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被称为龙的传人,有深远、深厚的龙文化。除了封建王朝的天子是龙之外,是有所谓真龙天子。龙是中国汉民族的图腾,民间有丰富的龙崇拜,龙信仰。
日常生活中,不是用物都冠以 “龙”,诸如龙床、龙骨、龙衫、龙舟等;很多地方以“龙”名之,如龙江、龙洞、龙溪、龙池、龙地、龙尾等;人们更是以龙来赞美人文精神,如龙马精神、龙腾虎跃;日常事象有龙虎斗等等。这些无不体现龙的影响和地位。
龙舟就是龙船,人们建造龙舟,大多是用来比赛的,称为赛龙舟。潮汕人习惯称为扒龙舟、扒龙船。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一项普遍盛行、非常隆重、十分热闹的民间传统节俗活动。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这样讲,“我们都是看着龙舟赛长大的”。生长在潮汕的人,大部分人都看过扒龙舟这一节俗活动。
赛龙舟不仅在中国精彩纷呈,而且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东南亚、英国、加拿大、美国、法国等国家与地区,都举办了隆重的赛龙舟活动,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国际龙舟节。这国际龙舟节不仅在中国国内举办,而且在国外举办,如加拿大、英国等国家都举办过国家龙舟赛。广东顺德、南海、中山等地龙舟队每每在国际龙舟赛中斩获佳绩。
潮汕是中国的潮汕,潮汕也有丰富精彩、风情万种的龙舟民俗文化。
一、赛龙舟节俗活动的起源
对赛龙舟节俗活动的起源,历来各家说法不一。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纪念吴臣伍子胥尸沉钱塘江。一是越王勾践为报越国被灭之耻,借嬉水竞舟之名训练水军。一是纪念东汉孝女曹娥五月五日沉江寻父之说。最为权威、比较流传的是纪念楚国诗人屈原自溺汨罗江而死,《东周列国志》有载:“里人闻原自溺,争棹小舟,出以彩线,恐为蛟龙所撄食也。又龙舟竞渡之戏,亦因拯救屈原而起,至今自楚至吴,相沿成俗。”
编造故事来解释节日、节俗的由来——人类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为什么要在一个特定的日子过节?过节的时候为什么大家都按照一个模式活动?过节的时候为什么大家都如此热情、兴奋?这些都需要一个解释。最简单、生动、有趣的解释,就是编造一个故事。于是,几乎每一个节日的由来,每一个节俗的形成,背后都有美丽生动的故事在流传。节俗因有故事而更有文化,更具神秘感,更令人喜欢、着迷。赛龙舟民俗的由来,就有故事,因有故事而受到民众的喜爱,千百年来,生生不息,至今热闹非凡。
二、潮汕赛龙舟民俗文化
潮汕龙舟民俗文化主要构成包括龙舟建造、龙舟竞渡(扒龙船)、龙舟文化展览、龙舟文艺、龙舟民间故事、龙舟民间禁忌、龙舟文化交流研讨会、龙舟诗词、龙舟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等。当中以赛龙舟最著、为主。
潮汕扒龙舟诗歌有不少。兹择一首,以飨读者。
莺歌四起唱端阳,五彩镖旗水上扬;
竞渡风流千古载,承传文化图人强。
被列为汕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潮汕扒龙舟是金平区鮀江街道桥头社区“龙舟赛会”等。桥头社区自清朝起就享有“龙舟村”的美名,当地举行龙舟大赛至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每年农历四月廿八前后,桥头社区都会举办赛龙舟活动。在龙舟文化熏陶下长大的桥头村民,对龙舟都有着一种质朴深厚的情感。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幼儿少年,村里几乎所有的男子都会划龙舟。龙舟情结一代代延续传承,经久不衰。
