆管置入术(ENBD);

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

内镜下胆管结石碎石术;

经内镜下胆管支架置入术;

经内镜下鼻空肠营养管置入术;

透明帽辅助内痔硬化治疗(CAES);

经内镜下内痔套扎术;

超声内镜(EUS)。

专家介绍

杨小乔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

博士,主任医师

    学会任职:世界内镜协会消化内镜协会常务委员兼秘书、广东省抗癌协会内镜分会青年委员会常务委员。

    主要从事消化内科及消化内镜专业临床诊疗工作,擅长消化系统疾病的诊疗。特别是在消化道早期癌、息肉、消化道出血、消化道黏膜下肿物、胃食管反流病、贲门失迟缓症、消化道梗阻、内痔等疾病的内镜诊断及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在消化内镜四级高难度手术方面有较深造诣。

汪杰

消化内科副主任

副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

    学会任职: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医联体建设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东莞市消化内镜学会委员、《医学信息》杂志社编委会委员。

    曾在湖北省一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从事消化内科临床工作14年,不仅对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诊疗规范非常熟悉,对于消化专业的急危重症患者的治疗也具有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熟练掌握胃肠镜检查及内镜下治疗技术,如普通胃肠镜检查、无痛胃肠镜检查、智能染色内镜检查、胃肠镜下息肉切除术、EMR、ESD、EVL+EIS、超声内镜、ESE、CAES、ERCP、消化道肿瘤支架置入手术等。

杨清荣

消化内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学会任职: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消化及消化内镜分会委员、东莞市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委员、东莞市医学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危重病的诊断与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 如反流性食管炎,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道出血,功能性消化不良,急、慢性肠炎,肠易激综合征,胆囊炎,胰腺炎,脂肪肝,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熟练掌握胃肠镜检查术、胃肠息肉活检术、钳除术、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下止血术等技术。

    主持市级科研课题1项,参与市级科研课题多项,发表省级、国家级专业论文10多篇,参与编写专著1部。

卫双连

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

    学会任职:湖北省肠病医学临床研究中心县级医院消化道早癌筛查联盟常务委员、湖北省肝胆疾病学会委员、湖北省黄石市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黄石市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毕业于湖北医药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曾在湖北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从事消化专业临床工作近18年,曾在湖北同济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进修学习,熟练掌握消化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并对消化内科的急危重症及疑难杂症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熟练掌握消化内镜操作,如普通胃肠镜检查、无痛胃肠镜检查、蓝激光内镜、FICE、NBI、息肉切除、APC、EMR,内镜下取异物、内镜下止血等。

欢迎转发朋友圈

挂号流程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