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仲恺陈江街道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构建创新发展模式

惠州农业农村
+订阅

为推进乡村振兴,惠州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幸福村在2017年引进了以授权专利使用为主营的惠州福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丰种业”),致力于培育优质种子。2024年,幸福村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与福丰种业共同建设福丰种业创新园项目,构建“科研院校+企业+农户”的创新发展模式,推动幸福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

陈江街道幸福村的水稻试验田。(来源:惠州日报社)

成功培育出近千份高产优质特用水稻品系

“左边是育种材料,右边都是他们的后代,一定要分离十代以上,才能够稳定下来。”在幸福村的试验田内,作物遗传育种教授、福丰种业负责人刘冠明带着学生躬下身,细细查看水稻材料的不同样貌、叶子的形态……“从2017年到现在,这批材料不断杂交,每次数以十万计的杂交后代里,最后可能只选育出一两个满足高产、抗病、优质等条件的新株系。”

福丰种业负责人刘冠明带着学生查看水稻。(来源:惠州日报社)

“7年前,这里还是因闲置且杂草丛生的连片撂荒耕地。”陈江街道幸福村党总支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张子龙说,福丰种业从下径村民小组打包租用50多亩闲置田地,通过租赁田地、办公楼以及住房,每年可给村民带来11万元的租金收益。

福丰种业是一家科技型企业,由社会资本和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科研团队合作成立。这片试验田,主要围绕广东丝苗、马坝油粘、信丰血糯等地方特有品种,采用现代生物育种技术进行改良选育。

“比如我们进行的有机水稻育种,是在低氮施肥的基础上,结合有机种植技术,进行反复筛选,选育出既能适应有机种植,又能在常规种植下达到绿色高效生产的优质水稻品种。”刘冠明说,其团队选育了一大批符合目标的品系并进行了应用示范,产量较一般品种有显著提高。

从一粒种子到一株水稻,再到成片的试验田,福丰种业从世界各地搜罗了500多种水稻品种,已成功培育出近千份高产优质特用水稻品系,目前拥有通过省级审定的优质水稻品种3个,拥有相关专利6项;开发了富锌、富铁、富花青素、高抗性淀粉含量的水稻、花生、甘薯等健康有机特用优质农产品,包括帮助幸福村培育出“幸福香米”等系列“客家良稻”特色农副产品。

踏上全产业链发展新“稻”路

优种是优粮优价的源头。优质种子不仅有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还能以高附加值带动农民增收,实现“让种粮也能够致富”。

为推进种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2024年4月,福丰种业与陈江街道签署投资合作协议,将与陈江街道幸福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共同建设福丰种业创新园项目,该项目计划投资1.5亿元,将构建集水稻品种研发、种子生产加工、功能食品加工、农业废弃物加工循环利用等业态于一体的产业链,达产后预计年销售额约1.65亿元。

“我们希望在发展高效的水稻育种技术基础上,争取选育出更多优质水稻品种,同时进一步延伸拓展产业链条,让水稻新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做好‘土特产’文章。”刘冠明介绍,福丰种业创新园项目以农作物种业研发为基础,以优质特用(有特定功用,如益智、降糖、减肥等)稻米为经营核心,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创新园项目落地后,每年可以为幸福村带来不低于20万元的集体收益,还将为村民提供超500个就业岗位。”张子龙表示,该项目的落地是陈江街道幸福村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实际举措,接下来将继续推行盘活闲置资源、发展特色产业、突出项目带动等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新举措,实现集体有“活钱”、村民增收入。

来源:惠州日报社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