今年5月1日,汕头市融媒集团与汕头市龙舟运动协会联合在澄海程洋岗举办“潮汕龙舟斗墟”活动。
潮汕最早有赛龙舟的时间,一般认为是明代。明代饶平人陈天资《东里志》就这样记载:五月五日“水乡竞渡,大城所结彩为龙舟,或以彩纸糊之,各扮故事。”
潮汕最有代表性的赛龙舟节俗活动是揭阳。《潮汕百科全书》有这样的记载:“龙舟为龙形的船,大小因地而异。潮汕地区的龙舟,以揭阳为代表”。
潮汕各个地区的龙舟中,不论规模和造形,揭阳的龙舟首屈一指。揭阳的龙舟,龙头高昂,龙尾高翘,龙身彩绘,形象逼真,雄伟美观。
潮安庵埠文里的杨应凯先生是建造龙舟著名工匠,潮汕地区近一半的传统龙舟都出自他手。澄海吕是第19代龙舟建造传人。
龙舟躯壳建成之后,就必须彩绘,彩绘让龙舟有了鲜活的灵魂。潮安金石的林泽鹏先生是龙舟彩绘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他的龙舟彩绘图案设计独特,色彩丰富、艳丽,内容丰富多彩,寓意吉祥。
据林泽鹏先生介绍,他彩绘龙舟,要以五方五土(五方东西南北中,五土金木水火土)色为主色,即青、红、黄、白、黑。没真正白、黑龙舟,白以白粉替代(浅蓝色)黑以乌粉代替(深紫色)。
林泽鹏先生彩绘的潮安龙舟,在彩色鳞片之上还要画上吉祥图案。龙舟全长21米分23个仓,前三仓位置要画赛龙夺锦、鲤鱼跃龙门、独占鳌头,龙门得画出三山六海一分地。古代没测绘仪,人们对地球了解认为山占百分之三十、海占百分之六十、平原占百分之十,龙门也得写成禹门为记念大禹治水之功,两边写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之吉祠。中间敲锣位置叫锣仓得画一只有翅膀之马叫彪,尾部即驶舵位置画一只凤凰,凤凰含了一卷书叫飞凤含书以示有文墨。合前面图案成龙马精神、龙凤呈祥之意,龙舟桡(桨)也要画龙、凤、马和写龙舟队名号。掌舵也要画龙、凤跟龙舟队字号。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每年也都有人造新龙舟,竞相比美彩绘内容传统加创新,色彩也用到萤光颜料使色彩更加鲜艳。
一艘完整的、参与竞赛的潮汕龙舟,一般由龙头、龙身、龙尾、船桡、铜锣、锣鼓组成。
潮汕扒龙舟的时间,一般在端午节前后,但不限于这个时间;一般是一年一次,最长的是十二年一次。
潮汕扒龙舟的地点,当然是江河湖,但也有在海、在陆地。
潮汕地区有韩江、榕江、练江、龙江、黄冈河五条河流,还有很多莲阳河、东里河等小河流,这些江河纵横交错,是潮汕各乡村扒龙舟的好去处。此外,各地的湖,也为各乡村扒龙舟的提供很好充足条件。因此,潮汕赛龙舟大部分乡村是在江河湖举行。
汕头因港而兴,有美丽的内海湾。2012年、2013年,汕头市政府在礐石海尝试性地举办了两次扒龙舟活动。濠江岗背村以及南澳也曾经在当地港湾举办过扒龙舟活动。
在陆地扒龙舟的,当属饶平所城扒旱龙舟。“游旱龙”活动,最早可追溯至明朝。由于历史上的所城镇是海防城堡,承担着抗击倭寇,防御海贼的军事任务。所城军民因地制宜,别出心裁地用竹片和竹篾作骨架,外面用厚纸板扎制和彩色纸粘糊成有头有尾的大龙舟,船里插着五彩旗帜和装载着绣球。每到端午佳节,所城的先民们选择在城内“游旱龙”。旱龙舟在城里的街中“游”动着,虽没有水域赛龙舟那样的激烈场面,但却很有地方特色。城里有七个社,每个社巡游一天,所以游旱龙舟活动就需七天时间,最热闹的是五月初五。旱龙舟游遍了“三街六巷”之后,彩旗盒绣球作为吉祥物被居民抢夺一空,意味着将吉祥带回家。各家各户的长辈妇女用钱纸卷香枝成一束,再用黑色纱线捆紧,在小孩背脊自上而下拂拭完毕,便将纸钱香枝束放进旱龙舟里,托旱龙舟载到城外烧掉,意涵送走邪气,祈求合家平安。
潮汕赛龙舟形式多种多样。除了传统的比赛方式外,还有一些创新的形式,如表演赛、友谊赛、夺标赛、锦标赛和计时赛等现代化的龙舟比赛。
