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vlog|第一视角开“飞的”,探访大湾区低空经济头部企业

点解
+ 订阅

打“飞的”从深圳到广州,是怎样的体验?

在“空中的士出行”小程序下单,来到约定时间,一架eVTOL翩然而至。

钻进驾驶舱,你深切地感受到:人类低空飞行时代,真的来了。

操控面板启动、续航电量拉满,8支螺旋桨高速旋转。升空了!

行人、汽车、山坡、湖泊,大地上的物体不断缩小,目之所及环绕旷野天空,令人心跳加速的飞行体验充盈全身。

25分钟之后,“揽”小蛮腰呼啸而过,瞰珠江新城摩天楼群,在海心沙公园停机坪落脚,来段Citywalk。

若把时间往前推几年,在产品垂直赛道,很难有人相信,“大疆”无人机的放大版,还能用来载人飞行。

同样,在区域竞合发展,一直韬光养晦、潜心造“机”的粤港澳大湾区,早在纷繁复杂的经济大局中,把握脉动,抓住机遇,占得先机。

近日,广东出台低空经济重磅规划,支持广州、深圳、珠海等具备条件的城市,开通市内和城际低空客运航线,力争2026年基本形成广州、深圳、珠海三核联动、多点支撑、成片发展的低空经济产业布局。

大湾区低空“操盘手”,为何布局在广深?

发展低空经济,离不开两个关键点,一是有本土的相关企业,二是政策支持。

根据赛迪顾问发布的《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深圳和广州低空经济企业数量分列全国第一和第二位。广州、深圳、珠海等地已集聚全国30%以上低空经济企业,集聚了亿航智能、小鹏汇天、大疆、丰翼科技等全国头部企业,并创下多个全国第一。

我们走进制造端和运营端的两家头部企业——亿航智能、东部通航,带大家认识大湾区顶流“机师”。

现在,请系好安全带,驾机直上云端。

【脚本/采写/出镜】吴冠霖

【摄影/摄像】崔格僖 张令

【剪辑】崔格僖

【海报设计】招凤仪

【统筹】黎咏芝 高静宁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李菀瑄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暂无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