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龙川县博物馆】“穿越”千年古邑,感受龙川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

龙川发布
+订阅

龙川,这一座拥有千年历史的古邑,见证了无数历史的辉煌与沧桑,是最早的客家人聚居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今天的《探秘龙川县博物馆》系列报道中,让我们跟随龙川县博物馆的讲解员,共同踏上追溯2000多年前客家古邑龙川历史记忆的旅程。

穿越千年

了解古邑龙川

有史料记载

龙川县是中国保留最古县名的县份之一

素有岭南古城之称

▼▼▼

记者庄诗荣:

在上一期的“历史文物陈列展”里,我们了解到,早在新石器时期,龙川大地已有人类繁衍生息。而我们都知道,龙川是千年古县,有着2230多年的历史。说起龙川这座千年古县,又有着怎样的一段历史呢?

讲解员钟燕妮:

正如你刚刚所说的,我们龙川距今已有2230多年的历史,它是岭南文化发祥地之一,也是客家先民南迁最早的聚集地之一。现在我们所在的展厅就是“千年古县--龙川历史文化展”。龙川,这座历史悠久的秦朝古镇、汉唐名城,见证了无数历史的辉煌与沧桑,龙川作为东江流域客家人聚居地,早在秦朝时期便已建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当时还处于蛮荒之地的南方,还未纳入大秦。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大将屠睢率领50万大军五路进击百越,遭到欧雒军袭击而大败。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再次派任嚣和赵佗进击百越,最终完成了平定岭南大业。整个岭南划入秦朝的版图,设立岭南三郡(南海郡、象郡、桂林郡),任嚣作为主将被委任为南海郡尉,赵佗被委任为南海郡下设的龙川县令。据史料记载,目前我们可知的南海郡下辖的县有番禺、龙川、博罗、四会四县。

赵佗被秦始皇任命为龙川县令

在任期间,他积累了一定的治理经验

得到广泛认可

▼▼▼

记者庄诗荣:

后来赵佗能统一岭南,成为南越王,与他在龙川的经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那么,赵佗在龙川期间,都做了哪些事情呢?

讲解员钟燕妮:

我们先说一下赵佗的生平。赵佗,河北正定人,是龙川置县后的第一位县令。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是秦始皇时候的一名贴身侍卫,用我们现代话来表述,就是一名高级保镖。公元前214年,赵佗被秦始皇任命为龙川县令,现在龙川县的佗城镇就是秦时龙川县治地所在。赵佗在龙川任县令6年里,他挖井筑城、设衙修路、屯田垦荒、传播先进的中原文化和文明,推广先进的生产力和农耕技术,推行汉人与越人互通婚姻等。施行“和辑百越”,改革创新,为他后来的南越国积累了一定的治理经验,成效显著,得到广泛认可,故称龙川为赵佗兴王之地。

佗城镇有“中华姓氏第一村”之称

这与赵佗施行“和辑百越”政策有关

允许赵佗军队与当地越人通婚

使古龙川成为客家先民集散地之一

▼▼▼

记者庄诗荣:

我们现在看到的佗城镇里姓氏多达179个,这和当年赵佗施行“和辑百越”政策息息相关的?

讲解员钟燕妮:

是的,佗城镇有“中华姓氏第一村”之称,姓氏179个。

汉晋以来,每遇中原战乱,都有一批批中原移民进入岭南,作为南征主将的赵佗,这时候也提出了从中原往南迁徙民众的需求。他上书奏始皇,指出进驻岭南的秦军士卒,衣服需要缝补,请求派遣3万无夫女子进赴岭南,秦始皇批准了一万五千名无夫女子。这些女子为士兵缝补衣服,实为给将士组建家庭安心定居,繁衍后代,以加强对边疆的开发。这一万五千中原女子到了广东以后,被客家人尊称为“客娘”。

在本期千年古县——龙川历史文化展里,有两件具代表性的文物可以介绍给观众。

五联罐

五联罐时代为汉代,泥质灰陶,五联罐造型是在四联罐中间加上一个较小的罐在上面而形成的。由于两广果品丰富,常用来盛放各式果品,在岭南的汉墓中多次发现罐内有酸梅的果核。

青釉带盘陶熏炉

古代熏炉三作用,第一个是熏香,能够帮助安神、入眠等等。第二个作用是驱蚊虫。它的第三个作用是熏衣服。我们知道古代当官的人,他的官服不是每天洗,他们是天天穿,但不能天天洗。那怎么办呢?就想到用香料熏一下它,盖住它的异味。

让我们一起期待

更多精彩的《探秘龙川县博物馆》系列报道

带给我们更多关于

这座千年古邑的惊喜和发现!


来源:龙川新闻客户端

记者:庄诗荣 陈杰

编辑:朱坤平

一审:黄云霞

二审:钟达

三审:柳欢扬

终审:骆发林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