潮汕赛龙舟规模有大小不一,一村一赛;即村一赛,也有几村合一赛的;规模较大的是潮汕三市、四市联合举办的赛龙舟文化活动。
澄海是潮汕著名龙舟之乡。2017年5月29日,澄海举办龙舟赛的有乡村东湖、东陇、樟林南社、东里东和、东里月窟、东里龙潭、东里大围、上华下陈、溪南大新村、上华王厝、上华横陇、上华渡头、上华蔡厝、莲下窖东、上华云乔、上华东林美、上华渡头等。
2008年6月7日,潮汕四市龙舟邀请赛在韩江潮州段广济桥边举行,汕头、汕尾、揭阳、潮州四市的22支龙舟600多名选手在雨中激烈比赛。
2017年5月30日下午,首届潮汕三市龙舟邀请赛在汕头绿梦生态园鸣锣开赛,来自潮汕三市的10支龙舟队将在环境优美的生态湖上展开竞逐,交流切磋。
2000—2003年3年疫情期间,与其他一些群体活动一样,赛龙舟活动被暂停。2023年开始,后疫情时代的潮汕赛龙舟活动得以恢复并越来越风光。
2023年6月18日,汕头农行杯龙舟展演活动在澄海区海明公园举办。6月24日,饶平“凤江杯”龙舟赛在黄冈河黄冈大桥至南门桥河段举行,黄冈镇霞东村、霞中村、霞西村、山霞村、南门社区、西门社区、河南社区、下市社区、楚巷社区等9支代表队、250多名运动员挥桨竞渡,展开激烈角逐。
潮汕扒龙舟文化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纪念性。端午节属于纪念性节日,就是纪念先贤,特别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端举办扒龙舟节俗活动,用以缅怀先烈、乡先贤、英雄,目的是获取精神力量。
2、竞技性。潮汕扒龙舟节俗是一种体育竞技活动,参赛的选手们劈波斩浪于江河中,个个争先恐后,奋力拼搏,百舸争流,争出个先与后,头与尾。
赛龙舟需要众人密切配合,一起划桨开大船,只有万众一心奔向前,才能最快到达终点。
3、娱乐性。娱乐是人们在紧张劳动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调适。生活不可能没有快乐,人们需要娱乐。潮汕人是“把一切变成庆祝的族群”。举办扒龙舟活动,既是对龙神的敬重,也是人神共乐的追求。
辛辛苦苦了一年的潮汕人,总是有意识地通过一定的渠道,选择有效的方式,促使自己在一定的时间放下手中的劳活,放松一下,宣泄一下,甚至放纵一下,喜闻乐见的民俗活动则是最佳的方式。
潮汕扒龙舟是一种娱乐活动、节庆活动。每每扒龙舟,整个村落老少出动,家家参与,热闹非凡,沉醉在欢乐的气氛中,还吸引四乡六里乡民看闹热。很多商家也会积极赞助某支龙舟队,寓意其能带来财运亨通。在潮汕地区,拿到冠军得龙舟队叫“夺标”,赞助的商家会好运连连,客源不断。
4、健康性。潮汕扒龙舟活动对于参赛选手来说,就是一次强身壮体,锻炼身体的好机会。它往往能够促进身体平衡力,增强体力。
潮汕扒龙舟活动对于参赛选手来说也是一次心理调适过程。成为选手,参与扒龙舟活动,本身就十分兴奋;在热热闹闹中竞赛,累中有乐,乐分大家,展现自己的风采,实现身心释放,个性张扬。
5、传承性。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传统的节日,全国各地都会举办赛龙舟活动。人们在这一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从而有效地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6、开放性。扒龙舟活动的举行,总是吸引四乡六里以及其他乡里,甚至外地人前来参观,海外华侨也会赶来观赏。来的客人越多,村民越体面,越满足,越自豪。扒龙舟活动具有明显的开放性。
7、侨乡特色。每每潮汕举办扒龙舟活动,不仅是本土乡村的参与,海外华侨积极参与,他们往往会出资出力。2008年潮汕四市龙舟邀请赛设奖金100万元人民币,由陈伟南等11位侨胞捐赠。
三、为什么要举办赛龙舟活动?
