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从第一实验学校:多元谱系化课程,赋能学生拔尖创新成长

南方+ 记者

5月19日,“顺德·师说”粤港澳中小学科学教育发展论坛暨顺德区教育发展中心与季华实验室签约授牌仪式活动在顺德区乐从第一实验学校(以下简称“乐实”)举行。

此次活动规格高、内容多,由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基地华南师范大学港澳研究中心、香港校长专业发展促进会主办,邀请了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科学教育方面的众多专家教授以及粤港澳地区引领科学教育的中小学校长作主题报告,来自顺德区内外126所学校的238位老师参加活动。

在一众领导嘉宾、专家学者的见证下,佛山季华实验室还向乐实授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校铭牌。

地处乐从琴湖产业新城的教育核心区,作为顺德区、乐从镇两级政府打造的九年一贯制基础教育标杆校、顺德一中教育集团核心成员校,乐实周边丰富优质的高新技术企业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

乐实校长许勇辉介绍,近年来,学校赓续乐从古镇的千年文脉,加强与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密切合作,进一步完善原有的课程体系,把知识技能学习与跨学科学习、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拔尖创新成长,取得了积极成效。

聚焦基础教育“痛点”,构建创新素养课程

在新时代背景下,全国百强区之首的顺德在基础教育上持续发力,从“四好”迈向“四优”,而培养具备创新素养、多元文化理解能力、开放合作与竞争能力的人才则是大势所趋。

在乐从这座商贸之都、智造新城,其面向未来成长的青少年,更需要拥有远大志向、广泛兴趣、国际视野、强健体魄,且具备顽强的意志、良好的合作能力和性格。

乐实与季华实验室共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校。

乐实与季华实验室共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校。

为了响应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需求,落实好顺德“四优”高质量教育体系二十条措施,培养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乐实打造了谱系化课程体系。这一体系围绕“卓越品格、强健身心、关键能力”的育人目标,强调“大、中、小”人才培养须从传统的知识衔接向素养衔接转变,构建起“四级”阶梯式培养课程体系——

初级层次:以国家基础课程为核心,筑牢知识基础,面向全体在校学生进行培养。

中级层次:以学科实践课程为核心,通过“四个模块”(语言、体艺、科技、人文)的培养,早期发现具有拔尖潜质的学生。

高级层次:以综合探究课程为核心,通过公民素质课程“养德”,PBL项目学习课程“培智”,劳动教育课程“锻体”,对拔尖学生进行系统培养。

卓越层次:以启航未来课程为核心,通过学术科研训练、生涯规划课程的引导,让拔尖学生进大学实验室、科研平台团队,开展研究性学习。“四级”课程均围绕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展开。

《谁是最可爱的人》课本剧展演。

《谁是最可爱的人》课本剧展演。

许勇辉指出,上述“四级”阶梯式培养课程体系,借助大学资源、链接学生生活、联合校内外“教育第三空间”的课程供给方式,创新了核心素养达成机制,关注过程性评价,推动了乐实教育教学水平的显著提升。

打通校本课程“堵点”,厚植育人沃土

值得一提的是,乐实的创新素养校本课程是跨学科的体系,包含学科实践课程、综合探究课程、启航未来课程,遵循“思、学、研、创”的环境创设原则,形成了一条“知识建构—互动导研—项目实践”课程实施路径。

“青荷”人工智能讲解员原型机。

“青荷”人工智能讲解员原型机。

在新课标的引导下,学校以整合思维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改变按统一教材设定统一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的课程实施方式,打破学科课程边界,进行课程结构的重新架设,开展跨学科学习。

譬如,小学段尝试将语文、生物、音乐、美术等课程整合,形成“蚕丝桑语”“一路柚你”“蜜蜂乐园”“青荷”人工智能讲解员等跨学科、融合性校本课程,这些课程链接、渗透不同学科知识,形成融会贯通的知识体系,实现育人从“散点合作”转向“序列整合”,从“单向引领”转向“双向奔赴”,从“知识获取”转向“精神浸润”。

同时,学校在保障落实国家统一要求基础上,将国家方案在地方、校本课程实施规划中有效转化。各年级、备课组、科任教师对照课程图谱,形成具有明确的主题、目标、任务、情境、活动、评价等要素的PBL项目式学习路径,形成特色鲜明的“三维一体”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

解决探究课程“难点”,实现贯通培养

在教育教学中,乐实立足已有经验,升级课程内容、形式与评价,创新优化研究性课程,促进学生深度参与探究式学习。

中山大学博士讲解世界第一个温度计的原理。

中山大学博士讲解世界第一个温度计的原理。

一方面,学校在九年一贯制学制下不断深化小学PBL项目式学习项目,建立初中物理、化学、生物探究实验案例库,努力打破学科内容之间、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边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校园,走进广州大学城、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季华实验室等大学、科研院所单位开展探究学习,将职业愿景、理论学习、实践探索、观摩体验等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对自己、对社会、对未来的探索与思考。

另一方面,在未来社会智能化发展背景下,学校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以丰富多样、特色鲜明的数智化方式探索开展科技创新类课程。通过人工智能课、“慧”玩“慧”创造科学嘉年华等形式开展科创教育,聚焦思维训练和科学人文素养的培养。

聚焦未来发展,乐实将继续以“知乐守实,作育英才”的教育理念为旗帜,继续优化谱系化的课程结构,统筹构建“四级”课程结构,不断推动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力争探索一条义务教育学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南方+记者 欧阳少伟

通讯员 王贺

受访学校供图

编辑 黄迅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