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家庭、社会携手做“教育合伙人”!惠州这场论坛为协同育人支招

南方+ 记者

5月22日,惠州市2024年校家社协同育人论坛在华罗庚中学成功举办。这是惠州第三年举办校家社协同育人论坛。今年的主题是“校家社携手 让生命之花绽放”。活动由惠州市教育局主办,华罗庚中学、“惠家教”服务中心承办。(点击回看现场直播)

学校、家庭、社会如何协同育人?老师家长如何成为“教育合伙人”为孩子成长赋能?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执行主任、教授周峰现场支招。惠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广东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袁建群,惠州市第一中学家校共育工作室主持人胡晓梅等从心理育人、班主任工作的角度分享了各自的经验和探索。

探索品牌

校家社携手服务百万学生家长

惠州在校生人数超百万,面对百万级的学生家长群体,惠州如何凝聚学校家庭社会力量为教育赋能?协同育人过程中有哪些探索,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惠州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副书记余浩在论坛讲话时表示,近年来惠州各地各校以100%建立家长学校及三级家长委员会为抓手,以构建家长课程学习平台为重点注重顶层设计,深化改革创新,拓宽育人途径,不断推动校家社协同育人取得新成效、新发展。

2021年,“惠家教”服务中心落户华罗庚中学。在惠州市教育局的指导下,该中心陆续在惠州七个县区等地成立分中心。惠州还成立了家校共育专家组及家长志愿服务队,通过“惠家教”APP及各地服务中心,免费为全市家长提供线上线下的学习课程。

在协同育人过程中,惠州各地各学校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家访制度,持续开展“万师访万家”主题家访活动。活动开展四年来,惠州参与家访的教师超19万人次,家访学生家庭198多万户。这一举措成为校家社联系的纽带,形成了惠州协同育人的特色品牌。

此外,惠州还通过构建立体化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促进协同育人品牌项目成果转化等方式提升校家社协同育人实效。比如,通过“惠家教”“鹅城心理”等平台,提升家长心理素养及识别干预孩子心理问题的技能。以开展“三全育人”“家校共育”示范校创建活动为抓手,将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管理的全过程。

截至2023年,惠州已认定“三全育人”示范校137所、精品项目341个,认定“家校共育示范校”62所。一大批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探索为全市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协同育人新模式,有效推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融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余浩表示,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各地各校要以此次论坛为契机,不断优化协同育人模式、内涵和载体,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促进全市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站再上新台阶,助力惠州教育高质量发展。

先行示范

靶向发力破解协同育人难点

今年是华罗庚中学承办校家社协同育人论坛的第三年。作为国家级示范高中,“双新”建设省级示范校,惠州市首批“三全育人”示范校,华罗庚中学在校家社协同育人方面起步早,起到了先行示范作用。

2021年起,在惠州市教育局的指导下,华罗庚中学携手“惠家教”讲师团队,在全市培育了一批家校共育指导老师,制定家校共育示范校标准,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体系。

在致辞环节,惠州市华罗庚中学党委书记陈绍安从机制建设、队伍建设、平台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介绍了学校在协同育人过程中的做法和举措。

据了解,针对协同育人过程中缺少师资队伍、共育课程等重点难点问题,华罗庚中学靶向发力,成立课程发展中心,针对不同学段、不同层次学生家长的共育课程。仅今年以来学校就开展了家长课程5期,《家和万事兴——从心理学角度追溯根源》《陪跑高考100天——特殊时期的亲子沟通和心理疏导》等一批本土化、接地气的共育课程深受家长的欢迎。

2023年,在惠州市妇联、惠州市教育局、“惠家教”服务中心、惠东高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文献展示馆等单位的支持下,华罗庚中学家教家风实践基地揭牌成立。这个集文化、宣教、德育等功能为一体的展馆是华罗庚中学校家社协同育人的重要载体和特色平台。

家教家风实践基地不仅有家庭教育的理念与法规、名人名言等,还生动展示了历史名人的家风故事等。基地投入使用后,华罗庚中学在基地为学生和家长开展差异性个性化辅导。“惠家教”家校共育指导老师在周末与学校班主任,带领学生家长在基地开展个性辅导、家长沙龙等活动,面对免解学习和育儿的问题。

在2023年广东省学校家庭社会协同项目育人典型案例评选活动中,《惠州市华罗庚中学家教家风实践基地》案例获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项目育人品牌项目”。在这次活动中,全市共有15个案例上榜。

建言支招

校家社要合作也要保持边界感

论坛上,惠州市教育局表彰一批在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表现突出的老师和学校。2023年广东省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典型案例获奖代表,惠州市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大家谈”微课视频一等奖代表登台领奖。

在主旨论坛环节,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执行主任、教授周峰作为主讲嘉宾作专题讲座。在听取有关介绍后,周峰为惠州在校家社协同育人方面的探索实践点赞,他认为惠州在协同育人方面起步早、成果多、效果明显。

在主题讲座中,周峰介绍了校家社协同育人的相关政策背景、目标以及各地协同育人过程中的经验和方法。周峰建议加大宣传力度,推动校家社协同育人持久发展;拓展平台,多途径保障校家社协同育人健康发展;数字赋能,借助互联网技术开创校家社协同育人的新局面;凝练特色,打造广东校家社协同育人品牌。

论坛设置了互动环节。周峰教授,广东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袁建群,惠州市第一中学家校共育工作室主持人胡晓梅,惠州市华罗庚中学德育处主任张涛围绕协同育人的热点话题开展讨论。

惠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广东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袁建群,从心理育人的角度,介绍了惠州将心理育人融入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的具体做法和成效。

在袁建群看来,协同育人过程中学校要充分发挥协同育人主导作用,认真落实家访等沟通制度,统筹社会资源,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加强育人理念指导。家长要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注重家庭关系建设,更新家教观念。她建议,加大对政策宣传力度,配备专兼结合的专业指导人员,推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建设,完善家庭教育服务体系。

班主任是学校育人的主力军,日常工作中,一名班主任往往要带几十名学生,如何避免“孤军奋战”,提升育人效果?

惠州市第一中学家校共育工作室主持人胡晓梅有过多年班主任工作经历。结合工作中的思考,她认为破解这个问题的关键在校家社协同育人,要凝聚校家社合力,让教育更有力量。

在胡晓梅看来,新时代的班主任工作要打破藩篱,从“单一管理”走向“多元共建”,寻找更多的合作伙伴。不过,在校家社协同育人的过程中,要厘清责任边界,避免学校与家庭越位干预,彼此既不缺位更不越位,既有合作,但又能保持边界感,才能实现校家社合作的生态平衡。

【采写】南方+记者 谢志清 通讯员 戴静怡 张涛

【摄影】南方+记者 王昌辉

【制图】刘晓娜

编辑 南小惠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