文化在于选择,选择出于功利。赛龙舟有其文化功能,有其重要作用。潮汕民间举办扒龙舟活动,是有其目的与作用的。
1、满足乡民心里需求。“功能总是意味着满足需要,从最简单的吃喝行为到神圣的仪式活动都是如此。”获得尊敬是人类高层次的心理需求。
首先,能够满足潮汕民间祈求龙神保佑平安、幸福、顺利的心理需求。龙是中国汉民族的图腾,民间有丰富的龙崇拜,龙信仰。民间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以扒龙舟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了一种民间习俗。民间又认为,龙舟是神物,是吉祥象征,龙头越老越灵,越能祛邪除魅保平安。
其次,能满足部分村民的心理需求。扒龙舟活动往往是由乡里中的长辈主持的。对于年事已高,不再从事生产劳动的老人们,特别是那些从前是乡村干部的老人来说,组织扒龙舟、营老爷等这些活动,往往是他们展示才能,显示权威的大好时机。举办扒龙舟活动,必须先组织理事会,制定方案,募集资金。由村委或各姓氏招募、选派身强力壮的男丁。这期间、这当中体现了老人们的某些特权,显示了老人们存在的价值,使老人们得到极大的心理满足。
扒龙舟活动是受这样的心理驱动——村民需要龙神保佑。为此,除了摆上大量供品伺候神明外,还必须使龙神明高兴,让龙神与人共同欢乐。龙神心情快乐了,就会保佑村民风调雨顺,出入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扒龙舟活动寄托着村民的美好愿望,很好地满足村民祈求平安富足的心理需求。村民也在为本乡村有举办扒龙舟活动,举办得热热闹闹而引以为豪。“我们村扒龙舟比其他村更有气派,最热闹。”扒龙舟活动使村民得到极大的心理满足,大大地增添了村民的荣誉感与自豪感。
扒龙舟活动使得一些身强力壮的年轻男子有了显露身手、大出风头的机会,他们扒着龙舟,奋力拼搏,最卖力,最有冲劲,最牛,大有“我的地盘我作主”“舍我其谁”“我最豪佬”“我的势头最激”之气势。扒龙舟活动满足了青年人显身手、出风头的心理需求。
扒龙舟活动家家户户参与,全村出动,吸引了四乡六里的人。有来看热闹的,也有来看人的。谁家的“豪生仔”雄壮,“有架势”,就会吸引姿娘仔的眼球,引起雅姿娘仔的关注与爱慕;观看扒龙舟活动的,亦不乏诸多美女。这就为年轻人提供了相亲觅友的大好机会。
扒龙舟活动是一种竞争性活动,村落中的各姓氏、各宗族往往借此机会,出多钱,出大力,出尽风头;那些土豪们、大款们、个别官员也千方百计来炫耀自己的财富,展示其“豪佬”。扒龙舟活动满足了宗族以及款爷们的“自豪感”。
2、活跃、丰富民众文化生活。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民众需要日常三餐,也需要文化大餐。百姓总是不断地创造、生产文化大餐,以活跃丰富生活,增强快乐幸福。扒龙舟是老百姓创造、喜爱的一种民俗文化活动,自然也是一种民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大餐。
每当河里池里龙舟竞渡,两岸呐喊声、喝彩声交织成一片,市民群众和游客纷纷为龙舟队伍加油助威。“随着龙船鼓的响起,桡手们齐齐挥桡划桨,劈波斩浪,一艘艘龙舟似离弦之箭,冲向终点。一瞬间,鼓声、口号声、划桨声和岸上围观者的叫好声、助威声交织在一起,呈现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这是汕头橄榄台对2023年在汕头市澄海区海明公园激情上演的汕头农行杯龙舟展演活动的报道。作为一种节俗文化活动,扒龙舟活跃、丰富民众文化生活,更是凝聚民众之心,增强群众的归属感、认同感、亲和感。
