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中小学生怎样有效学习?广州这场教育研讨会给出答案

广东教育头条
+订阅

人工智能时代,中小学生该学些什么、怎样有效学习?中小学校如何开展科学教育?5月22日,广东华侨中学举办“智能未来”教育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建设暨科普教育研讨会。会上,专家学者围绕“人工智能时代,中学生应掌握哪些核心竞争力”这一话题展开交流。

学好基础知识才能灵活运用新技术

“有学生说,现在很多事都能通过人工智能完成,是不是可以躺平了?”广东华侨中学副校长陈磊说,在技术快速更新迭代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一线教育者思考的问题。

中山大学人工智能与无人系统研究所所长黄凯认为,科技革命往往伴随着旧技术的淘汰和新技术的产生,有人失去工作的同时,也会出现新的工作机会,“学生首先保持开放、好奇的心态,努力学好基础知识,才能掌握、运用好新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的推进,会替代人的文艺创作吗?

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全宇晖以写作举例。他认为,目前的机器只能在语序、表达这些外在的形式上做文章,而我们要表达的思想才是作文的“灵魂”,“技术越是发展,我们在内容上的创作就越重要,有思想才能写得好、画得好、做得好”。

图3

“古语有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家长和学生应该创造机会多出去走走,感受这个世界,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并以兴趣为基础深入开展学习探索。”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博士李淑说,热爱是科技创新的原始推动力,学生们要努力发现并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广州1589所中小学校开齐人工智能课程

青少年正处于培养科学兴趣的重要阶段。中小学校如何开展人工智能教育?

“广州推动1—8年级人工智能教育普及,目前全市1589所学校都开齐开足了人工智能课程。”广州市电化教育馆副馆长罗胜涛说,如今我们更强调的是“人工智能+”,就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各行各业各种场景,帮助我们学习和生活。

不言而喻,人工智能也可以赋能课堂教学。

“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精准诊断学生对某一个学科甚至是某个章节、知识点的学习情况,‘对症下药’提高教学效率,也让学生们更快掌握知识。”广东华侨中学副校长麦剑文说,中小学校要积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他认为,科学教育不是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有产出成果,而是让他们知道,人工智能时代自己该学什么、如何借助技术更高效地学。

图3

全宇晖是广东华侨中学2004届校友,“那时候学校会开设flash、office这些有趣的课程,我也跟着学校的信息老师学编程和数据结构,逐渐对计算机越来越感兴趣,后来就报考了计算机专业。”

在全宇晖看来,课堂科学教育是启发学生科学兴趣的重要途径。

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

“广东人喜欢吃母鸡,可养殖场该如何区分雏鸡的公母?”今年暑假期间,广东华侨中学组织学生前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开展禽类养殖试验,有学生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基于此,他经过数据采集、样本分析,设计出了雏鸡性别识别系统,准确率达94.53%。

图3

也有学生针对汽车“开门杀”问题,推出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监测车外目标快速接近的提醒装置……

图3

“中学生离科学并不远,用一次方程也能做出有趣的建模,关键是要对一些现象有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全宇晖说。

不久前,广东华侨中学入选为教育部184个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之一,也是广东省入选该项目的6所学校之一。

“2017年我们就启动了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可以说入选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是7年来的积累成果。”麦剑文介绍,广东华侨中学构建起“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特色课程+研学课程+社团活动”五位一体的科学教育课程体系。

同时,广东华侨中学通过“校内+校外”双导师辅导制度,让学生有机会走进高校实验室学习交流。活动现场,广东华侨中学还为港澳子弟班、创新班的16位校外导师颁发了聘任证书。

图3

麦剑文介绍,2024年学校高一计划招生700人,与往年持平。

今年广东华侨中学空天智能班继续招生,一个班预计招生29人。“空天智能班更加侧重于工科,实验理科创新班则偏重于理科。”麦剑文介绍,空天智能班还会开设包括飞行器航空模型等特色课程,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次活动由广东华侨中学主办,中科智城(广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线下300名师生参加交流。

南方+记者 刘汉能 陈理

通讯员 蔡森

编辑 蒲思伊
校对 洪江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