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专家调研工作组到东莞市东城街道开展调研活动。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所务委员兼中国物理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影融合专委会副主任魏红祥,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教师进修学校书记、副校长叶育新,龙岩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小学科学组组长谢静,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孙健,东城教育管理中心有关人员等参与调研。
教育专家调研
点赞东城科学教育成果
调研期间,东城教育管理中心科学教研员张振坤围绕街道科学教育整体情况,作工作汇报。张振坤介绍,近年来,东城街道打造“三维一体”模式推进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顶层设计为主体目标,聚焦科学核心素养,一维度落实硬件软件完善,二维度打造科技教育集团,辐射引领中小学科学教育,三维度优化科技人才育人路径,全方位多维度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
调研期间,东莞市东城实验中学校长杨颖峰、东莞市东城第六小学校长袁立敏分别围绕学校教育特色及经验进行主题分享。东城实验中学老师曹秀春带来《创意物化——3D陶泥打印》的主题公开课。
调研组专家对本节课例给予高度评价,对基于课堂教学的科学素养培养表示充分肯定,课堂为学生提供手脑并用开展科学创新活动的机会,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魏红祥表示,小学阶段科学教育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多观察、多问、多尝试,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独立思考能力。而在初高中阶段,由于中考、高考压力的存在,科学教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需要得到充分协调。
魏红祥建议,一是可以通过定期的科技热点分析或讨论、主题黑板报、广播站宣传等形式,将科技热点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二是教师应具备科学精神,即遵循科学规律,并以开放态度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三是帮助学生尽早确认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以及该做什么,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这也是科学教育的核心目的之一。
调研组一行还实地查看了实验中学的3D陶泥打印成果展览室和人工智能实验室等特色功能场所。学校展示了在科学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成果。调研组表示,这些硬件为推动学校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东城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本次调研为契机,坚持内外联动,内强师资,外扩资源,创建街道特色科学品牌,把科学教育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落到实处,全方位多渠道推进东城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东莞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东城力量,为推动落实“百千万工程”作出教育贡献,为实现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力量。
打造“三维一体”模式
推进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东城街道确立“以科创特色为主导,辐射带动镇街学校全面发展”思路,优化科技人才育人路径,着力打造街道教育品牌。2023年3月,东城街道科学教育“点亮”行动, 2023年4月,制定了《东城街道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实施方案》。
2023年8月,东莞市教育局公布的首批6个中小学科学教育示范镇街、首批60所中小学科学教育示范学校培育对象名单中,东城街道被评为东莞市第一批中小学科学教育示范镇街培育对象,东城实验中学、东城第六小学及东城虎英小学被评为东莞市第一批中小学科学教育示范学校培育对象。
围绕科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东城街道持续加大中小学科学教育资金的投入,重视高质量人才和专家的引领。一是东城32所公民办中小学科学类探究实验室建设已100%全覆盖,为学校推进科学教育提供支持和保障。二是东城32所公民办中小学都聘请科普副校长,做到100%全覆盖,科普副校长定期进校园,开展科学专题讲座、科学实践指导等活动。三是推动科学家进校园活动,已举办“科学家进校园”报告会23场,共有师生14万人次参与。
此外,东城街道聚焦打造集团办学品牌文化,积极推广科学教育品牌,辐射带动街道学校、省内、省外学校快速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东城共有9所中小学获得科普特色、创客教育学校等科普教育荣誉称号。
南方+记者 郑国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