3、培育、提升乡民文化精气神。精神是文化的精神,是文化塑造的,是文化的深层次结构。龙舟是一种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精神。龙舟文化精神主要有积极向上、百舸争流,催人奋进;奋力拼搏、永不言败、有序竞争,“欲拼才会赢”;团结协作、风雨同舟、步调一致、齐心发力、齐心协力等多方面。
潮汕的扒龙舟活动,关键在一个“扒”字。一人一桡,除了本人要奋力扒之外,更要与各选手配合,与整个团队协作。前面的鼓手、后面的掌舵,也需与选手密切配合。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4、增强村民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信,首先必须有自信的文化。当下,党中央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龙舟文化就是一种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一种值得传承弘扬的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潮汕来说,丰富多彩、风情万种的龙舟文化,就是值得潮汕人充分自信的一种优秀传统文化。
当下微信、微视频非常发达,相当活跃,精彩纷呈,令人应接不暇。某村举办扒龙舟活动,除了现场直播,无人机拍摄,观众都会用手机拍摄,并马上传上朋友圈。村里人就会感到十分荣耀,非常自豪,总会骄傲地说:“我们村的扒龙舟最有架势,上顶壮观!” 扒龙舟成为村民自信的一种文化活动。
5、助推乡村治理。人类需要信仰,人们离不开信仰。民间信仰、崇拜往往对人有威慑作用、震撼作用、敬畏作用、规范约束作用。
在传统社会,潮汕民间认为,神明是严厉、严肃的,也是亲和的。神惩恶扬善,公正无私。龙是中国汉民族信仰的图腾,民间认为是大生肖。龙神公正、平等理念。人们不仅期望因崇拜、信仰而能得到龙神的庇护、保贺。
当今社会,科学进步,文化发展,但老百姓仍然秉承历史文化传统,保持对各种神明的深厚信仰崇拜,当中就包括龙神。人们不仅对龙神要以厚礼虔诚地祭拜,扒龙舟时还要抽签择日,用红花水扫路、演大戏等。
四、传承创新龙舟文化,推动潮汕龙舟文化高质量发展
1、文化振兴: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乡村振兴,是全方位的振兴,既是经济的振兴,也是政治的振兴,更有文化教育的振兴。
毋庸置疑,当下乡村文化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的农村文化教育,空心化,流失严重,必须高度重视,着力加强。乡村文化教育振兴的重点、核心是民间文化即民俗文化的振兴。龙舟文化就是一种值得振兴的乡村文化。
2、策略选择。这两年,潮汕英歌舞以“中华战武”而火出圈。我们应当从中获取必要的启示:必须遵循民众意愿,传承弘扬民间传统民俗文化,选择适合各地各乡村的民俗文化,研究、设计、优化、创新,选择喜闻乐见、津津乐道、催人奋进、活动于自己家门口的乡村文化。
传承创新龙舟文化是我们潮汕乡村振兴的策略选择,传承创新龙舟文化,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举措,一种必要手段,一种有效措施。乡村振兴,龙舟文化不能缺席。
3、基本原则。传统守正与现代变革即传承创新,这是当下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一个基本原则。传承是指对某某学问、技艺、教义等,在师徒间传授和继承的过程,是对前人经验进行传授和继承并发扬发展的过程。传承是对于传统而言,可分“传”和“承”两大方面。“传”就是保护、保存、延长、延续,以及记录;“承”就是继承、发扬,还包括转化和创新。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
龙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优秀传统文化,也是我们潮汕一种优秀传统文化,当必须传承创新发展。龙舟文化的传承,既是对龙舟建造与彩绘、比赛活动形式、文艺表演、诗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物质层面的传承,也是精神层面的传承。
4、讲好龙舟故事。龙舟有故事,龙舟故事是一种文化,要讲好龙舟故事,讲好潮汕龙舟故事。
潮汕关于“扒龙船”的故事莫过于揭阳的“乌龙钻入洞”故事。据说揭阳榕江下游赛龙舟,以前有条乌龙,年年竞渡夺头标,有一年舵手之妻到河边洗衣,见乌龙正在张口含岸边竹叶。在潮汕有个迷信传说,乌龙若变活龙,不是翻入潭,便是钻入洞。于是,她悄悄地让自己的裤子给丈夫穿上,传说可避邪,结果像飞一样的龙舟钻入了榕江水里。除这位舵手外,其余全部覆没。故潮汕有“红龙红彤彤,乌龙钻入洞”的民谣。
潮汕还有一种关于竞渡的传说。就是在某一溪涧,如果经常有人在那里淹死,人们便认为那是“水浸鬼”作怪。所以竞渡时,就请龙舟到那里划来划去数次,名曰“洗溪”。这样“水浸鬼”自然害怕而逃走了。
潮汕有些地方(如庵埠)在龙舟下水前,要派人送请帖、送“明糖”给附近各商家,请他们前来观赏。各商家接到请帖后,则要备妥彩标,插于江边,当龙舟经过时即点燃鞭炮表示迎接,并赠送彩标。受赠人把彩标带回家转赠给尊敬的人,以示吉祥如意。而有些地方(如黄冈)在龙舟出赛前,要把祭拜的桃李撒向水中,成群小孩在水中进行嬉笑抢夺,称之为“抢龙蛋”。
5、打造侨特色。潮汕是著名侨乡,“海外一个潮汕,本土一个潮汕”,“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潮人”。文化是一种情感,是感情的纽带。龙舟是一种文化,有其情感,是连结海内外潮人的感情纽带。文化是一种记忆,能勾起海内外潮人美好历史记忆。
龙舟文化是一种侨乡文化,充满华侨情。举办龙舟竞渡,充分彰显侨乡汕头魅力。我们能否将借助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这一大平台,将潮汕龙舟文化推出去,推向亚洲、推向世界?特别是与华侨众多的东南亚国家与以及港澳地区开展合作,举办潮人龙舟文化节呢?
打造和美侨乡,和美乡村,龙舟文化不能缺席。我们何不举办潮汕与东南亚国家与以及港澳地区龙舟竞赛、对抗赛活动?
6、推进龙舟竞赛与旅游、美食、休闲、创作等融合。每逢佳节倍思“金”。
宣传口号
来去扒龙舟,夫妻不会烧骂!
来去扒龙舟,邻里亲又亲!
来去扒龙舟,我们都是好兄弟!
来去扒龙舟,龙神保贺阮亲人叔孙大细平安健康!
来去扒龙舟,龙神保贺阮乡里家家发大财!
与君共勉:
你因潮汕龙舟文化而自信,而骄傲!
潮汕龙舟文化因你而精彩,而发力!
作者:陈友义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